李勣作為凌煙閣“吊尾車”, 為何能成為託孤大臣?

說到徐茂公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在《隋唐演義》中被描繪成,類似劉伯溫這種能掐會算的人物,但實質上並非如此的,因為歷史上並沒有徐茂公這個人物。

李勣作為凌煙閣“吊尾車”, 為何能成為託孤大臣?

有意思的是,徐茂公雖然不是真實存在的人物,卻有歷史原型,他的原型就是徐世勣,是唐朝名將之一,所以真正的

“徐茂公”

不僅能掐會算,還能排兵佈陣領兵作戰。

徐世勣,字懋功,因為曾被李世民賜姓李,便改為李世勣,後來為了避李世民的諱,於是改為李勣。同時也是因為改名的原因,與李勣同一時期的秦叔寶、尉遲恭等人,經過

《隋唐演義》

的傳播後,已經名聲響徹民間,他卻依舊默默無聞。

李勣作為凌煙閣“吊尾車”, 為何能成為託孤大臣?

不過,李勣在歷史上還是很有名的,曾被李世民列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要知道凌煙閣並非誰都能進的,功勳只是繼承之一,最終能否位列凌煙閣,還得看李世民的意思。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江湖不僅僅是打打殺殺,還有人情世故,好比李靖功勳卓著,滿朝文武無不敬服,卻沒能排進凌煙閣前五,就是因為沒有

“參與玄武門之變”

,不算李世民的真正心腹,因此排在尉遲恭之下,堪堪位列前十。

李勣作為凌煙閣“吊尾車”, 為何能成為託孤大臣?

先看一下李勣的貢獻,拋開一些小戰役不說,只說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場戰役。

公元629年

,唐朝想要消滅東突厥,以兵部尚書李靖為帥,徐世勣、薛萬徹等為輔,共同率領幾十萬兵馬進攻東突厥,期間李勣擊破突厥主力,並與李靖一同殲滅頡利可汗的有生力量,唐朝才得以一舉剿滅東突厥。

公元641年

,李勣剛剛上任兵部尚書,位置還沒捂熱,薛延陀就率領二十萬大軍進犯,李勣二話不說以六萬餘兵力,便一舉擊潰了薛延陀。

李勣作為凌煙閣“吊尾車”, 為何能成為託孤大臣?

公元645年

,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李勣被任命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領步、騎軍六萬,是攻伐高句麗的主將之一,期間立功也是不少,只不過李勣位高權重,不好封賞,於是朝廷把功勞換算到李勣的兒子身上。

從這些可以看出,李勣一生戰功赫赫,若論功勳足以在凌煙閣位列前茅。但同樣因為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在論功行賞時有失偏頗,導致李勣只是位列凌煙閣二十三,在唐初功臣中成了所謂的

“吊尾車”。

李勣作為凌煙閣“吊尾車”, 為何能成為託孤大臣?

那麼說到這裡,估計會有人疑問,既然李勣不是李世民真正的心腹,為何卻能成為李世民的託孤大臣呢?

——這個問題問得好。

由於史料沒有記載,當初李勣是不願意參加玄武門之變,還是另有緣由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我們可以從李淵對李勣的評價中找到答案。

根據

《舊唐書》

記載,李淵曾說過這麼一句話

:“徐世勣感德推功,實純臣也。詔授黎陽總管、上柱國,萊國公。”

李勣作為凌煙閣“吊尾車”, 為何能成為託孤大臣?

什麼是

“純臣”

,大概意思是純粹的人,也就是說李勣的忠誠是很純粹的。就像李勣曾經在李密麾下時鞠躬盡瘁,投降李淵後同樣是鞠躬盡瘁,從來都沒有不安分的想法,所以李淵才會給李勣這麼一個評價。

所以說李勣這樣的人不是不能用,而是要看怎麼用,事實上也是如此。

根據

《資治通鑑》

記載,李世民曾對李治說過

:“李勣,才智有餘,然而你與他之間並無恩情,很難讓他敬服,不能為你所用。不過此事並非不能解決,我現在將他外調為官,而你只要等我逝後將他召回,這樣一來就有了君臣之情,就不用擔心他會對你不盡心了。”

李勣作為凌煙閣“吊尾車”, 為何能成為託孤大臣?

就像李勣投降李淵後,李淵並沒有刻薄他,反而極為厚待。到了李世民這裡更不必說,因為李世民是大有作為的明君,就算不施予什麼恩惠,也足以讓李勣敬服。

也正因為李世民早已懂得如何駕馭李勣,只要在臨終前將訣竅告知李治,就足以後顧無憂。這也是李世民能夠安心,讓李勣這樣的能臣作為託孤大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