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好聽額!阿拉上海寧額鄉愁,就在這一首首上海民歌裡

「本文來源:新民晚報」

江南的靈氣,孕育了豐富多彩的民間音樂,你知道,北京小曲《探清水河》其實和江南小調《無錫景》同一個旋律嗎?為了讓更多人感受上海的民歌魅力,昨天,2021年上海市民文化節江南民歌大賽預賽在青浦區文化館啟動,為“最江南、高顏值、創新核”的青浦新城再添一抹江南好景。

老好聽額!阿拉上海寧額鄉愁,就在這一首首上海民歌裡

圖說:女聲三重唱《阿婆茶》 主辦方供圖

傳統民歌有味道

“啥格花開在床當中?被單花開在床當中;啥格花開在踏板上?鞋子花開在踏板上”,這一問一答的女聲小組唱《問花名》別有一番趣味。六位阿姐來自青浦區朱家角鎮社群文化活動中心,這裡是青浦四個田(山)歌傳承基地之一。初賽的四首傳統民歌,都被四個基地選送的阿姐們承包了。

臺上的阿姐們穿著藍印花布衣,不依靠伴奏,嘹亮地唱出了田間山頭的家長裡短。演唱《問花名》的都是朱家角本地五六十歲的婦女,朱家角文體中心主任鍾建軍介紹:“以前有一批70至90歲的阿婆唱田山歌,現在我們培養了一批更年輕的婦女來傳唱我們的田山歌。”她們以前都學唱過戲曲,如今學唱起民歌來駕輕就熟。

老好聽額!阿拉上海寧額鄉愁,就在這一首首上海民歌裡

圖說:女聲小組唱《問花名》 主辦方供圖

同樣由朱家角鎮選送的《阿婆茶》,是一首結合水鄉特色非遺專案創作的情景表演唱,阿姐們搖一把扇子,喝著茶、嚼著青豆和點心唱著歌……它將田山歌與水鄉古鎮旅遊相結合,將古鎮民歌推向更遠的地方。

豐富寶藏待挖掘

說起民歌,或許很多人並不會第一時間聯想到上海。但其實上海的民歌還真不少。從型別上分,有勞動號子、田山歌、小山歌、小調、兒歌和吟唱等;從地域上看,能數出青浦田山歌、松江的耘稻山歌、奉賢地區的白楊村山歌、金山的金山衛田山歌、崇明山歌和浦東山歌等等。雖然民歌大賽的舞臺被佈置成了白牆青瓦的江南水鄉模樣,但民歌裡的江南並不都是小橋流水般的婉約,也有慷慨激昂與壯懷激烈的豐富情愫。

老好聽額!阿拉上海寧額鄉愁,就在這一首首上海民歌裡

圖說:女聲獨唱《家鄉水》 主辦方供圖

正是由於青浦豐富且深厚的民歌積澱,首屆江南民歌大賽在青浦新城啟動。這次預賽分為傳統民歌、新編民歌和創作民歌三類,二十多個節目中傳統民歌只佔了四席,讓來自上海音樂學院的專家評委郭樹薈感到了一點不滿足,她表示上海記譜的民歌有500多首,初賽只聽到四首,期待決賽以及未來的展演中能見到更多傳統民歌的傳承。

走進校園出國門

在青浦,每個田(山)歌的傳承鎮都有專門的創作團隊。他們不僅自己搞創作,也將田(山)歌送入校園,教孩子們唱適合他們的田(山)歌。這些帶有田(山)歌特色和江南水鄉特色的歌曲走進市級平臺、進博會、亞信峰會甚至去到韓國參與了交流演出,受到觀眾喜愛。

老好聽額!阿拉上海寧額鄉愁,就在這一首首上海民歌裡

圖說:小組唱《花名帶古人》 主辦方供圖

朱家角鎮則利用其得天獨厚的水鄉古鎮與田歌的傳承相結合走出了自己的一條民歌創新之路,今年朱家角鎮的原創民歌《澱山湖畔好風光》還獲得市群文新人新作優秀獎,近年他們還首創了大型田歌音樂劇《角里人家》。青浦的四個傳承基地還一起將原生態田山歌的唱詞記錄下來,出版了青浦田山歌歌詞集,將九位傳承人(其中兩位已過世)的唱腔錄成影片,將田山歌音樂以靜態、動態的多媒體形式儲存在潼南張巷村的青浦文史館。

如今,很多地域性的上海民歌已經被列入非遺保護專案,這場大賽正是希望讓更多人關注上海民歌,讓上海人聽得到上海的聲音,留住上海的鄉愁。青浦賽區預賽之後,其他各區將直接選送本區選手參與9月份舉行的決賽,金山、崇明、浦東、奉賢等區各具特色的上海民歌都值得期待。中國音樂非遺保護與研究中心的專業力量還搭建了學院派與大眾的交流平臺,將讓這次大賽成為一次上海江南民歌的大碰撞、大交流。(新民晚報記者 趙玥)

馬上評丨民歌唱響江南文化品牌

說起民歌,你會不會馬上想起陝北的信天游、甘肅和青海的花兒、廣西的“劉三姐”、雲南的“阿詩瑪”?其實,國際範兒的上海有萬種風情,民歌是它接地氣的一面。

江南民歌在上海青浦有著深厚的底蘊,青浦田(山)歌是國家級非遺專案,因此,2021年上海市民文化節江南民歌大賽預賽在青浦區文化館啟動。民歌強區,決賽名額自然更加搶手,其他區選手直接進決賽,青浦每個鎮還要來一次預賽。以前,青浦有一批70至90歲的阿婆唱田山歌,如今,阿婆成了阿姐,年齡至少下沉了20歲,這次還有一位17歲的學生參賽。

老好聽額!阿拉上海寧額鄉愁,就在這一首首上海民歌裡

圖說:比賽現場 主辦方供圖

很多民歌沒有譜,完全靠口耳相傳。非遺傳承開展後,讓上海民歌從功能性、娛樂性的活動變成了 一種工作、一種責任,也讓上海民歌迸發出許多創新的火花。這次大賽中湧現的一首首新編民歌和創作民歌,既保留了民歌的生態基因,又在演繹中更能吸引當下聽眾的共鳴。

“慷慨吐清音,明轉出天然。”民歌,貴在真實,貴在自然抒發,受到各方熱烈關注的首屆江南民歌大賽,對整個上海的民歌發展產生了引領作用。在未來的展演環節,青浦區透露,有望讓民歌手回到民歌的滋養地——田間地頭,以沉浸式的方式讓都市人聽一曲對歌,在純天然原生態的自然間,感受金燦燦的稻田和清新的空氣,感受民歌是如何在上海傳唱的。期待民歌大賽從青浦慢慢擴大到青吳嘉,再產生整個長三角的聯動示範效應,打造江南文化的新品牌。(趙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