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還是撤退?面對蘇軍的絕地反擊,德軍到底該做何選擇?

1941年12月6日,莫斯科城下的德軍遭到了一次徹頭徹尾的失敗,蘇軍開展的反突擊只能用兇猛來形容。蘇軍集中了莫斯科地區的全部兵力,集結了110萬人、7652門火炮、774輛坦克和1200架各式作戰飛機展開了一次瘋狂的反擊。說是瘋狂,是因為德軍在總兵力上仍舊佔據優勢地位,技術兵器上也佔據了優勢地位。兵力劣勢的蘇軍向佔據優勢的德軍發動反擊,在單純的軍事角度來思考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堅守還是撤退?面對蘇軍的絕地反擊,德軍到底該做何選擇?

然而,1941年的寒冬是德軍受創的主要原因,缺乏禦寒物資的德軍在莫斯科城下損失慘重。從11月7日開始德軍就大面積出現凍傷患者,手頭上的武器也大多失去了效果,坦克的發動需要對引擎進行預熱,火炮的炮閂也都被低溫凍住了,甚至是士兵們的槍械都幾乎無法正常使用。德軍的戰鬥力很明顯已經掉到了最低點,蘇軍的反擊正好就是蛇打七寸,脆弱的德軍無力招架蘇軍的進攻,莫斯科周邊地區的德軍只能倉皇撤退。

這種失敗是雪崩式的,別說馮·克魯格這樣膽小狡猾的將軍不敢堅守陣地,就算是古德里安這樣的勇將也只能讓部隊撤退。撤退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德軍在遠離補給線的情況下戰鬥了太久,現在根本沒有餘力去和德軍戰鬥。在寬達600英里的戰線上,蘇軍的反擊聲勢浩大,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的各部隊害怕蘇軍的反擊,只能倉促地向後方撤退,以期能夠退守到可供據守的防線上去。

堅守還是撤退?面對蘇軍的絕地反擊,德軍到底該做何選擇?

情況有多麼危急呢?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的統帥馮·博克在1941年12月13日曾經和德國陸軍總司令馮·勃勞希契有過交涉,覺得德國中央集團軍靠67個筋疲力盡的師來防守600英里的防線是不可能了,真要這麼死磕下去,不能說是死定了,那也基本是自取滅亡吧。最佳解決方案就是大家趕緊撒丫子跑路,部隊向後撤退90英里,這裡有一條由南至北的交通線,剛好在維亞茲馬以東,穿過祖布佐夫、格扎茨克和尤赫諾夫,只要德軍能退到這裡就能站穩腳跟。

勃勞希契和馮·博克想得挺好,可是他們忘了一個人,這人就是他們的頂頭上司——阿道夫·希特勒。坐在柏林的希特勒是堅決不許後退的,他認為德軍遭受的困難只是小問題,而德軍所抵達的地方就是德國的土地,怎麼能夠輕易後退呢?

另一方面,希特勒也有了一個不好的猜測,德軍現在這樣瘋狂地後退,這情況好像和1812年俄法戰爭裡的法軍有點像啊?當年拿破崙率領的法軍就是遭遇嚴寒後瘋狂後退,最後在俄軍的追殺下土崩瓦解,那如今的德軍是不是要走老路呢?

堅守還是撤退?面對蘇軍的絕地反擊,德軍到底該做何選擇?

有鑑於此,希特勒禁止了一切形式的後退,要求部隊在原地進行堅守。這道命令其實來得都有點晚了,因為德軍已經在撤退了,現在讓他們堅守真心是有點困難。前線如馮·博克、古德里安,後方如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等人均認為部隊已經無力堅守防線,必須撤退才能夠自保。希特勒也實在是聽煩了這群人的說法,乾脆就把這些主張後退的將領全都撤換了,然後要求前線的德軍拼死堅守自己的陣地。

我們先拋開希特勒把優秀的將帥們統統撤換這一點不提,就先說說當時德軍的策略分歧,堅守策略和後撤策略到底哪個更正確呢?嚴格說,從單純的前線角度來看後撤倒也不算錯,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的戰線拉得太長、太寬,各部隊基本是在遠離後勤線的情況下孤立作戰。

