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詩詞常用的典故:有腳陽春與夸父逐日

別說讀書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有腳陽春

【典源】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有腳陽春》:“宋璟愛民恤物,朝野歸美,時人鹹謂璟為有腳陽春,言所至之處,如陽春煦物也。”

【釋義】

唐宋璟愛民恤物,時人稱讚他像長了腳的春天,到處帶來了溫暖。後遂用“有腳陽春、陽春有腳、春有腳”等稱揚官吏的德政。

【有腳陽春】

李昴英《摸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詞:“丹山碧水含離恨,有腳陽春難駐。”張景《飛丸記》第十九出:“有腳陽春司巘聽,謾說道官清民靖。”蒲松齡《又呈崑圃黃大宗師》:“撫嬰拔薤,布有腳之陽春;止水平衡,消長乳之冤氣。”

【陽春有腳】

沈端節《青玉案》詞:“閒雲無定,陽春有腳,又作南昌去。”張鎡《賀新郎·次辛稼軒韻寄呈》詞:“東晉風流兼慷慨,公自陽春有腳。”湯顯祖《牡丹亭》第八齣:“陽春有腳,經過百姓人家。”

【春有腳】

趙翼《行邊即事》詩之一:“我到豈能春有腳,渠來自為昔無襦。”

古文詩詞常用的典故:有腳陽春與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

【典源】

《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山海經·大荒北經》亦載此事。

【釋義】

夸父追趕太陽,路上因渴而死,丟棄了拄杖。後遂用“夸父逐、夸父杖、夸父棄策、棄杖夸父、杖策夸父、逐日”等比喻難以成就、最終未竟的大業亦指有雄心壯志的人,或不自量力的人。

【夸父逐】

趙翼《漫興》詩之二:“日雖夸父身能逐,山豈愚公力可移。”

【夸父杖】

趙翼《江樓野望》詩:“枉費狂奔夸父杖,大江自昔只東流。”

【夸父棄策】

李邕《日賦》:“夸父棄策,奔走何益;夫子重陰,道業所欽。”

【棄杖夸父】

吳淑《日賦》:“揮戈既見於魯陽,棄杖復聞於夸父。”

【杖策夸父】

沈一貫《日方升賦》:“杖何策於夸父,戈何揮於魯陽。”

【逐日】

《南史·齊高帝紀》:“始帝年十七時,常夢乘青龍上天,西行逐日。”

【釋義】

夸父所棄的杖最後化為鄧林。後遂用“鄧林”稱森林、拄杖亦指未竟大業的餘跡。

【鄧林】

禰衡《鸚鵡賦》:“想崑山之高嶽,思鄧林之扶疏。”陶潛《讀山海經十三首》之八:“餘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後。”杜甫《風疾舟中書懷三十六韻》:“瘞夭追潘岳,持危覓鄧林。”

本號是一個傳播優秀文學傳承傳統文化的平臺。閱讀是一件重要的小事,關注本號,一起來讀書養性、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