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深度直擊:親歷甘肅文縣碧口古鎮內澇災害的84小時

8月16日12點40分,當我們的飛機落地四川廣元盤龍機場時,正下著小雨,離甘肅省隴南市文縣還有3小時車程。此行是參加中國記協組織的“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高質量發展”主題採訪活動,計劃採訪文縣、武都、成縣等地脫貧攻堅情況。我和同行的30餘位記者都準備好深入採訪、記錄隴南市的生活變化。此時,我們尚不知道,未來的3天裡將要面對暴雨、內澇災害和斷電、斷水、失聯等突發狀況。

8月16日

大巴行進在雨中,速度時有減慢,沿途有落石,道旁岩石中間有水洩出。前來接應我們的當地工作人員說,前方已出現泥石流,不少地方封路,但還沒波及到我們的行程。

第一站文縣碧口鎮算是順利到達。

碧口鎮位於文縣南部,沿白龍江分為三條街,呈“川”字形,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鎮。碧口原名碧峪口、碧霞口,與通渭縣的馬營鎮、華亭縣的安口鎮、永登縣的紅城鎮並列為甘肅的四大名鎮。碧口曾是整個甘川兩省的水旱碼頭,成為甘陝一帶與西南各省流通藥材、土特產品、日用物品等的必經之地。這裡商賈林立、興旺繁華,素有“隴上小江南”、甘肅“小上海”之稱。

近年來,碧口鎮加快旅遊發展步伐,重點抓“兩區”(早陽壩新區和舊城區)、“兩街”(中街和后街)建設,改造升級基礎設施,打造仿古風貌中街,並建成了濱江公園、茶韻廣場、碧峰溝口廊橋等鎮區景點,兼有防洪、水運、灌溉、養魚等功能的碧口水庫也成為旅遊點。同時,碧口周邊還有文縣天池國家森林公園、邱家壩生態旅遊公園等景區,吸引大量遊客前來。

乘車駛入小鎮時,只見四周山林植被茂密,籠罩在濃重的霧氣中,這氛圍與歷史悠遠的古鎮十分相配。誰成想,眼前景緻其實是暴雨欲來的徵兆。

現場深度直擊:親歷甘肅文縣碧口古鎮內澇災害的84小時

大雨來襲前的碧口鎮中街。碧口古鎮最為重要的是中街,屬於碧口老街,全長1。92公里

很快,小雨變中雨,中雨變暴雨,道路一條條地被封閉,這是洪峰過境的一點“預告”。幸運的是,我們順利抵達了駐地。

8月17日

“各位居民,雨越下越大了,請看好自家的小孩與老人,不要外出走動,大家也儘量避免外出,請勿去河邊觀看水位,低窪地帶請迅速撤離……”8月17日一大早,我就聽到窗外傳來防汛通告。

截至8月17日11時,碧口降雨量已達到295。2毫米,成為文縣最大降雨地區。

現場深度直擊:親歷甘肅文縣碧口古鎮內澇災害的84小時

8月17日晚,大唐水電廠職工活動中心防汛應急臨時休息場地,群眾在此休息避險

走上街,每段路都能見到戴著防汛袖章的社群工作人員。鄉親們告訴我,從8月14日起,碧口鎮已經開始發動部分群眾提前轉移安置。8月16日,碧口鎮分別在碧口電站俱樂部、文縣二中、碧口小學設定臨時安置點。8月17日,在洪水進入碧口鎮的3個小時前,碧口鎮共轉移4000餘人。其間,當地政府不間斷組織蔬菜、糧食等生活必需品的供應。

有村民給我看他們收到的簡訊,暴洪來臨前的48小時、24小時、12小時……預警、雨情服務資訊一條接一條發出,村級廣播、預警鑼聲等預警訊號傳到每家每戶,讓群眾及時撤離,將損失降到最低。在各種形式的密集提醒中,我也不太擔心了,心裡有安全感。

