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為什麼道·瓊斯指數不斷上漲而上證指數會回到十年前

道素瓊斯怎麼樣

我們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就,是因為我們關心的是尋找那些我們可以跨越的一英尺障礙,而不是去擁有什麼能飛越七英尺的能力。

——巴菲特

2018年經歷了漫漫長熊以後,大盤重回2500點以下了。

回望10年前,大盤從2007年的6124點開始下跌,用時一年,一直跌到1664點才止住。

十年彈指一揮間,大盤似乎被施了定身法或是減速術,並沒有太大變化。

都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難道說,我們這十年的經濟就完全沒有發展麼?

相信全國人民都不會同意這個結論,那問題自然出在了我們的股市。

坤鵬論:為什麼道·瓊斯指數不斷上漲而上證指數會回到十年前

首先,中國股市的牛短熊長一直是被中國股民所詬病的臭毛病。

反觀美國股市,往往是熊短牛長,一個牛市能持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那麼,這是在說明美國經濟一直都保持著良好的發展節奏嗎?

最近坤鵬論發現,研究東西上癮,特別是一些看似簡單到司空見慣的東西,越研究越發現其中的深奧,今天就來聊一下對指數的研究成果,從而解答上面的問題。

一、道·瓊斯指數

坤鵬論之前在《他是股票技術派的鼻祖 道·瓊斯指數的締造者》中詳細介紹過道·瓊斯指數的歷史淵源,如果你想了解其發展史,推薦讀一下該文。

今天,坤鵬論則主要從道·瓊斯指數構成方面聊聊,以便大家能更明確地知道它為什麼可以不斷上漲,而我們自己的上證指數就那麼爛泥扶不上牆,那麼不蒸饅頭爭口氣。

我們現在說的道·瓊斯指數一般都是指道·瓊斯指數工業指數,該指數在1896年5月26日問世,當時包括12只工業股票。

1916年,道·瓊斯工業指數中的股票數目增加到20種,最後在1928年增加到30種。

坤鵬論:為什麼道·瓊斯指數不斷上漲而上證指數會回到十年前

這個數量一直被保留至今,不增也不減。

被道·瓊斯選中的股票被稱為“成份股”或“指數股”。

當然,早在1884年,道·瓊斯鐵路業指數就已經問世了,要早於道·瓊斯工業指數。

當時選了具有代表性的11只鐵路公司股票,採取算術平均的方法,把樣本中股票的當天收盤價格加起來,再除以樣本個數。

道·瓊斯指數從編制開始,從未中斷過。

當年沒有計算機,也沒有計算器,算盤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東西雖然歷史長遠,顯然美國人不太會用,完全靠手算。

這下就比較麻煩了,即使上市公司只有寥寥數百家,也不可能都給納入統計範圍,最起碼每天得累死,而且當初道·瓊斯還是個小公司,所以選擇個別股票進行算術平均是有其歷史原因的。

坤鵬論很佩服美國人做事的堅韌,要知道在當年這完全是一件非常苦逼的活,沒有相當的毅力和信念是堅持不下來的。

道·瓊斯指數有兩個顯著的特點:

股指對應的是30只成份股股價的算術平均,而非市值的加權平均;

30只成份股調進調出,對指數影響可能很大。

現在最有代表性的顯然是道·瓊斯工業指數,所以媒體和人們常說的道·瓊斯指數,一般情況下都特指道·瓊斯工業指數,坤鵬論在下面也同樣按這個約定俗成來。

除此之外還有道·瓊斯公用事業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和道·瓊斯平均價格綜合指數。

以上這些內容,坤鵬論之前也都說過,這裡就當再溫習一次。

當年,查爾斯·亨利·道希望透過道·瓊斯指數反映美國經濟情況,因此所選成份股都是當時最具代表性的“藍籌股”,百年中間雖然成份股調整了30多次,但這一理念一直被貫徹至今。

1896年道·瓊斯工業指數首次發行之時,入選成份股的企業都是煉油、鋼鐵、煤礦、橡膠等重化工業企業,這一點從其指數命名中已經很明顯地可以看出來。

上世紀80年代開始,服務類和消費類產業公司逐漸興起,可口可樂、強生、沃爾瑪、摩根大通等企業開始崛起,道·瓊斯指數於是順勢就把這些股票納入成份股。

1987年IBM重新迴歸道·瓊斯指數,以資訊科技產業為主導的高新技術公司也逐漸在成份股中佔據更多份額。

1997年,伯利恆鋼鐵被從30種工業股中剔除,標誌著鋼鐵業已不足以代表美國經濟。

隨後,以資訊科技產業為主導的高新技術公司開始逐漸在成份股中佔據更多份額。

1999年,微軟和英特爾首次加入,這也是道·瓊斯第一次將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納入成份股。

