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隨筆之“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大雪節氣話“玉蝶”

撰稿:成宇

今天恰逢大雪節氣,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更是干支歷亥月的結束以及子月的起始;時間一般在公曆每年的12月7或8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至此而雪盛也。”

文化隨筆之“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追溯古代,古人們時常會以這大雪節氣的景象吟詩作賦,在文人雅士的詩詞唱和中,賦予了雪豐富多彩的別稱。比如:玉蝶(化工何處萬剪刀,剪出玉蝶滿空舞)、玉蕊(瓊英與玉蕊,片片落階墀)、玉鸞(造物故豪縱,千里玉鸞飛)、寒英(昨宵天意驟回覆,繁陰一布飄寒英)、瓊苞(瓊苞玉屑,問天公、底事亂拋輕墜),此外還有“凝雨、瓊芳、瓊妃、瓊花、瓊琚”等。這些別稱大多從雪的潔白入手描摹其晶瑩如玉的特質。

文化隨筆之“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大雪紛飛,詩友圍爐而坐,詩酒閒話,別有情趣。因此,催生了許多詠雪的文人軼事、詩詞佳作。這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謝道韞詠雪”的典故了。《世說新語》記載:“晉名將謝安,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輩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道韞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後人也就用“詠絮才”代指才女,《紅樓夢》中“十二釵正策”中林黛玉的判詞就是“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這裡的“停機德”“金簪”指的是薛寶釵)。至於詠雪的詩詞佳作更是不勝列舉。韓愈的這首《春雪》應是其中翹楚: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文化隨筆之“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一首七絕,跌宕有致,波瀾起伏,用語看似平淡,實則新巧,尤其最後兩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嫌”“穿”二字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彷彿有了人的美好願望與靈性,同時這穿樹飛花的春雪似乎也給人春的氣息,為詩歌增添了濃烈的浪漫色彩,渲染了熱鬧的喜悅氣氛。

文化隨筆之“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雪潔白晶瑩的特質、紛紛揚揚的情態,引人遐想,令人神往。“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她來得奇絕;“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她來得豪邁;“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她來得深沉;“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她來得空靈;“江山一籠統,井上一窟窿”,她來得詼諧;“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她來得靜謐。她的紛紛揚揚,她的飄飄灑灑,為寒冬增添了景緻,使寒冬不再寂寞,詩使人憑添了雅趣,憑添了情懷。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對雪的審美觀照,又何嘗不是自己內心的寫照?或豪放,或淡泊,或深沉,或空靈,詩人的心也不再寂寞,不再孤寂。

文化隨筆之“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我個人更鐘愛的還是白居易的《問劉十九》:

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文化隨筆之“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寒冬大雪,朔風凜冽,三五好友,任它屋外“燕山雪花大如席”,我自屋內“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何等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