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泉州興於廈門的土筍凍實為蟲子,福建人吃蟲子不含糊

土筍凍會有寄生蟲嗎

提到武漢,我會想到熱乾麵;提到成都,我會想到酸辣粉;提到南京,我會想到鴨血粉絲湯;提到北京,我會想到豆漿油條;提到西安,我會想到泡饃…幾乎是每一座走過的城市,都會去嘗一嘗當地具有代表性的風味小吃。但在廈門遇到的這種小吃,令我頭皮發麻,縱然是閉著眼睛也過不了心裡的那一關:土筍凍。

源於泉州興於廈門的土筍凍實為蟲子,福建人吃蟲子不含糊

土筍凍最早起源於福建泉州,是一種由特有產品加工而成的凍品,有人說吃起來就跟果凍一樣,也有人說一口咬下去就跟吃蟶子似的。但小馬過河的故事,我們都聽過,終究它是一道怎樣的特色傳統風味小吃,還得自己去吃一次才有發言權。

源於泉州興於廈門的土筍凍實為蟲子,福建人吃蟲子不含糊

但讓我頭皮發麻的正是這凍品內的蠕蟲,學名可口革囊星蟲,俗稱“黑土蚯”。也有人叫它沙蟲,但沙蟲學名是方格星蟲,二者長得很像。經過熬煮後,蟲體所含膠質溶入水中,冷卻後即凝結成塊狀,成為福建有名的傳統風味小吃,再配上醬油、陳醋、蒜蓉等佐料,人間美味的口感在人們的臉上呈現出無限享受的快感。

源於泉州興於廈門的土筍凍實為蟲子,福建人吃蟲子不含糊

當我來到廈門的時候,當地朋友對於土筍凍的推薦勝過任何一種美食,甚至是拉著我去探訪廈門吃土筍凍最有名氣的一家古早味老店,迄今快有一百年曆史了,不論是在老廈門人眼裡還是在遊客心目中,這家店的口碑足以讓我這個對傳統感興趣的外地人一探究竟。

源於泉州興於廈門的土筍凍實為蟲子,福建人吃蟲子不含糊

路過八市,穿過一排廊鋪,在一個街角的轉彎處停下了匆忙的腳步。朋友指著眼前這個頗為低調的小店,氣喘吁吁的說:“到了。”我一愣,印象中的廈門古早小吃店應該是在八市那樣的地方,抑或是在老街舊巷,只有本地人熟悉的旮旯處,畢竟近有100年曆史的傳統老店,在經過歲月打磨後該有一些古舊的模樣。

源於泉州興於廈門的土筍凍實為蟲子,福建人吃蟲子不含糊

當然,這是我對老店表象的認知。百年老店的古早在於風味,我自然是清楚這家店並非已近有百年,而是從店老闆的爺爺開始接手製作土筍凍並售賣,傳至子孫手上已近有百年,這像是一種家族傳承,將傳統的風味在歲月的長河裡繼續流淌。

源於泉州興於廈門的土筍凍實為蟲子,福建人吃蟲子不含糊

雖說土筍凍是泉州小吃,但它卻在廈門大有名氣。一開始,我以為它是廈門小吃,將其歸於廈門時,朋友趕緊打斷了我的想法。在她看來,泉州的風味雖然火在了廈門,但起源不能弄混淆。這一點,我極為贊同。所謂傳統,文化要追究根源,即便是食味。

源於泉州興於廈門的土筍凍實為蟲子,福建人吃蟲子不含糊

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元時期,被世界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譽為“世界第一大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齊名,那時的廈門默默無聞。洪武二十年,明太祖朱元璋取“國家大廈之門”之寓意,築“廈門城”, 從此“廈門”之名載入史冊。直到20世紀初,廈門港開始繁榮興盛。

源於泉州興於廈門的土筍凍實為蟲子,福建人吃蟲子不含糊

時至今日,源於泉州的土筍凍也被廈門將其製作技藝列入廈門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儘管安海土筍凍也成為泉州非遺,但網上搜索相關資料卻免不了出現“青黃不接的斷代危機”。隨著土筍凍在廈門的越來越盛名,怕是在今後的日子裡,會有更多的人像我一樣,誤認為土筍凍是廈門的特產。

源於泉州興於廈門的土筍凍實為蟲子,福建人吃蟲子不含糊

當輝煌成為過去,泉州的地位被擱在歷史長河中。資源從經濟欠發達地區流向經濟發達地區乃是自然現象。幾千年的等級制度作基礎,“勞動者不得食”已非怪事。起於某地而興於另一地,在現在這個差距越來越難以縮小的社會,坐擁地位、政治或經濟資源者才是珍饈最後的享用者。

源於泉州興於廈門的土筍凍實為蟲子,福建人吃蟲子不含糊

當朋友準備好一碟配料,苦口婆心勸我嘗一口試試的時候,我想我從未有哪次因為一道小吃而有如此內心掙扎和鬥爭,就像有網友為土筍凍究竟是廈門的還是泉州而展開的激烈口水戰一般。我究竟是吃還是不吃,終究歸於蟲子本身給我帶來的心理障礙。

源於泉州興於廈門的土筍凍實為蟲子,福建人吃蟲子不含糊

但其精髓所在就是蟲子本身。不論它是起於泉州,還是興於廈門,古早風味的精華都少不了這一條蟲子。最後,我還是眼睜睜的看著朋友臉上露出了人間美味的享受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