2013年,道·瓊斯指數用高盛、Visa和Nike替換了HP電腦、美國銀行和美國鋁業,有統計顯示,當時美國GDP中近七成來自消費。

2015年,道·瓊斯指數進行了第30次調整,蘋果公司替代AT&T公司成為成份股,計算機、金融、服務業在指數中的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

2018年6月26日,道·瓊斯指數將創始以來唯一僅存的一隻成份股——通用電氣公司(GE)剔除出局,取而代之的是美國醫藥連鎖企業沃博聯。

這意味著,道·瓊斯指數的最後一隻創始股也在100年後成為了歷史。

對於這次調整,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指數委員會主席大衛·布利策解釋道:因為通用電氣這類的工業公司已經不再是美國經濟中佔有顯著位置的企業,銀行、醫療保險、科技和消費企業在當今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而通用電氣被取代將會使道·瓊斯指數更好地衡量經濟和股票市場。

自此以後,道·瓊斯指數只剩下7家是工業製造行業的企業,剩餘23家則代表著服務業、科技、零售和創新領域。

坤鵬論:為什麼道·瓊斯指數不斷上漲而上證指數會回到十年前

上圖來源於《華爾街日報》。深藍色代表工業和基礎材料;綠色代表油氣行業;紅色代表科技和電信;橘黃色代表健康醫療行業,淺藍色代表消費商品和服務行業。右側縱軸數字代表年份,最上數字為1896年,依次遞增,最下數字為2015年。

其實,道·瓊斯指數成份股的變遷,完全代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歷史,這是一個從鐵路、工業向服務業、零售業和新技術產業過渡的歷史。

道·瓊斯指數引入了每個時期的藍籌股,所以透過其成份股也能梳理出美國百餘年藍籌股的變遷過程:

鐵路、電報電話→石油、煤礦、鋼鐵、公用事業、汽車→連鎖商業、金融、醫藥、大眾消費品、IT、電信等。

基本囊括了美國經濟每個發展時期中最具代表性的行業和公司。

美國經濟並非沒有遇到過問題,遠的不說,最近20年就有網際網路泡沫、次貸危機、金融危機等,它們對美國經濟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道·瓊斯指數總能及時將一些曾經輝煌但現在大跌的成份股調整出去,重新引入新的、價格穩定的藍籌股。

所以即使美國經濟不好,對道·瓊斯指數的影響也是短暫的,指數依然會持續上漲。

比如金融危機之前,花旗銀行股價最高時55美元,佔指數權重3%,金融危機時最低跌到1美元,98%的市值沒有了。於是,道·瓊斯二話沒說,直接把它踢出去,換上一個過得去的公司,所以即使後來花旗繼續跌,對指數卻也沒什麼影響。

坤鵬論認為,這就是道·瓊斯指數之所以能夠實現熊短牛長最根本的原因。

而且,世界500強,至少有100多家是美國企業,從這些龍頭企業中怎麼還找不出30家用來支撐指數持續上漲呢?

這種方式建立的指數,走勢如何完全由成份股決定,而不是由市場上大多數股票決定,這也是道·瓊斯指數飽受詬病的地方。

批評者表示,道·瓊斯指數現在的計算方式非常不科學,既然計算機已經這麼發達,完全可以把成份股再擴大一些規模,這樣更能代表整個股市的走勢。

坤鵬論則認為,道·瓊斯指數這種吸收極少數藍籌股作為成份股真的是有其可取之處的。

經濟、金融、股市,說白了都是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看不見也摸不著,想要良性發展,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參與者的信心。

坤鵬論:為什麼道·瓊斯指數不斷上漲而上證指數會回到十年前

道·瓊斯指數很大程度上就在扮演“投資信心指數”的角色,而不是“國民經濟指數”。

既然是“投資信心指數”,那麼讓大家有一個持續上漲的信心比什麼都重要。

而這種選擇極少數股價穩定且能持續上漲的藍籌股,顯然可以保證指數平穩上升,對於眾多投資者而言,這就是信心。

甚至是信念。

至於能不能真實反映出國民經濟情況,又有什麼關係呢?