這樣就在蘇軍的反擊中出現了一個非常荒唐的現象,兵力上佔據劣勢的蘇軍在反擊中佔據了局部優勢,而兵力上本該佔據優勢的德軍卻處處陷入兵力劣勢。在這樣的情況下,用後撤的方式讓出不必要的陣地,縮短自己的戰線來集中兵力就是個好選擇了。

堅守還是撤退?面對蘇軍的絕地反擊,德軍到底該做何選擇?

可是我們換個角度來思考一下這個問題,撤退是最複雜的戰鬥形式,德軍這邊大張旗鼓地開始後退,難道蘇軍就放任他們撤退了嗎?答案很明顯,這根本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讓蘇軍放任不管的機率,比斯大林明天把煙戒了的機率都低。蘇軍很快就發現了德軍的撤退企圖,原本只打算把德軍從莫斯科趕走的蘇軍立刻修改了作戰計劃,決定透過一次在南北兩翼的鉗形攻勢,一舉吃掉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的全部兵力。

在當時的情況下,科涅夫的加里寧方面軍從加里寧和托爾若克地區向斯摩稜斯克方向發起突擊,而朱可夫西方面軍的左翼與已緊逼古德里安的由切列維欽科指揮的新改編的布良斯克方面軍一起從南面走一條弧線向北推進,即從斯大林諾哥爾斯克到蘇希尼契,然後再向維亞茲馬和斯摩稜斯克推進。庫羅奇金的西北方面軍奉命在科涅夫的西面實施輔助性的更為深遠的突擊。與此同時,在莫斯科地區的西方方面軍的右翼將繼續向西進逼,儘量牽制和防止德軍撤退。

堅守還是撤退?面對蘇軍的絕地反擊,德軍到底該做何選擇?

看到了吧,德軍的撤退非但沒有起到什麼好效果,反而讓蘇軍的反擊目標擴大了,倉皇撤退的德軍成了蘇軍眼裡的軟柿子,那肯定就得被蘇軍按在地上錘一頓不可,往輕了說得損失慘重,往嚴重了說有可能全軍覆沒。

在這樣的情況下,任由部隊後撤肯定是不可取的,慌亂中根本不會有人堅定地守衛防線,那撤退最後也就成了潰退。因此,讓部隊儘可能地堅守陣地,拼盡全力阻止蘇軍在兩翼的攻勢變成合圍就是最佳的選擇了。

當然了,指望德軍能夠在缺少補給的情況下永遠擋住蘇軍,那也基本屬於是痴人說夢。可是防守的好處是有很多的,那就是蘇軍為了保證自己進攻時的後勤線,必須把這些被德軍死守的據點一個一個拔掉。

這個任務對於缺乏坦克,反擊得靠騎兵和滑雪營充當機動兵力的蘇軍而言,差不多也是個難上天的任務了。確實,蘇軍可以透過頑強的攻擊把德軍趕出據點,可更多的時候那就沒法把德軍趕出去,只能把這些據點交給後續部隊解決。

堅守還是撤退?面對蘇軍的絕地反擊,德軍到底該做何選擇?

確實,德軍在希特勒要求堅守陣地後還是不斷被蘇軍擊退,但是面對德軍這種依託村鎮形成的據點,缺少技術裝備的蘇軍也愣是在這種攻堅戰裡損耗嚴重。對蘇軍更不利的是德軍已經趁著蘇軍忙著啃據點的時間裡,成功透過補充兵力和物資恢復了元氣,蘇軍的反擊已經成了一個騎虎難下的局勢,而德軍的反擊則即將到來。可以說,希特勒的堅守策略是正確的,但這也讓希特勒變得日益膨脹起來,而膨脹必然就會吃癟,自傲的希特勒也會在之後迎來屬於他的吃癟時刻。

參考文獻:《蘇德戰爭1941-1945》《巨人的碰撞:蘇德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