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鼠”餡的包子,好吃

文 | 劉甲凡

在我們家鄉,好多野菜都有個方言名字。像蒲公英叫婆婆丁、馬齒莧叫知了眼、麵條菜叫兔子耳朵、菊芋叫鬼子姜、扁蓄菜叫豬芽菜、苦麥菜叫張碟子、泥胡菜叫禿瘡疙瘩。而春天柳樹枝條上長出的毛毛棗,我們都把它叫做“小老鼠”。

“小老鼠”餡的包子,好吃

每年清明前後,隨著柳樹長出鵝黃色嫩芽芽,“小老鼠”也鑽了出來,一串串掛在纖細的柳枝上,隨著和煦的春風搖擺,構成早春最美的一幅圖畫。

“小老鼠”餡的包子,好吃

生活困難的年月,“小老鼠”屬早春很受歡迎的一種野菜。每當看到柳枝上的“小老鼠”鑽出來了,我們那些發小就成群結夥,帶上籃子和撓鉤直奔村北河邊的柳樹林。我們就像一群調皮的猴子,有的“嗷嗷”叫著爬到樹上,把籃子用繩釦住掛在枝杈上,再把嫩芽芽和“小老鼠”直接對著籃子一把把擼下來。半天的工夫,每個人就能擼大半籃子。“小老鼠”拿回家,媽媽首先會把其中一些細碎的小枝條挑揀出來,再分幾次倒進簸箕裡,把那些零零碎碎的小渣滓扇出去。操起一把看一看,一水的鵝黃色“小老鼠”,乾淨利索。接下來倒進清水裡搓洗兩遍,再放進開水鍋裡輕焯一下,用笊籬撈出來放進涼水裡,繼續用手翻弄著清洗兩遍。最後,放進清水裡浸泡半天工夫,進鍋前的活兒就算全部完成了。

“小老鼠”餡的包子,好吃

“小老鼠”最簡單的吃法就是涼拌。記得媽媽把焯好的“小老鼠”里加上一點點食鹽,再撒上一些炒焦的花生餅末,香噴噴裡帶著一絲絲苦中含甜的柳枝原味。媽媽說,春吃柳芽敗火少得病,其實是哄著我們多吃野菜省糧食。

“小老鼠”餡的包子,好吃

再就是用“小老鼠”摻著苞米麵烀粑粑。那時候,只有在生產隊乾重體力活兒的勞力,才能吃純苞米麵的餅子,我們這些孩子常年只有吃菜粑粑的份兒。用“小老鼠”烀出來的粑粑不但暄騰,味道也比其它野菜要好得多。

“小老鼠”還適合用來包菜角子。那時候食用油很金貴,媽媽通常用很少一點花生油,再加上一些黃豆芽,用燙得半熟的地瓜面包成菜角子,每每也能讓我們吃個大肚溜圓。偶爾媽媽也會加一點過年時備下的鹹豆腐乾,那就更是好吃得了不得。

“小老鼠”餡的包子,好吃

我幹瓦匠的第一年,有一次為鄰居奶奶家砌了個兔子窩。奶奶不過意,非要留我吃晚飯。上桌的是暄騰騰的苞米麵摻豆麵餅子,香噴噴的小米稀飯,菜餚是一碟雞蛋餅炒“小老鼠”,硬是讓我吃了個大呼過癮。

歲月更替,過去那些在飯桌上唱主角的野菜很少見到蹤影了。而時下,那些失勢多年的野菜又成了“香餑餑”,應著季節出現在城裡的市場上。前些天逛早市,看到蒲公英賣到10元錢一斤,還有幾份帶著長根的蒲公英,四棵為一紮,居然標價5元錢。鄰居小馬透過網購買回的一市斤裝“小老鼠”,居然標價25元。

既然價格這麼高,那就自己動手採摘吧。3月末的一天,我和老伴約上幾個要好的鄰居,來到家鄉蛟山腳下的一條深溝,一排排柳樹垂下的纖纖枝條,掛滿了嫩嫩的柳芽和“小老鼠”。半天的工夫,我們就滿載而歸了。回家後我和老伴選擇了蒸發麵包。

拌餡時,老伴專門買肥肉煸出豬大油,再將五花肉切成肉丁,加上鮮美的桃花蛸、蔥、姜、韭菜及其它佐料攪拌。大鐵鍋下架上木頭燒,隨著蒸汽騰騰地冒出來,屋子裡瀰漫著誘人的香味。暄騰騰的大包子出鍋了,分一些給鄰居,他們一個個咂吧著嘴,直誇大包子好吃。

如果你趕巧也喜歡吃這一口,不妨也做一些過過嘴癮。不過,要囑咐你一句,擼“小老鼠”一定不要到風景區喲。

【來源:水母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