當天傍晚,水勢猛漲。沿江房屋一層進水,低窪處已達到兩層樓高。駐地與附近的安置點大唐電廠500米的道路中間,水深過膝。我踮起腳尖沿著道旁臺階小心翼翼地行進,一段臺階與另一段臺階中間的空檔充滿懸念。

挪回住處時,雨靴已溼了大半,稍作清洗正準備跟單位聯絡,突然眼前一黑:停電了。趕緊開啟手機,螢幕左上角“無服務”異常扎眼驚心。片刻間,我陷入斷網斷電、與外界失聯的狀況中。同行記者們也從房間裡出來,大家在樓道聚集。

“停電了?”

“其他人怎麼樣了,去看看!”

“這情況得持續多久啊?”

“外面是不是也黑了?”

與微弱應急廊燈下的這通緊張討論相對比,樓內外卻很安靜。沒有奔忙的腳步聲,沒有叫喊聲。只聽同層住著的一家人在說話。孩子說“天黑了”,媽媽說“我們來做個遊戲”。他們的互動,除了沒有燈光,一切照常,彷彿斷電並沒有什麼大不了。我們裡外看了一會,也鎮定下來,約好有事再聚,各自散去。房間裡,如果不拉開窗簾的話,睜著眼和閉著眼是一樣的景觀——徹底的黑。

就在這段時間,碧口鎮的緊急撤離和救援工作一刻不停地進行。部分村民有序撤離,沿路的店鋪啟用自家的備用發電機,給黑暗中行進的人們支起一盞盞流動的照明燈。

文縣碧口電廠救援隊乘著皮划艇搜救被困群眾,文縣民兵已經趕過來轉移受災群眾。聽說有位住在範壩的村民步行3小時趕回碧口鎮,跟著居委會一起防洪值班,第二天一早他又划著皮划艇運送受災群眾和生活物資。

8月18日

我一邊時刻關注著身邊的災情,一邊不斷嘗試與單位聯絡,試圖儘快回傳新聞訊息,但在通訊中斷的情況下,這一切毫無進展。直到8月18日下午,我終於藉助身邊另一位同行記者僅有兩格訊號的手機,打通了單位的電話。當得知單位17日深夜一直透過各種方式找我,最終在18日凌晨聯絡到中國記協的帶隊同志,確認了我在一線的安全情況時,我心裡突然有股暖流湧上來。

在看不見的地方,總有股強大的力量在背後支撐著,我與單位是如此,村民與陌生的我們之間同樣如此。

白龍江水暴漲,碧口古鎮受災。面對災情,碧口鎮及時成立鎮村應急搶險救援隊,發動全鎮力量進行搶險自救,對涉險地段群眾及時轉移並妥善安置。湍急的水流旁,一邊是廣播提醒民眾注意安全的話語,一邊是群眾的互助互救。

中藥材老闆徐經從店裡撤離之前,用油紙包了幾味藥材和一些常備中藥製劑。“萬一出事,保不準這些藥能救人命。”暴雨裡,他把藥劑免費發給畏寒的人們,看著他們喝完才放下心。

00:06

▲ 8月18日上午,碧口鎮白龍江水已逼近岸邊,河中游船已淹沒

整整一夜暴雨過後,8月18日,店鋪開在濱河路和主街道的店主們,已經看不到自家的門沿,有的店面招牌已經被沖走了。做家電生意的沈阿姨剛進了一批新貨,卻因愛人外出務工無法搬運,只能眼看洪水一點點吞噬上來,“這一輪損失,怕是幾個月都賺不回來。”但洪峰過境後,沈阿姨打的第一個電話是請親戚捎帶些蔬菜和豆乾來,她要帶去供給臨時就餐點。

