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韓信是個真正有良心的人,國士無雙豈非浪得虛名

首先,為什麼韓信要反漢呢?劉邦待他有知遇之恩,如果不是劉邦,韓信可能還是一個小小的都尉,或者什麼都不是。如果不是胸襟似海,高瞻遠矚之人,誰會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押在一個寸功未立的年輕人身上呢?韓信自己貪心,思想還停留在分封制時期,想要裂土稱王,跟劉邦要挾式要地要權,才變成了淮陰侯。二萬五途中也有這麼個人,貪慾爆發,仗著自己有幾分功勞,分兵奪權,要挾管理員,最後偷雞不成反蝕把米,被開除了。具體是誰呢,我就不說了。這一幕,成為了管理員人生中的至暗時刻。可以說,這種要挾式的分裂派是很可恨的,不管他做出了多麼卓越的貢獻。

歷史上,韓信是個真正有良心的人,國士無雙豈非浪得虛名

其次,人心都有弱點,要個假王就已經讓韓信心裡有虧,對待知遇之恩的人,如果反叛,恐怕一輩子會受良心折磨,韓信不是這樣的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他寧願選擇悲壯的死去。還有一點,韓信雖能洞察人心,但和劉邦比起來還差點,從跟著劉邦的人才數量和質量來看,韓信麾下能為他謀劃的不多,一個是李左車,一個蒯徹,除此之外還有誰?相反,看看劉邦麾下的人才,不是一個數量級的。那他應該在什麼時間反漢才合適呢?滅項羽之前,最大的敵人是項羽,反漢不合適。而且劉邦如他所願,給他封了王,已經滿足了他的要求,他沒有必要,也沒有理由反叛。

歷史上,韓信是個真正有良心的人,國士無雙豈非浪得虛名

滅項羽之後,劉邦動作很快,迅速地拔了他的帽子,他根本來不及準備反叛。再往後,結局我們都知道了,韓信覺得當個淮陰侯太憋屈了,抓住了陳豨謀反的機會,意圖跟著謀反,未果,被剷除。另外,當時有兩種模式。周模式,分封天下,春秋戰國那種。幾百年下來大家都已經習慣了的。還有就是始皇帝的大一統模式。實踐證明,始皇帝那一套失敗了。

歷史上,韓信是個真正有良心的人,國士無雙豈非浪得虛名

那麼,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周模式才是最好的選擇。大家都要恢復之前的國家。楚王下令,先入關中者王和項羽的分封天下,都是在這樣的思維方式下的產物!韓信也是這樣的思維。說什麼忠於劉邦,這是扯淡。韓信承認劉邦春秋五霸那樣的盟主地位。大家都是諸侯王。韓信從來沒有想過要天下!他沒想到的是,劉邦的方法是二者之間。分封天下,但全是老劉家的!韓信他沒想到的是這一點!

歷史上,韓信是個真正有良心的人,國士無雙豈非浪得虛名

其他張良蕭何這些,無非是高階打工者,韓信可是董事!韓信說到底還只是單風格選手,強於軍事弱於政治,戰場的殺伐決斷和政治上的優柔寡斷,反差過於鮮明。但凡政治上強一點點,拜相或自立為王均可。不過,戰爭乃政治的延續,到底就是一個技術型人才。劉邦的成功是個偶然事件,而且必然是個偶然事件。因為項羽射中了劉邦,如果箭上帶毒,或者帶糞便細菌,劉邦大機率是要死,劉邦能活是個偶然事件。

歷史上,韓信是個真正有良心的人,國士無雙豈非浪得虛名

從呂后讓蕭何誘殺韓信就看出來了,韓信對於困難中幫過自己的人非常感激,非常信任,即使有危險也會來,他真的有情懷,很知恩。包括救急自己食物的漂女。受胯下之辱,功成名就,即使身懷利刃,卻殺心不起,所以他又很仁慈。韓信是個真正有良心的人,國士無雙豈非浪得虛名。漂女屠夫都是親自登門感激賞賜。而劉邦既無仇,而且又有知遇之恩,在韓信最不被看好時被拜大將,聽從韓信攻取北方的戰略規劃,給了韓信充分施展人生抱負的舞臺,在要代理齊王的時候,劉邦又給了真齊王。得夫如此,夫復何求。

歷史上,韓信是個真正有良心的人,國士無雙豈非浪得虛名

他反叛成功的機率有多大?韓信是戰術上的奇才,而劉邦是戰略上的奇才。韓信目睹了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是怎麼一步一步由劣勢轉變為優勢,怎麼去招賢納士,怎麼去佈局整個戰場,怎麼去團結第三方的勢力。那麼韓信就會知道,反叛劉邦,並沒有那麼容易。韓信可能會在很多場戰鬥中出奇計取得勝利,但他知道劉邦仍然會藉助有利地形進行防守,即使劉邦敗了也可以靠蛇形走位來甩掉追兵,扭虧為盈。劉邦仍然會得到蕭何在大後方的輸血,周圍仍然盤踞著那個時代最頂尖的一批智囊團,自己的諸侯盟友隨時會反過來捅自己一刀,而其他的諸侯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擰成了一股繩子來絞死自己,等自己反應過來已經四面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