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新月球車設計借鑑“祝融”號?中國航天技術專家這樣說

據香港《南華早報》2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推出的最新月球車似乎借鑑了中國“祝融”號火星車的設計。中國航天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願意與和平利用太空的國家與組織開展正常學術交流。

《南華早報》報道稱,執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祝融”號火星車已在火星上工作了一年多。它的特點是有一個主動懸掛系統,可以模擬尺蠖運動,當車輪陷入岩石或沙子中時,它可以利用這種設計脫困。這種前所未有的設計大大提高了太空車的機動性和在崎嶇地形中的生存機會。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正在研發的“揮發物調查極地探索車”(VIPER)也將以一種特殊的、類似毛毛蟲一樣協調的方式移動輪子,幫助探測車脫困。今年7月,一輛具有這種功能的VIPER月球車原型車在NASA克利夫蘭格倫研究中心完成了地面測試。《南華早報》援引一位專家的觀點稱,

這是中國設計的複製品。港媒稱,儘管VIPER月球車使用4個輪子,但其懸掛系統的工作原理與“祝融”號火星車的6輪一樣,“這樣勇敢的設計從未在以往的任何太空任務中出現過”。

NASA新月球車設計借鑑“祝融”號?中國航天技術專家這樣說

VIPER的效果圖

VIPER月球車是美國“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的重要研發專案。該登月計劃的目標是重返月球,建立長期科研基地並最終登陸火星。據NASA網站介紹,VIPER月球車類似高爾夫球車大小,它將圍繞月球的南極進行搜尋,特別是透過隕石坑尋找那裡存在冰的證據。

《南華早報》的文章稱,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指責中國“竊取”美國太空技術。

但近年來,中國的太空計劃取得了多項突破,包括量子衛星和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著陸。

據《環球時報》記者瞭解,火星表面地形複雜,既有陡坡、大石塊,也有鬆軟的沙地。美國的“機遇”號、“勇氣號”火星車就曾在工作過程中,遇到難以翻越的沙土質陡坡,也曾陷入沙土中無法移動。而“祝融”號火星車採用了主動懸架移動系統,其目的就是使火星車在複雜地形條件下,具備較強的透過能力。在平坦的硬路面上運動時,火星車保持主動懸架機構的主動關節鎖定,此時懸架變為被動懸架。遇到石塊障礙比較高的情況,可利用主動懸架將車體抬高。在難以透過的軟土沙地,特別是車輪發生較大沉陷無法順利透過時,可採用尺蠖運動方式脫困。首先,兩個前輪向前運動,中輪和後輪不動,車體高度隨之逐漸降低。然後,前輪不動,中輪、後輪前進,這個過程中車體高度逐漸抬高。接著再持續重複上述過程。這樣的尺蠖運動方式,運動效率雖然比較低,但沙地脫困效果非常好。

NASA新月球車設計借鑑“祝融”號?中國航天技術專家這樣說

“祝融”號火星車

中國航天技術專家黃志澄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應該說在太空探索領域,互相借鑑先進經驗是比較常見的現象。

如果美國的月球車確實採用了我國“祝融”號火星車的“尺蠖”設計,這表明我國在深空探測方面,在技術創新上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中國探火專案團隊曾經在國際大會上和國外同行分享過探火任務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交流過心得體會和想法。

據此前的公開報道,在今年9月於巴黎舉行的第73屆國際宇航大會上,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團隊問鼎該組織年度最高獎——2022年度“世界航天獎”。

該獎旨在表彰在航天科學、航天技術、航天醫學、航天工程管理等領域取得傑出成就的航天科技人員。國際宇航聯合會還專門為獲得該獎的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團隊舉辦了成果介紹會。來自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團隊代表為在場的幾百名宇航從業者和愛好者介紹了天問一號任務的技術和科研成就,以及中國推廣國際交流合作的倡議。

據瞭解,天問一號任務期間,團隊與國際同行開展了若干合作,例如“祝融”號火星車與歐洲航天局“火星快車”軌道器開展資料中繼通訊試驗,實現中歐火星科學資料中繼合作。

黃志澄表示,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團隊在國際宇航大會上獲得一致讚賞,取得年度“世界航天獎”,得到全世界公認的成績,必然就會有其他國家想要學習借鑑中國在火星探測當中的先進經驗。中國航天一直秉承著在太空中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理念,也歡迎致力於和平利用太空的國家及組織與中國開展正常的學術交流,分享經驗。

NASA新月球車設計借鑑“祝融”號?中國航天技術專家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