現場深度直擊:親歷甘肅文縣碧口古鎮內澇災害的84小時

8月18日,碧口鎮部分店鋪已經全部沒入水中

沈阿姨要去的是文縣碧口鎮楊家壩村一個農家小院。與剛剛遭受洪水洗劫的街道不同,這裡人頭攢動,炊煙飄蕩。小院是村民張國鵬的家,為讓鄉親們吃上熱飯熱菜,張國鵬與同鎮鄉親郭樹全、董明堂一合計,決定為受災群眾開辦免費就餐點。院子寬敞,前院搭帳篷讓大家休息,後院生火做飯,臨近水井,消殺蒸煮都方便。

現場深度直擊:親歷甘肅文縣碧口古鎮內澇災害的84小時

碧口鎮居民啟用自家水井

開了35年餐館的郭樹全把店裡的鍋碗瓢盆全搬來,儲備的蔬菜也拿來,還第一時間跟鎮上的超市訂購了糧油。掌勺的事兒交給大廚董明堂,做幾百人的大鍋飯不成問題。洗菜、切菜、端菜、刷碗筷……樣樣需要人力,我和幾位記者也來幫廚,很快融入其中,順便也瞭解了這支“臨時後勤隊伍”:有的人扛來米麵,有的人拎來肉、菜,父母子女全家齊來打下手的也不在少數。

就這樣,一頓頓豐盛的飯菜“眾籌”出來了。香噴噴的饅頭、軟糯的米粥、青椒肉絲、茄丁燴菜、蕨菜湯羹,還有熱騰騰的雜菜拌麵……

跟隨街巷的喇叭聲和佈告,沿著裊裊炊煙和縷縷飯香,受災群眾、抗洪前線的消防員、民兵、志願者,還有留在鎮上的遊客都來這兒就餐了。

跟大夥兒圍坐在一塊兒,吃著、聊著,我們的憂慮和緊張得到撫慰。無論遭遇了什麼,一頓熱乎飯就能讓人重拾生活信心。

“我們家被淹了,現在也回不去,這裡給我們一份溫暖。”

“大家互相幫襯著,什麼事兒都能挺過去。”

其實,免費餐點提供者也受災了,郭樹全的全興飯店一層全部被淹、二樓進水,保守估計損失幾十萬元。他的幾家農家樂全部在災區,農家樂所在的山林還有農場的幾百畝地裡種滿了核桃和藥材等作物。

“現在正是成熟的時節,最受不得雨水,但山路泥濘又上不去,核桃說不定都讓松鼠拖到洞裡了。”雖然遭了災,郭樹全的樂觀心態卻未受影響。

“自己受了災,為啥還有心思給大夥做免費供餐點?”郭樹全的話頭一下被拉回到2008年。他說,那時他剛發家致富不久,遭遇汶川地震,滿目瘡痍的景象烙疼了人心。他當即決定開放自家餐館半年,免費給受災群眾提供餐食。就這樣,往後鎮上哪個村遭了難,郭樹全都一定會支起免費供餐點。

現場深度直擊:親歷甘肅文縣碧口古鎮內澇災害的84小時

8月19日,在碧口鎮楊家壩免費就餐點,村民前來幫廚

邊忙活眼前事,郭樹全還盤算,等天氣轉好,就去山裡打核桃,整飭農莊。“農家樂我肯定會開下去,不為了別的,為我扶持的55家貧困戶也要堅持下去,只要自己有這點能力,就把錢用在做事幫人上。”他說。

積極樂觀的情緒在擴散,內澇情況也在持續好轉。

8月19日

19日,文縣碧口鎮恢復電力供應,通訊也基本恢復正常。晴天裡的碧口古鎮重現靈動俊秀。

隨著白龍江水位下降,洪水退去,鎮區百姓投入到清淤自救工作中,街頭的店鋪一間間開門,打掃快的已經重新擺上商品。正當我為碧口鎮的生活秩序逐漸恢復感到高興時,一條簡訊又將我拉回災情中。

“這個年假過得前所未有的特殊,你絕對想象不到我在哪兒。”來信的是大學同學琳琳,短暫的幾秒後,手機螢幕又亮了一下:“我滯留在文縣了。”

