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隨講(15)——女子無才便是德,是對女性的歧視嗎?

正式開講《傳習錄》之前,我們先聊幾個話題。方便大家瞭解下心學的時代意義。

王陽明心學隨講(15)——女子無才便是德,是對女性的歧視嗎?

女子無才便是德

——這句話出自明代的陳繼儒《安得長者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

在女性地位大幅提升的今天,女權者們看到了就不幹了:

這不是明目張膽的性別歧視嗎?

不過這句話有它的歷史背景,大家可以先了解一下。

在古代中國,對德(道德修養)有極高的要求,而對才(才華、才能)的要求反而不是很高。

像《尚書》裡面,更是提出“若有一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

就是說,要是有個道德高尚的人做大臣,哪怕他什麼都不會(無才),只要能虛心接受其他人的技能,愛好其他人的道德。那麼這樣的大臣是真的能保子孫黎民啊。這段在《大學》中也有引用。

王陽明心學隨講(15)——女子無才便是德,是對女性的歧視嗎?

是不是聽起來好迂腐?

但這樣的觀念不奇怪。因為古人認為,有德有才是聖人,有德無才是君子,無德有才是小人,無才無德是愚人。四種人裡面,聖人當然是最好的,做不到聖人,當個君子也是很理想的。

但是小人和愚人哪個危害更大呢?

古人一直認為,寧可要無德無才的愚人,也不要無德有才的小人,因為這樣的小人能夠做出危害更大的事情。

我們現代人不也常說“不怕流氓會打架,就怕流氓有文化”。一個有知識有能力的壞人,做出來的惡事往往比什麼都不懂的愚人還要可怕很多。歷史上這樣的事情已經屢見不鮮了。

所以他們寧可希望多些“無德無才”的愚人,也不希望多出一些有才無德的小人。這樣理解是不是就比較清楚了?

王陽明心學隨講(15)——女子無才便是德,是對女性的歧視嗎?

大家需要了解,這是因為在古代的統治觀念裡面,統治階層寧願老百姓什麼都不懂,老老實實種地納糧。因為懂得越多就越不容易管理。

所以為了整個社會的穩定,他們寧可犧牲個體的活力。

而有思想,肯思考,不願意就這樣被管理的人,無論男女,都會被官府看作是“刁民”。他們當然希望越少越好。

可問題是,在現代社會里面,沒點傍身的技能,恐怕連工作都找不到;

而沒有遇事通融的智慧,可能分分鐘就被騙到吐血。

錢鍾書諷刺得很精到:“你不討厭,可是全無用處”(《圍城》),庸庸碌碌的方鴻漸,正是我們每個平凡人的寫照,最終迎來的卻是個悲劇結局。

這時候恐怕誰也不想成為“無才”的庸人。

王陽明心學隨講(15)——女子無才便是德,是對女性的歧視嗎?

可即便如此,我們也要了解到,沒有道德情操所陶冶的才華和拼搏,都只會讓我們最後走入焦慮和迷茫,最終喪失掉生命的意義。

我身邊太多太多的人,拿著網際網路和金融的高薪,做著副業理財。但一張口就是焦慮、抑鬱。

我猜測,這與大部分人沒有更高層面的精神追求很有關係。

我想,作為東方人,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所給出的答案應該很適合我們東方的現代人:

思想如哲學家般深遠,心術如元祿武士般高尚正直,加之以小吏的才幹,再加之以百姓的身體,如此則必成實業社會之俊傑。

王陽明心學隨講(15)——女子無才便是德,是對女性的歧視嗎?

萬元的日元鈔票上,印的就是福澤諭吉的頭像

百姓的身體,說的是健康;小吏的才幹說的就是才能;元祿武士般高尚正直講的是道德。最後統領全域性的則是哲學家般的思想。

願大家有思想,有品德,有才幹,更有一副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