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彌亞”和“白娘子”都是蛇女,兩人的形象有什麼不同含義?

“拉彌亞”和“白娘子”都是蛇女,兩人的形象有什麼不同含義?

從古至今都有許多描寫

“蛇”

的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所塑造蛇的形象既有共同之處也有相差的地方。

這其中蛇女故事作為比較著名民間故事在世界上廣為流傳,以希臘神話人物

拉彌亞

的蛇妖形象與我國

“白娘子”

形象最為知名,對於拉彌亞和白娘子的形象描寫反映出了中西方的不同蛇文化內涵,本文透過以兩者為中心來進行對比,看是否能夠從中得到中西蛇文化的不同表現與文化差異。

一、拉彌亞與“白娘子”的神話形象

1、拉彌亞

拉彌亞,是希臘神話裡頭一隻半人半蛇的女性怪物,而且還是以獵殺小孩聞名的西方蛇妖,拉彌亞在神話中的特徵在於她上半身是美豔的女性,下半身卻是蛇的尾巴,她的名字在希臘語中指的是“

食道

”,以此來象徵“

貪慾

”,另一層含義則是描述著拉彌亞吞食孩童的形象。

在神話故事裡,她是海神波塞冬與拉比所生的女兒,她有著動人的美貌,而後宙斯發現了這位美人並主動與她結交,兩人還發展為了情人關係。

“拉彌亞”和“白娘子”都是蛇女,兩人的形象有什麼不同含義?

可是兩人的關係很快被宙斯的老婆所發現,憤怒的赫拉把宙斯和拉彌亞所生的孩子全部殺害了,不僅如此還下了個惡毒的咒語,將拉彌亞變成了

半人半蛇

的怪物。

拉彌亞目睹了孩子們的死亡,又在赫拉咒語的影響下變得非常癲狂,每到想起自己的孩子就會不斷髮瘋,抑制不住殺人的情緒,為了報復赫拉,拉彌亞在人間不停的吞食孩童。赫拉為了讓拉彌亞永受喪子之苦,更是將她的睡眠給奪走,使她日夜遭受著咒語的折磨。

2、白娘子

白娘子,說的是我國古代民間的愛情傳說

《白蛇傳》

的女主角白素貞。青城山下白素貞的故事想必大家都

耳熟能詳

,白娘子雖然是讓人害怕的蛇妖出身,但是她天性善良,努力修行得道後用醫術懸壺濟世,為百姓做了不少的好事。

白娘子經過菩薩點化後,在西湖斷橋遇到了自己的未來丈夫許仙,自此兩人開始了一段奇妙的愛情冒險,最後白素貞為就回許仙與金山寺住持法海大戰,被震壓在了雷峰塔下。

“拉彌亞”和“白娘子”都是蛇女,兩人的形象有什麼不同含義?

白娘子的結局是美好的,雖然被震塔下與丈夫兒子分隔兩地,但她兒子許仕林以孝感動天地,最終白素貞終於能夠出塔生活,而且還位列了仙班、飛昇仙界。

這樣的好結局,從根本上是歸結於她的善良,白素貞得道之後沒有選擇用法力去

塗炭生靈

,而是見到百姓因疾病受苦時,放棄修煉時間去拯救他們。這樣的形象就很符合我們古代文人的思想形象以及禮節道義。

3、東西方的思想文化

西方的拉彌亞在故事中的形象描寫,表現出來的是一個女人與另外一個男人相愛了,但是違背了倫理道德,因此受到了家破人亡的懲罰。

而東方的白娘子在故事中,為人善良、積極救世,與許仙結為夫妻後因人妖殊途受到了懲罰,但是她內心向善的品質最終得道成仙,獲得了一個好結局。二者不同的結局卻反映出了同樣的結果,那就是在古代

倫理道德

很是重要,如果做出了違背倫理的事就必將受到懲罰。

“拉彌亞”和“白娘子”都是蛇女,兩人的形象有什麼不同含義?

但是在白娘子的故事中,對白娘子的形象描繪還在於她的本性上,白娘子從“蛇”修煉成“人”就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成人之後也沒有沉淪於世俗世界裡,而是繼續修行並解救受難的平頭百姓,她那

堅持不懈以及菩薩心腸

的本性讓讀者無不動容,這樣的形象不僅鼓舞人們努力工作,而且只要內心向善就可以獲得好結局。

所以東西方對於蛇女的神話形象既有相同之處,也有差異的地方,但是可以歸結一點的是,雙方的目的都是為了維護倫理道德以及防止禮節崩壞,一旦道德淪喪那麼社會勢必會出現動盪,那麼這些“蛇女”形象也間接穩定了社會的局勢變化。

“拉彌亞”和“白娘子”都是蛇女,兩人的形象有什麼不同含義?

二、拉彌亞與“白娘子”的在文學作品中的形象

拉彌亞與白娘子不只是存在於神話故事上,基於傳說而演變成文學作品的也不在少數,在這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英國著名詩人濟慈的敘事長詩

《拉彌亞》

和明代作家馮夢龍的

《白娘子永震雷峰塔》

,兩者基於傳統神話又創造出了不一樣的故事。

這兩部作品都不約而合地以人形的蛇女同凡間男子相愛來展開故事的,兩人生活的時代與背景都不相同,卻創作出了有著相同特點的故事,令人驚喜。

馮夢龍所描寫的白娘子故事是比較著名的一個版本,他根據前人留下的話本以及傳說,整理後收錄在了

《警世通言》

中,後經過了清朝陳道乾等人的改編後形成了現在的《白娘子永震雷峰塔》。

“拉彌亞”和“白娘子”都是蛇女,兩人的形象有什麼不同含義?