除了股票指數,還有GDP等更專業的統計資料用來表現國民經濟發展情況,股票指數沒必要當萬金油,因為萬金油往往啥都會,啥都不專。

二、上證指數

我們都知道,A股分為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滬深兩市,相應的指數就分為上證指數和深證指數。

我們通常所說的大盤走勢或者A股走勢,就是指上證指數。

2018年,A股飽受詬病的一點就是指數又回到了十年前,讓股民有種辛辛苦苦幹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感覺。

坤鵬論:為什麼道·瓊斯指數不斷上漲而上證指數會回到十年前

不過,很多虧錢股民從指數那裡也多少找到了點心理安慰:既然指數十年不漲,我虧錢也就情有可原了。

事實上真是這樣的麼?

上證指數的全稱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指數”,從命名不難看出,上證指數並沒有成份股,而是將所有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都納入計算範圍。

上海證券交易所在1990年12月才成立,上證指數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釋出。基期日定為1990年12月19日,基期日指數定為100點。

當時因為技術不成熟,所以上證指數用了最簡單粗暴的編制規則,將所有上交所股票股本加權。

上交所最初只有8只股票,22只債券,所以全部納入指數計算並無不妥。

隨著證券市場不斷髮展,IPO的企業逐漸增加,目前上交所的股票數已經近1500家。

這其中難免有很多垃圾股在裡面,這些股票只有IPO之初會來幾個漲停,其他時間基本都用來探底了。

還有很多妖股,PE大幾百上千的,ROE還沒有銀行定期存款高,某一年虧損能把上市以來十幾年利潤全部吃光還不夠。

把這樣的股票都納入到指數中,顯然會大大影響到指數的上漲。

不過,這還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大盤股不給力,比如像中石油這樣的股票在指數中權重佔比非常高,達到7。75%,但中石油自上市以來什麼熊樣大家都能看到。

我們隨便翻翻中字頭的股票,很多都在上交所,這些股票不漲,還不斷往裡面摻入垃圾股票,你說,讓指數怎麼漲?

所以,坤鵬論認為,這種持續橫盤的大藍籌,才是拖累指數無法持續上漲的罪魁禍首。

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個股普漲,大盤也跟著跳腳往上漲。

一旦有個風吹草動,大藍籌股不僅起不到支撐大盤的作用,反而帶著大盤一路向下。

平時影響指數的權重股一直不漲,下跌時這些權重股又領跌,這就是為什麼A股總是牛短熊長的根本所在。

剛才坤鵬論說過,股指往往扮演著“投資信心指數”的角色,看著上證指數一猛子下去從不抬頭,投資者哪來的信心?

道·瓊斯很容易地從美股中選出30個持續上漲的股票,從而支撐指數穩定上漲並不斷創新高。

而我們根本無法讓上交所裡所有上市公司的股票都不斷上漲,所以漲漲跌跌,甚至跌回解放前也是相當理所應歸,再所難免。

其實,不只是我們的上證指數無法與道·瓊斯相提並論,日本的日經指數也一樣。

1989年日經指數38000點,道·瓊斯指數2000多點。現如今,日經指數21000多點,離38000點仍然有很大差距,而道·瓊斯指數已經是26000多點了。

如果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美日兩國的經濟基本面30年來會有這麼大差距嗎?

深究其原因,道·瓊斯指數只要30家優秀企業就能保證持續上漲,而日經指數成份股有225只,要想找225家好企業肯定比30家難得多。

這種根本性的差別導致兩個指數的未來走勢完全不一樣。

可能會有人會說:那不對呀,A股上漲為什麼就不能持續呢?漲的時候所有股票都跟著漲啊!

君不見市場行情好的時候,IPO和增發的企業有多兇猛。這些企業瘋狂從股市中抽血,得有源源不斷新進入的大量資金才能維持這種上漲。

一旦新進入的資金難以為繼,股市轉頭向下就是一種必然,而這種下跌,必然是踩踏式的。

三、深成指數

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深圳交易所的指數分為兩個:深證指數(全稱是:深圳證券交易所綜合指數)和深證成指。

深證指數的計算方式與上證指數相同,也是將所有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都納入其中。1991年4月4日開始釋出,以1991年4月3日為基期日,基期日指數為100。

