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和地動儀

公元134年12月13日。

東漢漢順帝皇宮內,一個侍者正在忙碌著,他身後的桌子上有個奇形怪狀的銅器。

模樣有些像酒樽,直徑大約60cm,圓鼓鼓的樽體上有八條龍,下垂的龍嘴裡都含有一顆銅珠。

對應著龍嘴的位置下方,端坐著八隻銅蟾蜍,它們的嘴巴大張著。

突然,銅器發出了一聲“哐當”的聲音,侍者一下子愣住了。

他跑到了桌子前,看到一條龍嘴裡的銅珠已經掉落在蟾蜍嘴裡。

張衡和地動儀

(王振鐸版地動儀)圖片來源於網路

侍者跑到了另一個房間內,向一個坐在書桌前批閱公文的老者說道。

張大人,地動儀有異兆。

瘦骨嶙峋的老者不慌不忙,跟隨侍者走到了安放地動儀的房間,其他官員都聞訊趕來。

西北方向有地震,老者撫摸著長鬚說道。

大夥等了一會,並沒有感覺到地震的跡象,開始竊竊私語起來。

張衡和地動儀

張衡畫像(圖片來源於網路)

幾天後,隴西(今甘肅天水地區)有快馬來報,證實了前幾日當地確實發生了地震。

舉朝震驚,紛紛稱讚起張衡張大人的地動儀真乃神器也。

張衡兩年前發明的侯鳳地動儀成功預測了地震,成為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比起西方國家用儀器記錄地震早了一千七百多年。

這個故事最早見於范曄所著《後漢書·張衡列傳》中。

由於年代久遠,關於地動儀也只有這196字的文字記載,而實物和圖樣早已失傳。

張衡和地動儀

(馮銳版地動儀)圖片來源於網路

後人為了復原地動儀做了不懈的努力。

在上世紀30年代,燕京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王振鐸萌生了復原地動儀的想法。

直到1951年,他擔任了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後,在相關單位的支援下,王振鐸重製版的張衡地動儀才正式面世。

小學歷史教科書上的關於張衡和地動儀的配圖就是使用的這個版本。

但是,幾十年來,國內外地震學界對王振鐸模型的否定意見不斷,都認為他的模型根本檢測不到地震。

張衡和地動儀

(圖片來源於網路)

2005年,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馮銳領導的課題組重新制作了新的模型。

他們使用了新技術和新方法,並對實際地震事件實現了良好的驗震反應。

有中科院院士評價說:“這臺復原模型符合史料記載,符合張衡的基本思想,代表著現代人的認知,它在現階段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