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憤世嫉俗的赫拉克利特 哭泣的哲學家

心裡鄙視某人怎麼形容

絕大多數時候,孤僻是對合群的渴望,高傲是對自卑的掩飾,痛恨是對愛不可得的執念……人不僅總是言不由衷,而且很善於偽裝成相反的樣子。

——坤鵬論

坤鵬論:憤世嫉俗的赫拉克利特 哭泣的哲學家

黑格爾認為:“思想深邃的赫拉克利特將哲學的開端推向完美。”

尼采也同意黑格爾的看法,他說:“赫拉克利特永遠不會過時。”

坤鵬論正是在這次集中的學習中,對於赫拉克利特的認識有了更深刻的提升,深深認同了黑格爾與尼采的評價。

一、赫拉克利特的生平

公元前540年,赫拉克利特誕生於小亞細亞的城邦以弗所(以弗所目前在土耳其麥那的西南),卒於約公元前475年。

據說他的家族是以弗所的王族,或者高貴家族,並且他還是家族長子。

從生辰時間看,他和生於公元前525年的巴門尼德算是同時代人。

二、被民眾輕視的同時輕蔑民眾

公元前約500年,波斯人開始圍城,並且堅持不懈地圍,無期限地長期繼續。

富足的愛奧尼亞地區城邦基本都盛行著享樂主義和物質主義,特別是沒有什麼信仰的時候。

因為當人不相信生時有神在監督他;死後會因為生時的表現去不同的地方;或是下一輩子要靠這一輩子換取積分……便不會有任何顧忌,要趁今世盡情享樂。

而愛奧尼亞的一大特點便是,不像希臘本土那般

敬神

信教,要不然西方哲學也不會從那裡起源。

以弗所人早就習慣了奢侈和享受,即使是戰爭爆發,城邦被圍,他們依然作樂。

直到城內開始缺糧,饑荒日益嚴重時,居民們驚慌失措,聚會商量怎樣才能不缺糧。

但是,誰也不敢提出對享樂的生活進行限制。

這時,赫拉克利特走上講臺,人們群情激奮,盼望著這位智者給出錦囊妙計。

沒想到的是,他往講桌上放了一隻裝滿涼水的杯子,在杯裡扔了一把大麥粉,然後從斗篷裡拿出一根細細的樹枝,專心致志地做起了大麥糊。

就在人們看得目瞪口呆時,他將碗湊近嘴邊,用手指舀著做好的大麥糊品嚐,嚴峻的臉上充滿了笑容。

之後,他擦淨了碗,舔舔手指,走下講臺,揚長而去。

這是赫拉克利特的最後一次政治活動,他在用行動告訴人們,我的沉默就是“為了讓你們誇誇其談”,“行動是語言的反面”,或者還告訴人們辦法就是省吃儉用。

有了《西方哲學的起源真該歸於古希臘嗎?》的介紹,我們應該知道這個故事應該發生在愛奧尼亞叛亂(站在希臘的角度則被稱為愛奧尼亞起義)之初。

結果是以弗所選擇了不參與叛亂,繼續臣服於波斯帝國,從而成為唯一倖免於難的愛奧尼亞城邦。

而上面這個故事是

被地

米斯蒂奧斯在其《論美德》中記載下來的。

但是,羅馬帝國時代的希臘作家、哲學家、歷史學家普魯塔克(46年~120年)在其著作中寫道,這事發生在民眾請他提出重建和諧的建議的時候,並被解讀為:他這樣做背後的意思是,滿足於偶然得到的東西和善於拋棄奢侈,這是維持城邦的和平與和諧的辦法。

普魯塔克還補充道:“那些不用話語而用象徵性動作來表達意見的人不是應該特別受到讚揚和欽佩嗎?赫拉克利特就是這樣。”

坤鵬論:憤世嫉俗的赫拉克利特 哭泣的哲學家

關於赫拉克利特的生平留下來的資料很少,但是,從其殘留的著作以及別人對他的簡單描寫,可以看出,他的形象很差,不僅生性孤僻,還鄙視周圍的人,經常惡語相加,譏諷別人,很毒舌。