不過深證指數的存在感非常低,低到很多人都不知道還有這麼個指數存在,它的程式碼是399106,大家可以看一下。

而且,本來也幾乎沒有誰拿這個指數出來說事兒。

反倒是深證成指受關注的會更多一些。

我們平時說的深指,大多數情況下就是指深證成指,也就是2月26日成功站上9000點的那個指數。

深證成指的全稱是深圳證券交易所成份指數,以1994年7月20日為基期日,基期日指數為1000點。

顧名思義,深證成指是有成份股的,深證成份指數採用派氏加權法,依據下列公式逐日連鎖實時計算:

坤鵬論:為什麼道·瓊斯指數不斷上漲而上證指數會回到十年前

深證成指的成份股現在由500只股票組成,這是在2015年5月20日之後擴容的結果,在此之前深證成指的成份股只有40只。

此次調整充分考慮到了深市主機板、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所以在調整後,這三個板塊分別佔深證成指的比例為48%、35%、17%,與三類公司在深市的市值佔比較為接近。

深證成指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影響力很大,後來大量新股都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深證成指的影響力就越來越小。

以至於我們現在提起A股大盤,基本上已經特指上證指數了。

此次調整,很難說不是深交所想提高深證成指存在感的一種方式。

不過習慣這個東西很微妙,養成了就很難改變,就像我們現在會用上證指數來代替A股一樣。

深市目前2000餘家上市公司,如果從中找出40家表現優秀的公司,坤鵬論認為劃拉劃拉還是有希望的,事實上深證成指曾經的增長趨勢也比較明顯。

不過當成份股擴大到500只後,坤鵬論認為從深圳交易所中找出500家表現優秀的公司,基本沒戲。所以深證成指很可能會淪落為下一個上證指數。

當然,A股指數不只這兩個,還有中小板指數、創業版指數、上證50,以及最近備受關注的滬深300指數等等。甚至還有一個與深證指數一樣沒有存在感的新上證指數。

坤鵬論:為什麼道·瓊斯指數不斷上漲而上證指數會回到十年前

不過之前坤鵬論就曾說過,對於國內A股這些指數,坤鵬論是不看好的,不管是中小板、創業板這種指數,還是上證50、深證100。

首先,這些指數就沒能及時剔除表現差的股票,很多市盈率100以上,ROE不足5%的企業長期佔據其中。

其次,很多中字頭的大藍籌股,比如中國石油、中國人壽、中國中車、中國重工等等,單聽名號,每一個都是行業中數一數二的企業,也確實吸引了無數投資者趨之若鶩。但細分析一下這些企業的經營資料和十年來的股價走勢就會發現,他們的回報率並不像知名度那麼高。

但它們卻在眾多指數中佔據了絕對權重。

所以美股那種只要購買指數基金就可以坐等賺錢的投資方式並不適合國內。

在《為什麼我這麼強烈地不推薦你買基金》一文中坤鵬論也提到過:

在2008~2017年十年期間,A股股票指數型基金平均總回報率只有-9。2%。也就是說,如果在2007年底買入股票指數型基金,再把2018年也加上,持有11年,不但沒有正回報還虧損了部分本金。

那是說A股就完全不值得投資麼?

也不盡然。

如果你真是價值投資,經過簡單地研究就不難發現,雖然上證指數十年來並沒上漲,藍籌股表現也不盡如人意,但仍然會有一些股票在十年間漲了5倍、8倍甚至更多。

格雷厄姆曾說過:“股市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稱重機”。坤鵬論對這句話非常認同。

作為一個投資者,我們不需要讓市場裡3000餘支股票都上漲,只要我們投資的股票漲了就行。

即使大盤迴到了十年前,只要我們手裡的股票在十年間翻5倍就夠了,這樣的股票不需要多,一隻兩隻足矣。

坤鵬論:為什麼道·瓊斯指數不斷上漲而上證指數會回到十年前

雖然A股市上優秀的企業少,但找出一兩隻這樣的股票,只要稍稍花些心思,在網際網路的幫助下,還是不難發現的。

如果你的資金量很大,想分散投資,坤鵬論給的建議是不要相信現有的所有指數,透過自己對企業的分析,建立一個自己的漂亮20指數,或者漂亮10指數。將那些持續多年實現規模性盈利,股價一直呈增長趨勢,經營資料健康,並且至少目前看來經營沒問題的企業列為成份股。

在大跌時買進這些公司的股票,長期持有。

只要把時間拉長到5年、10年,坤鵬論相信,你的收益能跑贏A股中任何一個指數。

並且是大幅跑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