小說講述了白蛇修煉成人與凡人許仙相愛的故事,兩人結為夫妻後卻遭法海棒打鴛鴦,將白蛇打入雷峰塔下,許仙也從此跟著法海為僧。白娘子的外貌描寫比較簡潔,她的一身白衣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頭戴“孝頭髻”,插著“素釵梳”,這是為了體現她孝婦的身份。

那麼,十九世紀的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約翰·濟慈的《拉彌亞》又是怎樣的故事呢?這首詩歌也是描寫蛇女與人類相愛的故事,作品在形象設定沿襲了拉彌亞的

美貌蛇女

形象,但是在故事上與希臘神話完全不同。作品講述的是拉彌亞與哲學家裡修斯的愛情故事,兩人一見鍾情,迅速墜入情網;

但是在舉辦婚禮那天,裡修斯的導師阿波羅尼不請自來,拉彌亞請求阿波羅尼不要聲張她是蛇女的事情,但他執意揭穿她

蛇的本性

,最終拉彌亞在現場眾人的注視下枯萎消散,裡修斯也因失去了愛人在悲痛中死去。拉彌亞也因此在濟慈的筆下獲得了新的形象以及擁有了強烈的情感。

“拉彌亞”和“白娘子”都是蛇女,兩人的形象有什麼不同含義?

中西文化的差異以及民族風土人情的不同,造就了兩種不同愛情故事的表達,雖有反差但是人蛇相戀的故事可以反映出一些文化內涵的相似性。因此,蛇女形象可以成為世界的文化,源自於這些作品在本質上的文化相似性。

三、善惡之爭

“蛇”的形象在不少文學作品中都出現過,並且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下被賦予了

時代背景與內涵

。在中西“蛇女”主角的“白娘子”和“拉彌亞”裡頭,都描寫了不同的蛇女與凡人的愛情悲劇,故事的敘述模式也大為相同。兩個主角都是在

機緣巧合

下獲得了人身,並且都想方設法地想要結識自己的心愛之人。到最後也都是被不請自來的人破壞,導致自己與愛人的悲慘結局。

1、西方蛇

西方的蛇女形象主要是巫術以及圖騰的產物,在原始社會的時候,人們無法解釋自然現象才會誕生這類神話和宗教信仰。各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

崇拜

,這些動物與自己民族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才會刻為圖騰。蛇作為圖騰,它的形象自然會出現在各個國家的神話之中,但族群的原因又導致其不同。

“拉彌亞”和“白娘子”都是蛇女,兩人的形象有什麼不同含義?

蛇的正面形象為

圖騰

,那麼惡的形象最為有名的應該就是聖經裡的蛇了。古蛇是聖經對於

撒旦化身

的稱呼,是邪惡的象徵,蛇在此時就具備了

“誘惑者”

“告發者”

的形象,比如誘惑亞當夏娃吃下禁果,在世界末日審判中告發人類的罪行等,這無疑是最惡毒的形象了。

2、東方蛇

在我國古代早期時候,蛇在神話傳說中往往代表著神秘的力量,因其形象如同男性生殖器官還被認為是繁衍種族能力的神明。

“人首蛇身”

的女媧和伏羲就是我國神話傳說的萬物之祖,女媧造人這個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女媧就代表著善與母愛,孕育萬物的大地之母就代表著至高無上的美麗。回到“白娘子”身上,我們也不難看出她是繼承了傳說中“人蛇”形象,而且純潔的白色更凸顯出了她的

善良

“拉彌亞”和“白娘子”都是蛇女,兩人的形象有什麼不同含義?

不過,既有善便會有惡的存在。文學作品受到了社會階級的影響,所以就產生了不同的形象,在古代神話裡共工和相柳皆是“人首蛇身”的惡神。蛇在後世也被認為是死亡與厄運的象徵,但是白娘子的形象讓蛇的善良大大加強了,而惡則逐漸被愛情故事所替代。

3、小結

總體來講,我國文學作品對於蛇的描繪具有兩面性,善惡對立的情況下,善始終要戰勝惡勢力。在西方,蛇雖然作為圖騰受到崇拜,但是在文學作品中多為邪惡的象徵、魔鬼的化身,所以中西文化間蛇也有著不同的內涵,這樣影響著

“蛇女”形象

的描寫以及故事的走向。

“白娘子”與“拉彌亞”在中西方文化的影響下,就產生了不同的存在方式,對社會的影響也有很大的不同,這就折射出了中西方文化的深刻差異。

“拉彌亞”和“白娘子”都是蛇女,兩人的形象有什麼不同含義?

三、總結

“蛇女”形象在中西方各有表達方式,“白娘子”崇尚的是善良而“拉彌亞”的形象更多表現在惡上,所以兩者的形象一目瞭然。雙方雖然在故事上有著相似之處,但是在具體形象描寫上卻不盡如此,這裡頭參雜著歷史時代的背景故事。

“拉彌亞”和“白娘子”都是蛇女,兩人的形象有什麼不同含義?

在西方體系中“蛇女”形象往往會受到宗教的影響,從而不自覺將人物引導上了邪惡的道路;而東方基於傳統觀念的影響,即使是女性蛇妖也要遵從婦道,因此在人物形象上的描寫也會著重考慮這些因素。

因此“蛇女”形象的比較研究,不單只是人物本身的刻畫上,其中蘊含較深的歷史文化內涵,所以可以從中得到中西蛇文化的不同表現以及文化上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