總之,他的群眾關係那是相當相當的糟糕。

別人輕視他,或者說害怕他尖刻的辯詞,辛辣

批評,特別是那火爆的性格,不願招惹他。

與此同時,他也更深刻地輕蔑並詛咒以弗所的民眾。

正如如今社會中,每一個人都獨自生活而輕視一切其他人一樣,只是絕大部分人選擇戴著面具,從不流露。

在赫拉克利特眼中,他的同胞們都沉溺於安逸而腐化的生活之中。

所以,“以弗所中一切成年人都應該絞死,城邦應交給尚未成丁的人去管理。”

“最出色的人們,以自己的一切來換取一件東西,即用應該毀滅的東西換取不滅的榮譽,然而,許許多多的人,像牲畜一樣,唯求填飽肚子。”

他說,那些受習慣束縛的人,“既不會聽,也不會說”。“給他們講話,他們並不懂,卻以為能理解。”

他藐視大人們,喜歡與兒童為伍。

有一天他甚至跑到阿爾忒彌斯神廟裡和小男孩們玩投骰子的遊戲。

他還對圍觀的民眾說,“你們這些無賴,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這豈不比同你們一起搞政治更正當嗎?”

希臘哲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數學史家普羅克洛斯(410年~485年)說:“高貴的赫拉克利特罵他的人民愚蠢無知、沒有思想。他說,他們有什麼理智和深識遠見呢?多數是壞的,少數人是好的。”

所以,他拒絕接受世襲的祭師職位,拒絕給出他們所要求的法律體系,因為他不贊成他們的憲法、法律及國家機關。

還有傳說他拒絕的是王位,第歐根尼·拉爾修說:“安底斯泰尼引用一件事作為赫拉克利特心靈之偉大的證明,說:他把王位讓給了他的兄弟。”

不過,儘管赫拉克利特一直對城邦以及民眾這不滿意那不滿意,上下左右瞧不上,但是,很有趣的是,他並沒有像當時很多思想家那樣離開自己的城邦,到處流浪,比如坤鵬論以前介紹過的畢達哥拉斯。

而且,他畢生沒有離開他如此厭惡

以弗所。

不管人怎麼說,關鍵還是要看其行為,身體才是最誠實的。

就像一個人對公司有著千般抱怨,只要他不主動離開公司,就說明他的抱怨的真正目的是引起別人注意,特別是領導的關注,從而重視他。

絕大多數時候,孤僻是對合群的渴望,高傲是對自卑的掩飾,痛恨是對愛不可得的執念……

人不僅總是言不由衷,而且很善於偽裝成相反的樣子。

真正的傷透了心,從來都是轉身離開,不說一句話。

坤鵬論:憤世嫉俗的赫拉克利特 哭泣的哲學家

三、大肆抨擊前人

赫拉克利特除了蔑視民眾、批判世俗外,他還將這種批判運用到對時代和前人的批判之中。

他認為詩人赫西俄德、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色諾芬尼並不擁有智慧;聲稱自己見過的人距離智慧都有很大距離。

“博學並不能訓練人的頭腦,如果能的話,它早就使赫西俄德、畢達哥拉斯和色諾芬尼變聰明瞭。”

“就連最有名的人看到、記載的也是事物的表面現象。”

他甚至用寫軼聞的方式,諷刺荷馬也自詡博學,而且應該遭到驅逐並被施刑。

“在認識顯而易見的現象時,人們往往弄錯,就像荷馬那樣。他比所有的希臘人都聰明,但捉蝨子的孩子們卻捉弄了他。他們對他說:我們放棄看到、捉到的,我們捕捉看不見、捉不住的,荷馬聽後不知所云。”

但是,深究下來,他的理論基礎是畢達哥拉斯的學說。

也就是,認為在對立與衝突的背後有某種程度的和諧,協調本身並不引人注目,衝突使世界充滿生氣。

同時,他也受到了自己鄙視的色諾芬尼的影響,繼承了後者“一者就是神”,自然=神的思想。

總之,他敵視當時的所有派別,而且還不是從理性主義、科學的角度敵視,而是隻承認和自己觀點相同的學說。

四、哭泣的哲學家

正因為赫拉克利特如此這般的厭世嫉俗,認為人類昏睡般行事,意識不到他們表現得像一頭正在吃糠的毛驢,他為此而哭,所以得了個哭泣的哲學家稱號。

對於這個稱號,歷史上還有其他解釋:

一是,由於他天生膽怯、非常愛哭。

二是,當他發現了萬物規律後,曾悲哀地痛哭了,或是喜極而泣。

三是,抑鬱症造成他愛哭,得抑鬱症的原因呢,有說是他對人性普遍的懷疑和悲觀態度,尤其懷疑人類獲得知識的能力,從而對世界與人類的未來很是悲觀,還有說是因為他沒有完成自己的一些作品。

