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觀察丨科學家該操什麼心?

□夏遠望

鄭州技術交易市場活躍著一批特殊人群——技術經理人。三個多月前,鄭州市首期技術經理人培訓班在龍子湖智慧島結業,225名學員成功拿證上崗,同時同地,鄭州技術交易市場正式揭牌運營。到年底,這支隊伍將達到500人規模,推動鄭州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500億元。

技術經理人,按國家發改委就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所作名詞解釋,指在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從事技術轉移的專業人士,“能幫助科學家尋找合適的合夥人、組建創業團隊,熟悉科技成果轉化的法律法規和操作程式”。

科技成果轉化難,困擾著企業家,也困擾著科學家。一些科技工作者為了成果轉化,忙於跑專案、籤協議,被逼成了會計、法學專家和社交高手。作為打通技術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的“探路者”,技術經理人讓科學家更好地騰出雙手,專注創新和研發。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施一公院士談過,讓我去做經營管理,辦公司、當總裁,這是把我的才華和智慧用到了錯誤的地方。科技工作者的職責就是科研創造,創造發明需要投入非同一般的能量,時間更為寶貴,精力愈發需要集中。科學家該操什麼心,不該操又不得不操了哪些心,把問號拉直,讓他們不為“煩心事”所累,“最強大腦”們才能心無旁騖做研究,不斷攀越科技高峰。

完善“從1到100”運演算法則。0到1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代表原始創新;1到100是乘數效應的持續發展。實驗室裡形成的科研成果、核心技術,如果缺少面向產業的工程化開發,就可能沒有企業接手,無法逾越“死亡之谷”,這是不少科研工作者的心頭之痛,也是創新發展的難點、堵點。成立鄭州技術交易市場、培育技術經理人隊伍,繼首批8家之後,新一批13家省中試基地近日又集體揭牌,我省致力打通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之間的轉化通道,讓河南科研“中場”更穩,平臺更強,科學家的價值才能更好體現。

允許“買醋的錢打醬油”。當科學家成天忙於表格填報、經費核算,而且時時擔心逾矩違規,仰望星空、探索未知的時間和精力就會大為減少。科學研究有其自身規律,不能用管行政人員的辦法管科研人員,有市長坦言,自己可以管理幾百萬人口的城市,但管理不好一個實驗室。我省陸續出臺政策,從預算編制、經費撥付、資金支付、結餘留用等科研經費管理使用全流程,賦予科研單位、科研人員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經費支配權、資源排程權,允許經費在預算中不同專案間的調配,“放”出活力、“管”出質量、“服”出便利,就能“效”見真章。

是龍給片天,是虎給座山。中國青年報社一份調查顯示,66。7%的青年科研人員把科研或實驗之外主要時間花在了爭取專案上,不少青年科研人員因為專案爭取難、壓力大,自嘲為“青稞”。諾獎獲得者出成果平均年齡三十多歲,青年科研人員潛力無限,我省“揭榜掛帥”全面升級,不再設定“身份”“牌子”“帽子”類門檻,英雄不問出處,誰有本事誰揭榜,邁出了深化科研專案管理改革重要一步。

板凳能坐十年冷。跑專案耗時太多,還在於穩定性經費配置偏少,長遠看,對需要長期潛心鑽研才有望取得的重大科學發現,負面影響大。十年捂熱冷板凳,前提是“板凳”要足夠穩,經得起長期坐。“安排資金在省屬科研院所全面啟動實施基本科研業務費制度,建立穩定支援機制,重點支援省科學院、農科院45歲以下在崗科研人員自主選題開展科學研究”,改革科技工作者收入構成,對基本保障和績效比例進行調整,解決住房、子女教育等後顧之憂,讓科技工作者特別是青年科研人員能過上穩定體面生活……我省建立“長週期、穩預期”保障機制,科研人員靜下心來“十年磨一劍”有了更堅實支撐。

一位科學家就是一把泥土,無數把泥土聚在一起,就能成就一座山峰、一條山脈。這樣的山峰,可以改變風的走向,可以決定水的流速。進一步創新科研體制機制,把科學家從各種繁文縟節、雜活瑣事中解放出來,“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平地必能起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