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地方特產黃粑,你知道它的歷史來由嗎?

瀘州地方特產黃粑,你知道它的歷史來由嗎?

黃粑是瀘州一種家喻戶曉的土特產,先不說市面上被熟知的那些品牌,直到今天還有很多瀘州人自己就會做。而各家有各家的特色。黃粑是瀘州的土特產不可不否認,但是它絕不僅僅是瀘州獨有,黃粑這個東西只是在四川和貴州等地非常有名的特色傳統小吃,貴州有清鎮黃粑,四川有瀘州黃粑,做法雖不一,但主材料均為糯米和粳米。黃粑呈黃色,與加入其中的紅糖有關。若用白糖,則呈白色。

關於黃粑的起源和考證歷史書籍的記載比較難找,不過根據流傳的地域和民間傳說我們可以窺見一絲端倪。

瀘州地方特產黃粑,你知道它的歷史來由嗎?

三國時期諸葛亮蜀南起源說

據傳說三國時期,那時的貴州,還被稱作夜郎。夜郎古國是不是今天的貴州其實還有待商榷,不過它應該包括貴州的一部分,關於夜郎國的歷史,大致起於戰國,至西漢成帝和平年間,前後約300年。之後古夜郎國神秘消失。這個古老的文明在史籍記載中留下了一團迷霧。

夜郎古國的具體位置,史籍記載都很簡略,只說:“臨牂牁江”,其西是滇國。牂牁江是漢代以前的水名,今人根據其向西南通抵南越國都邑番禺(今廣州)的記載,考訂為貴州的北盤江和南盤江。多數人認為,夜郎國的地域,主要在今貴州的西部,可能還包括雲南東北、四川南部及廣西西北部的一些地區。在考古發掘未提供出可靠證據前,這樣的爭論必然還將繼續下去。

瀘州地方特產黃粑,你知道它的歷史來由嗎?

據說大名鼎鼎的諸葛亮當時正率兵平定孟獲,在夜郎國與那黔中洞主作戰。一日,蜀軍正埋鍋造飯,突然探子來報,說有蠻軍臨陣。諸葛亮一聽,於是下令出戰,沒幾下,便打退了黔國洞主的人馬。

也不知這諸葛軍師是何用意,你說勝了就勝了吧,可他既不顧窮寇莫追的忌諱,也不顧這幫軍士的飯還沒吃,下令大軍乘勢窮追蠻軍上百餘里。這一追倒也沒什麼,可就急壞了這軍中的火頭軍了,久等部隊不歸,可這煮著的豆汁兒和米飯不能浪費呀,本來就沒帶多少糧草,怎麼辦呢?諸葛軍師一看這情形,只好命將士兵把未用的豆汁兒與米飯摻和到一起,放到大木甑內加火蒸煮以保其不餿。

瀘州地方特產黃粑,你知道它的歷史來由嗎?

等大捷而歸計程車兵回營,這被豆汁兒摻和過的米飯已足足蒸煮近兩日,又累又餓計程車兵們急忙分食,誰料這米飯已成另一番模樣,不但色澤黃潤,而且味道甘甜香軟,吃起來更有一番滋味,士兵們還以為是軍師用來犒勞他們的美味,三下兩下便讓幾甑佳饌見了底。碰巧勞軍當地百姓遇到,見此物如此美味,也仿此手法制作,一千多年的世世代代延續下來,這不,蜀南便又多了這麼一道美味——黃粑 。

瀘州地方特產黃粑,你知道它的歷史來由嗎?

貴州及合江堯壩古鎮相關起源傳說

鄉傳,最早黃粑誕生於貴州省遵義市遵義縣南白鎮,貴州省甕安縣銀盞鎮等地,古時沿途人煙稀少,食品需要自帶。人們就自制了黃粑,這就是黃粑的前身。當年的貴州山區長途跋涉經常會進入荒無人煙之地,這就要求攜帶方便儲存的食物,黃粑的誕生從某種角度來說滿足了當地人的需求,所以慢慢被推廣延續。

無獨有偶,今天瀘州轄管的合江縣的饒壩古鎮也間接驗證了這種說法,堯壩古鎮位於川南黔北結合部,古鎮彙集了川、黔兩省的濃厚歷史文化和古風民俗,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西部川黔古鎮,是享譽川黔的文化名鎮、影視基地和佛教聖地。

瀘州地方特產黃粑,你知道它的歷史來由嗎?

這個地方已有2000年曆史,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驛站,是古江陽到夜郎國的必經之道,有“川黔走廊”之稱。瀘州與赤水間未通公路之時川南黔北的商賈往來和官方傳書皆經堯壩到赤水,必在堯壩停歇,官方建堯壩驛站,各種商販雲集於此,商品齊全,市場繁榮,而黃粑作為來往商賈和兩地鄉民必備的乾糧,可比其他東西實際的多。

今天堯壩古鎮周姚傳統黃粑製作技藝獲得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它自堯壩開街以來就有了,手工技藝傳承上百年,從清末傳人周顯馨、袁秀英至周洪興、姚稅秀已歷時四代。傳統周姚黃粑主料、輔助天然、綠色、無公害,採用純天然植物,原材料糯米、稻米、黃粑葉(莨姜葉)、棕樹葉絲。製作工藝50多道,用時50多小時。輔料選用甘蔗紅糖、冰糖、白糖、優質泉水,傳統天然、工藝獨特。成品:香甜純正、色澤金黃,餈、糯、綿、不粘牙,深愛大眾的喜愛。

瀘州地方特產黃粑,你知道它的歷史來由嗎?

但是沽酒客相信它絕對不是清末才誕生的,應該是代代相傳,到了清末才有人以此做成了口碑的特色產品。

瀘州黃粑跟其他黃粑又有一些區別,而瀘州因為水路發達,覆蓋面更大,其名氣和影響力顯然比周遭的更廣。瀘州黃粑色澤金黃、香氣濃郁、味甜餈和。其獨到之處在於包料選擇的是良姜葉,黃粑的香味正是來自良姜葉內所含的芳香油。剛蒸熟的黃粑香氣撲鼻,冷卻後,可切片油煎,或放入醮槽水內煮沸食用,別有一番風味。

今天不管黃粑起源於哪裡,還是哪裡的最有名氣,我覺得倒是不重要,只要保持它好吃的味道,一直有人喜愛就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