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繪事後素領悟仁先禮後|二馬漢字評書

從繪事後素領悟仁先禮後|二馬漢字評書

從繪事後素領悟仁先禮後|二馬漢字評書

從繪事後素領悟仁先禮後|二馬漢字評書

《八佾篇﹒第三》第八節講到: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這其中涉及關鍵字“倩、盼、絢、繪、素、起、予”字,首先要理解這幾個字的含義,才能真正理解這段話。

“倩”(qiàn)字篆文寫作

從繪事後素領悟仁先禮後|二馬漢字評書

,從人從青。“人”表示人;“青”甲骨文從生從井,“生”表示出生、生產,“井”表示水井、礦井,“青”字形義為從礦井採挖的可製作顏料的礦石,即五顏六色的丹青顏料,引申出美麗、好看、年輕、看重等義。兩形會意,“倩”字本義為美麗好看的人,泛指姿態美好、美麗,多用於對人的美稱。如:倩影即身材美好、亭亭玉立;倩女即美麗女子;倩魂即女子的夢魂。許慎《說文解字》:“倩,人字。從人青聲。”《廣韻》:“倩,倩麗又巧笑貌。”原句中作美麗解。

“盼”(pàn)字篆文寫作

從繪事後素領悟仁先禮後|二馬漢字評書

,從目從分。“目”表示眼睛、觀看;“分”表示分開,喻指張開、睜開。兩形會意,“盼”字本義為睜開明亮清澈的眼睛觀看。由此畫面引申出看待、照看、渴求、希望、期望、想望、探望等義。故有期盼、企盼、渴盼、顧盼、亟盼、切盼、流盼、盼望、盼頭、盼眄等說法。許慎《說文解字》:“盼,《詩》曰‘美目盼兮。’從目分聲。”《字林》:“盼,美目也。”原句中作眼睛明亮有神解。

“絢”(xuàn)字篆文寫作

從繪事後素領悟仁先禮後|二馬漢字評書

,從糸從旬。“糸”表示絲線、絲帛;“旬”甲骨文從又從回,“又”表示手,“回”表示言說、回答、迴旋,“旬”字形義為迴旋著一遍遍數手指,數一遍為十個,十天為一旬。“旬”金文從又從日,“日”表示一日、一天,“旬”字形義為用手指計算天數,兩隻手數一遍為十天,十天為一旬。《說文》:“旬,徧也。十日為旬。從勹從日。”“旬”在“絢”字中由一遍遍數手指計算太陽週期運轉引申出迴圈往復、光彩奪目。兩形會意,“絢”字本義為有迴圈往復花紋的光彩奪目的絲帛,泛指美麗漂亮而有文采。如:絢文即絢麗而有文采;絢採即文采;絢素即白絹繪以文采;絢爛即光彩耀眼;繪絢即彩繪絢麗等。許慎《說文解字》:“絢,《詩》雲‘素以為絢兮。’從糸旬聲。”《玉篇》:“絢,文貌。”原句中作絢麗、絢爛解。

“繪”(huì)字繁體作繪,篆文寫作

從繪事後素領悟仁先禮後|二馬漢字評書

,從糸從會。“糸”表示絲線、絲帛;“會”甲骨文寫作

從繪事後素領悟仁先禮後|二馬漢字評書

,金文寫作

從繪事後素領悟仁先禮後|二馬漢字評書

,形義為嫻熟地用鍋灶蓋上蓋子蒸煮食物做飯,特指熟食。由此畫面引申出合攏、聚合、善於、能夠、時機、一段時間等義,並由熟食、聚合擴大引申出熟悉、見面、理解、領悟、懂得等義。故有會合、會集、會見、會面、會心、體會、機會、一會等說法。“會”在“繪”字中由會合、會集喻指絲線與絲帛會合、縫合到一起。兩形會意,“繪”字本義為用多彩的絲線在絲帛上刺繡圖案,使絲線與絲帛合二為一,特指彩繡,泛指描畫、圖畫,比作修飾文句辭令。故有描繪、彩繪、摹繪、綺繪、藻繪、雕繪、測繪、繪畫、繪色、繪圖、繪聲、繪製、繪事、繪染、繪像、繪寫等說法。許慎《說文解字》:“繪,繪五彩繡也。從糸會聲。”原句中作繪畫解。

“素”(sù)字金文寫作

從繪事後素領悟仁先禮後|二馬漢字評書

,上邊字元是個紡織工具;中間“糸”表示絲線、絲帛;兩邊“廾”表示雙手。三形會意,“素”字本義為雙手用紡織工具織成的絲帛。由於剛織成的絲帛沒有染色,由此引申出白色、本色、本來、平常、質樸、純樸、顏色單純等義。故有素色、素白、素絲、素服、素來、素淡、素裝、素雅、素描、素養、素食、素質、素志、素常、樸素、平素等說法。許慎《說文解字》:“素,白緻繒也。從糸從

從繪事後素領悟仁先禮後|二馬漢字評書

,取其澤也。”原句中第一個“素”表示素妝,第二個“素”表示用於作畫的絲帛。

“起”(qǐ)字篆文寫作

從繪事後素領悟仁先禮後|二馬漢字評書

,從走從巳。“走”表示行走;“巳”表示胎兒,喻指幼兒。兩形會意,“起”字本義為幼兒站立學習行走。由此畫面引申出開始、移動、發出、發生、拔出、長出、取出、豎立、建造、建立、擬定等義,並借代為數量詞。故有起始、起初、起點、起步、起來、起立、起跑、起身、起伏、起色、起風、起義、起訴、起錨、起草、想起、掀起、興起、開起、建起、一起等說法。許慎《說文解字》:“起,能立也。從走巳聲。”原句中為“啟”字借用,作啟發解。

“予”(yú、yǔ)篆文寫作

從繪事後素領悟仁先禮後|二馬漢字評書

,從口從巳。“口”表示嘴巴、進食;“巳”表示胎兒,喻指幼兒。兩形會意,“予”字本義為父母張嘴餵養幼兒食物。由此畫面引申出給與、授與、賜給等義,並由自己的孩子喻指我的、我,成為古代第一人稱代詞。故有予以、賦予、給予、授予、賜予等說法。予通與。“與”是眾人給予資助、幫助。許慎《說文解字》:“予,推予也。象相予之形。”《玉篇》:“予,予者我也。”原句中作我解。

商,即子夏,他從孔子所講的“繪事後素”中,領悟到仁先禮後的道理,受到孔子稱讚。這裡的禮是指對行為起約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素是指行禮的內心情操。禮後於什麼情操?孔子沒有直說,但一般認為是後於仁的道德情操。孔子認為,外表的禮節儀式同內心情操應是統一的,如同繪畫一樣,質地不潔白,不會畫出豐富多采的圖案。

原文翻譯成現代語義就是:子夏問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麗的眼睛真有神啊,素妝看起來更加光彩照人啊。’這幾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孔子打比方說:“這是說先有白底然後再作畫。”子夏又問:“那麼,是不是說禮也是後起的事呢?”孔子說:“商,你真是能啟發我的人,現在可以同你討論《詩經》了。”(第343講)

從繪事後素領悟仁先禮後|二馬漢字評書

作者:範登生,二馬看天下特邀專欄作家

責編:恬恬

主播:梁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