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尚武精神?練肌肉就算尚武了嗎

尚武軍魂有用嗎

人類文明的競爭極其殘酷,而競爭的勝負往往會以戰爭作為最終評判標準,所以從古至今各文明都對武力有著特殊的情結。

這就引出了一個新的話題,尚武精神。你說尚武精神重不重要?不用問,大家的回答肯定都是相同的。

什麼是尚武精神?練肌肉就算尚武了嗎

尚武

但問題是什麼才是尚武精神?每次討論這個問題,大家的答案往往五花八門。

今天我將以我思考的結果,與大家共同尋找尚武精神的內涵。

一、身強力壯

尚武這個詞,從字面上來看就是能打。這樣的理解不能算錯,畢竟天天喊打喊殺的到了戰場上一敗塗地也是白搭。

但光是從字面上理解往往會把問題想的過於簡單。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曾討論過西方擇偶觀的問題。

如今在西方女性眼裡什麼才是真男人?

身強力壯,滿身肌肉的人,最好有紋身,遇到問題都能用拳頭解決。這幾乎都成了進口大片裡男主標準模板。

什麼是尚武精神?練肌肉就算尚武了嗎

西方人眼中真正的男人

亞裔男當然很勤奮刻苦,聰明好學,但都沒用,在白女的擇偶順序中他們的排名可能比黑男還要靠後。

很多人在評論中對此不以為然,認為這種擇偶方式縱然有千般不是總歸還有個很大的優點,那就是尚武。

你看,滿身肌肉的人武力值肯定很高,所以身強力壯等於有尚武精神,不管怎麼說也比喜歡小鮮肉好多了。

那麼這種邏輯正確嗎?

我們先來猜個謎。

我國古代曾存在過兩個王朝,這兩個王朝的民間風氣是很不同的。

第一個王朝你跑到大街上連個打架的都看不到,所有人和和氣氣的,發生衝突急眼了最多也就罵兩句。

第二個王朝可就厲害了,集市上到處都是滿臉橫肉的壯漢,幾句話不合掀攤子打人都不算什麼,真惹急了以命相搏也很正常。

你們猜這兩個王朝哪個更加尚武?

什麼是尚武精神?練肌肉就算尚武了嗎

商鞅變法遏制民間私鬥風氣

第一個王朝是秦朝,《史記·商君列傳》中明確記載當時的民風:

“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

第二個王朝是宋朝,和大家印象不同,宋朝民間盛產潑皮。這幫人有多厲害呢?

陸游曾經在《老學庵筆記》中提到京城的混混群體:

“京師溝渠極深廣,亡命多匿其中,自名為‘無憂洞’;甚者盜匿婦人,又謂之‘鬼樊樓’。”

文學作品中的梁山好漢雖然是虛構人物,但也是有原型的。他們膽子之大連皇室都不放在眼裡,甚至在仁宗年間鬧過假太子案。

什麼是尚武精神?練肌肉就算尚武了嗎

梁山好漢雖為虛構,但也有民間原型

所以,憑著歷史常識,你們說到底是秦朝更尚武還是宋朝更尚武?

當然,這只是兩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對肌肉男也並沒有什麼惡意,工業化社會肥胖率那麼高鍛鍊身體也挺重要的。

但練肌肉的意義也僅止於此了,街頭打架和國家戰爭是兩碼事,個人身體的強壯與否和尚不尚武也沒什麼直接聯絡。

那麼回到最初的問題,什麼才是尚武精神?

二、尚武行為

想要了解某種精神,可以先從行為入手。那麼如何理解尚武行為?最初的邏輯是很清晰的,尚武就是能打。

很巧,就個人武力值對戰爭的影響,明代著名將領戚繼光曾在《紀效新書》中專門進行論述:

“開大陣,對大敵,不同於場中較藝,擒捕小賊。”

那真正的戰場是什麼樣的?戚繼光說道:

“千百人列隊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後。只是一齊擁進,轉手皆難。”

最重要的問題,決定戰役勝負的是什麼?書中也有說明:

“一人回頭,大眾同疑,一人轉移寸步,大眾亦要奪心,焉能容得或進或退?”