有趣的是,哲學史上還有一位哲學家與赫拉克利特正相反,被稱為“歡笑哲學家”,他叫德謨克利特(公元前460年~公元前370年)。

在認識論上,德謨克利特與赫拉克利特恰好相反,他認為世界是可以認識的,典型的樂觀主義者。

他對哲學的最大貢獻是繼承了留基伯的素樸原子論(坤鵬論曾在複雜性科學專題中具體分享過)。

認為萬物的本原是不可再分的物質微粒原子,世界由原子和虛空組成――虛空是原子運動的場所。

關於價值觀,德謨克利特主張,以快樂和幸福作為衡量道德的標準。

因為追求享樂是人的本性,所以能夠得到快樂就是善,反之即為惡。

不過他所說的快樂並不是暫時的、低階的感官享樂,而是永恆的、高階的、精神上的歡愉。

正因為這個主張以及他本來就生性開朗,從而得了“歡笑哲學家”的歷史稱號。

可能因為赫拉克利特和德謨克利特的哭與笑截然相反,所以,雖然他們二人生活的年代幾乎差了一個世紀,但後人卻常把他們相提並列,不少繪畫作品都將他們一哭一笑地擺在一起。

其實,他們何嘗不是人類對待世界與自身認識和態度的縮影呢?

有人樂觀,有人悲觀,有人哭,有人笑,它們互動地主宰人類的精神生活。

可能也只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狀態,才能讓人最大程度地超脫出來。

哲學,就是通向此狀態的最佳途徑。

坤鵬論:憤世嫉俗的赫拉克利特 哭泣的哲學家

五、赫拉克利特之死

可能是因為以弗所在波斯面前選擇臣服,這讓極富自尊、具有無比強烈個性、崇尚戰爭、不屑苟活的赫拉克利特,徹底對民眾失望。

總之,上了年紀的赫拉克利特對人類都感到厭倦,從而隱居山林,完全與世隔絕,靠吃野菜度日,過著遁世者的生活。

或許他是西方第一位遁世者。

黑格爾認為,從赫拉克利特開始,哲學家才從公共事物和祖國的分離,或撤退。

他之前,希臘七賢都是政治家、統治者、立法者,即使是畢達哥拉斯學派,也不僅是貴族聯盟,還一直以執政為最終目標。

羅素說,他的性格太過激烈、易怒,不然他不僅是一個很好的宗教改革者,也會在政治上有不小建樹。

總之,赫拉克利特為哲學而哲學,獻身於哲學,完全為了哲學而生活在孤寂之中。

但是,這種艱苦的隱居生活與飲食習慣最終使他失去了健康,全身浮腫。

按他的理論講,他的肌體充滿了水,得了水腫病,靈魂本身在擴散的溼氣中失去了它的乾燥性。

他下山向醫生求助,而且還不明說,用令人迷惑的方式問人家,“你能讓大雨轉為乾旱嗎?”

醫生們有一個算一個都是一臉懵逼。

結果,沒有一個醫生讓他滿意,既不能把身體裡的雨水變幹,也不能驅趕溼氣。

於是,赫拉克利特決定自己治自己,他躺在太陽光下,讓僕人們給他身上抹滿了牛糞,並且還在身旁堆上牛糞,最後只剩下眼睛露在外面,就像裝進了一個牛糞爐子。

他想讓身體聽任天火吞食,以便排掉水分,使靈魂重獲光輝。

炎炎夏日,酷熱難當,牛糞使溫度越來越高,黃昏來臨,僕人們都回家睡覺了。

第二天早上,人們發現赫拉克利特已經死去了,據說當時他約65歲。

以上這個更像虛構故事而不是歷史事實的結局,是第歐根尼·拉爾修說的。

在《西方哲學的起源真該歸於古希臘嗎?》中,坤鵬論曾提到過,第歐根尼·拉爾修的《名哲言行錄》絕大部分都是前代資料的總彙,有時編排得不好,顯得前後不一致,特色是軼聞、趣語佔很大比例。

因此,大家也不必太過認真。

只是,為什麼赫拉克利特或編這個故事的人讓他幹這樣的蠢事呢?

這與他的理論密切相關,後面坤鵬論會講到。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未經同意謝絕轉載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5年底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8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2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