原來,琳琳8月13日來到這裡旅遊,沒幾個小時就收到疏散通知,由當地文旅部門統一安排,到一戶居民家避難。8月15日,文縣釋出各景區臨時關閉公告,為了最大限度降低人員傷亡風險,白馬河、天池、碧口三個景區均關閉。

現場深度直擊:親歷甘肅文縣碧口古鎮內澇災害的84小時

文縣關閉景區的通告

從琳琳的講述中,我瞭解到,文縣洪峰過境時正值下午,縣域內響徹預警聲。十幾年間經歷過多輪地震、洪災的文縣人知道“又攤上事了”,但他們並不太緊張,憑著經驗和政府的幫助、引導,大家已提前有序撤離。

話鋒一轉,琳琳說,旅行雖然泡湯,但在老鄉家裡天天吃地道的文縣菜、聽文縣話、看文縣故事,跟文縣人一同面對災難,這是多少張門票都換不來的旅遊體驗啊。

多方聯絡後,我瞭解到,目前,文縣景區暫無一例遊客傷亡報告。文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根據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均在積極自救,同時積極參加全縣的防汛減災工作。

在文縣碧口鎮黨委書記陳寶林的講述中,我得知了更多關於災害的資訊:8月14日至8月17日,碧口鎮降雨量達326毫米。8月18日,上游水庫下洩流量達每秒4800立方米,水位上升,碧口鎮沿江兩岸房屋進水,基礎設施遭到破壞,道路交通全面中斷。由於此前當地已完善碧口鎮防汛預案,並進行應急演練,在此次撤離中,各社群及時釋出預警、通報雨情。截至8月19日0時,累計轉移受災群眾1637戶5096人。鎮區因房屋進水被困居民已全部安全解救,全鎮無人員傷亡。

現場深度直擊:親歷甘肅文縣碧口古鎮內澇災害的84小時

8月19日,碧口鎮內澇致使洪水淹沒店鋪一樓

現場深度直擊:親歷甘肅文縣碧口古鎮內澇災害的84小時

內澇侵襲過後的碧口鎮

現場深度直擊:親歷甘肅文縣碧口古鎮內澇災害的84小時

8月18日,無人機拍攝的碧口鎮洪澇災害情況 丁琦攝

此刻,我明白了文縣碧口鎮的居民們面對眼前這場“50年不遇”內澇災害的鎮定從何而來。這背後,是一座經歷過地震、洪澇、泥石流、塌方等多種自然災害侵襲的小鎮;這背後,有完善的預警機制在全面抗洪搶險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這背後,更有中國人飽經風霜磨鍊而來的堅韌性格與樸實的生存生活智慧——團結友愛,互幫互助。

現場深度直擊:親歷甘肅文縣碧口古鎮內澇災害的84小時

碧口洪水退去後,剛剛搶通的出鎮路段

目前,國道212線文縣縣城到武都和碧口段已搶通。8月19日晚,我返回北京,可以在舒適的環境裡與同事朋友相聚,說說有驚無險的洪災見聞,聊聊這次難忘的經歷和那些“奢侈”的冷雨熱飯。但是,我的心仍然留在文縣碧口古鎮,我想我會在今夜的夢裡會再次與那些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鄉親們相聚。

小別不久的碧口古鎮鄉親們,你們千萬別忘了那個一起幫廚剝筍的小丫頭,我會一直記著碧口風雨交加的日子,時刻掛念著你們。

遙祝碧口古鎮平安,祝鄉親們幸福!

(文中圖片、影片除署名外均由王彬拍攝)

2020年8月20日《中國文化報》

第2版刊發特別報道

《親歷甘肅文縣碧口古鎮內澇災害的84小時》

↓ ↓ ↓ ↓ ↓ ↓ ↓ ↓ ↓

現場深度直擊:親歷甘肅文縣碧口古鎮內澇災害的84小時

記者:

王彬

責編:

李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