翻譯成現代語言,戚繼光認為個人武力值在戰場上的作用微乎其微,打仗打的就是組織力,不管膽子大小必須共進退。

如果有人熬不住想逃跑呢?那麼整個軍隊很可能立刻就會崩潰。

什麼是尚武精神?練肌肉就算尚武了嗎

淝水之戰,草木皆兵的前秦軍隊就是典型的大崩潰

隨著技術的發展,戰爭模式日新月異,但只要戰場上還有人參與,評判軍隊強悍與否的標準就不會變。

這個標準就是崩潰率,陸軍作戰從古至今嚴格遵守僵持-崩潰定律。

簡單來說只要雙方的武器沒有明顯代差,在戰場上比的就是誰先崩潰。

雙方傷亡百分之十,都在堅持,傷亡百分之二十,還在忍耐,等傷亡數字繼續上升誰的隊伍先熬不住崩潰了誰就輸了。

直到今天《美國士兵守則》中都明確提到:

When both sides are convinced that they are about to lose,they are both right。

翻譯成中文,當兩軍都覺得自己快輸時,雙方可能都是對的。

言下之意,就是鼓勵士兵快堅持不住崩潰時再忍耐片刻就能勝利。

順帶一提,目前公認的資料戰爭中傷亡超過百分之二十還不崩潰的軍隊就是精銳。

什麼是尚武精神?練肌肉就算尚武了嗎

那麼軍隊怎樣才能在戰場上不崩潰?影響因素有很多,例如命令貫徹、基層應變、後勤補給、意志力等等。

請大家仔細思考,這些因素中除了意志力和個人有點關係,其他有哪方面是大家單打獨鬥個人可以做好的?

說的再明白點,這麼多影響因素是不是都要依賴於強大的組織能力才行?

這還不是決定勝負的全部,真正的戰爭,軍隊的作用就如同漂浮著的冰山,大部分的影響因素都在水面之下。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打的就是後勤。

前線要吃飯吧?後方得生產糧食。受傷了要治療吧?各種醫療物資得準備。彈藥要補充吧?工廠得加班加點生產。

什麼是尚武精神?練肌肉就算尚武了嗎

“木牛流馬”復原圖,古代打仗後勤常常是大問題

各種物資準備好了得運到前線吧?戰爭太殘酷要鼓舞鬥志吧?要做的事實在太多,人力有限得合理分配吧?

這些事情顯然也不是靠個人就能做好的。

所以我認為,想要打贏戰爭,不管是前線還是後方,決定性因素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國家的組織動員能力。

所以尚武從來只是國家行為,個人就算武力值再高也不能算是尚武。

所以你看,真要講個人武力值的話,宋朝的潑皮比秦漢唐三朝的民眾兇狠多了,但這在北方遊牧鐵騎的衝擊下有用嗎?

宋朝的上層軍事動員體系臃腫遲鈍,士兵個個都是李逵也照樣打敗仗。

三、精神

那麼按照上述結論,既然尚武行為和個人無關,那麼大家是不是就無所謂尚武精神了?

當然不是,朝廷再想尚武,民眾不配合也沒辦法。

那麼什麼才是尚武精神?簡單來說,能夠配合朝廷尚武行為的一系列品德可以稱之為尚武精神。

具體來說,大概包括忍耐、服從、奉獻、無畏等等。

我們以詩詞極為豐富的唐宋兩朝為例,唐代邊塞詩的豪邁不用多說,中後期戰爭頻仍下哀嘆民生多艱的詩篇也不少。

但即便是反應戰爭殘酷再厲害的唐詩,最多也就是談到民眾的痛苦和艱難,希望朝廷體恤下情,開邊釁不要如此頻繁。例如: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上一句就是: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再比如唐代後期丟失了河湟地區,此時朝廷無論是財力還是兵力都已經相當匱乏,訊息傳來大家是什麼反應?

什麼是尚武精神?練肌肉就算尚武了嗎

怒火萬丈,深以為恥。好啊,吐蕃人不是兇狠麼,現在沒有能力等以後緩過勁來一定收拾你。所謂:

“千古恥非書玉帛,一心猶自向河湟。”

還有其他許多詩句,大家要麼是指責朝廷的無能,要麼是發誓雪恥。河湟偏遠丟就丟了這種想法是絕對沒有市場的。

到了宋朝情況就完全反過來了,宋朝邊塞詩少之又少。

但對於民眾態度,我們還是可以從南宋詩人的作品《淮左名都》窺探一二:

“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你看南宋民間對戰爭的厭惡已經到了何等程度?金人都佔領半壁江山了,宋朝百姓的態度還是無所謂。

只要敵人不南侵就不想打仗,連談論軍事都欠奉,北伐中原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這種態度和唐朝截然相反,這就是尚武和不尚武的區別。

什麼是尚武精神?練肌肉就算尚武了嗎

總而言之,天天暴脾氣,喊著打這個,滅那個根本不算尚武精神,真正的尚武精神是安靜、是服從、是忍耐、是奉獻!

是在遭受戰爭帶來的巨大物質和精神雙重壓力下仍然能夠保持本色,不改其志!

是無論遭受怎樣的挫折都能為了最終目標而持續付出的意志!

真正尚武強大的人往往是平和的,而暴躁易怒的人常常色厲內荏,一觸即潰。

參考資料:

《紀效新書》

《老學庵筆記》

《唐詩三百首》

《美國士兵守則》

《史記·商君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