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心|以吃串聯的記憶(一)

以吃串聯的記憶

崇明醬瓜

這幾日,樓下阿婆的門口擺上了大大小小的鐵盆子。盆裡是黑乎乎的醬色,看不清裡面到底是什麼。我知道,又到了做醬瓜的時日了。

瀛心 | 以吃串聯的記憶(一)

崇明的夏日,從來不缺少這一抹醬色。

青皮生瓜對切去瓤,洗淨醃漬兩日去水,放入特製的糖醬醃料中,太陽暴曬,過個幾日便可以食用了。若多醃漬出來的,可放置罐中密封,去年我親自所做醬瓜直至今年吃起來都還覺得風味極佳。

醬瓜脆嫩爽口,甜而不膩,常配毛豆或者肉絲等,炒作小菜,佐粥配飯都十分合適。我家阿峰每次回家必要一份醬瓜肉絲,指名要他爸爸親自做,那是吃了三十年的味道。有這樣一份小菜,他便心滿意足,心情大好起來。

瀛心 | 以吃串聯的記憶(一)

其實我和醬瓜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兒時,它幾乎是每年暑假我必吃的小菜之一。我的姨媽嫁到了崇明,所以暑期我和哥哥都會來玩上一兩個月,那時候餐桌上便常見醬瓜。所以第一次到婆家,我便說起這道菜,於是婆婆當即承諾為我醃製醬包瓜,當年吃了個暢快,並分享給了外地的朋友,皆表示風味獨特。

第二年,我陪婆婆做醬瓜時,她得意洋洋地指著手中的瓜說道:“這可是我自種的牛角瓜,做出來的醬瓜脆來呱啦!”

做好後品嚐,確實如此,比市場上的醬包瓜更加脆爽、晶瑩剔透,風格最佳。

瀛心 | 以吃串聯的記憶(一)

醬包瓜的特點還在於,哪怕是同一缸出的,每家的風味都各不一樣,卻又同樣令人回味無窮。若你有時間,可多走幾家,便可多吃幾味。而我曾想試其他的烹飪方式,可是試來試去,終究還是毛豆肉絲最配。看樣子,崇明人用時間沉澱選擇的味道,確實是最合適的。

不過,終究是吃不膩的風味,不必多尋他法,只這一味,便夠上一輩子了!

蠶豆

第一批早春的蠶豆可以吃了。

前日,婆婆去地裡摘了一菜籃子蠶豆,燒了一盤崇明的春日特色小菜——鹽齏蠶豆。鹽齏是用草頭醃漬的一種風味鹹菜,切得碎碎的和蠶豆大火快炒。這鹽齏蠶豆鹹香可口,入口即化,鮮嫩無比。

瀛心 | 以吃串聯的記憶(一)

鹽齏蠶豆的做法與我家鄉多有不同,以往二十多年,我常吃的多是五香蠶豆,豆瓣豆腐之類。記憶深刻的則是小茴香蠶豆,此茴香非我們常說之八角,而是一種葉子細碎的草本植物,多用來調味,與河鮮最為相配,小時候外公買來一盆小毛魚,裡面夾著小蝦小螃蟹,一鍋燴煮,最後撒上一把小茴香,比之香菜更具風味。只是,比物少矣,多年未見了,以後只怕是難得再吃到了,不能說不可惜。

瀛心 | 以吃串聯的記憶(一)

而蠶豆,以前與我而言並不十分喜愛,總覺得有一種淡淡的臭腳丫子味道,我爸是個惡趣味的父親,每次我發表此言論,他便伸出遞到我鼻尖,非要我做出個比較來,以至於曾經的我對蠶豆深惡痛絕。他是這樣的人,就好像小時候騙我小孩子不能吃魚籽,否則要變笨,害得我一直將自己的天資愚笨怪罪於兒時某次偷吃魚籽所致。不過他現在年歲大了,不再“不正經”,我倒懷念起他的惡作劇了。對蠶豆的偏見,直到這盤鹽齏蠶豆出現才算改變,開始只是抱著嚐嚐看的心情,卻沒有想到最後一人分食半盤,惹得家人笑說嫁來兩年可算第一次吃蠶豆了。

或許是兒時的記憶淡了,又或許是更濃厚了,所以很多不願嘗試的也願意放下成見了。又或許,這是早春最鮮嫩最本味的蠶豆,還沒到氣味濃烈的時候,所以才吃的那麼暢快淋漓。不過,誰又管這些呢。既然早春的蠶豆這麼好吃,那我就多吃一點吧!

只是不知道,遠在家鄉的家人,是不是現在也正吃著一盤小茴香蠶豆呢?

(未完待續……)

瀛心|以吃串聯的記憶(一)

版權宣告:本公眾號原創文章均為作者授權釋出,任何媒體及個人轉載請聯絡本公眾號授權,並在轉載時標明出處及作者,謝謝合作。投稿請加微信:anxinlu

編輯 | 沈雯逸

審稿 | 陸安心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END

-

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歡迎關注陸安心的私媒體“心語”。(

微訊號:

anxin20141124

)也可掃描上面二維碼或長按二維碼關注。感謝您的支援!

瀛心 | 以吃串聯的記憶(一)

Copyright 2014-2021 心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