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白起:“長平之戰”疲敝秦軍攻趙,為何拒絕指揮“邯鄲之戰”

白起被尊為“殺神”,

平生70餘戰沒有敗績,其

巔峰成就是“長平之戰”,採取設伏誘敵、截斷糧草、分割包圍等組合戰術,殲滅趙國45萬精銳威震諸侯

,因拒絕指揮

“邯鄲之戰”被賜死杜郵。

世人疑惑,

為何白起提出滅趙計劃,“長平之戰”率疲敝秦軍攻趙,卻反對秦昭襄王發動“邯鄲之戰”?與秦昭襄王置氣還是畏懼廉頗?

本文梳理“長平之戰”至“邯鄲之戰”局勢變化,剖析“殺神”白起對征伐趙國思想的轉變。(原創作者:多臻貴)

解密白起:“長平之戰”疲敝秦軍攻趙,為何拒絕指揮“邯鄲之戰”

“殺神”白起

“長平之戰”秦軍疲敝為何執意攻趙?

“長平之戰”分成三個階段:

爆發

:左庶長

王齕率約20萬秦軍攻打韓國上黨,太守馮亭攜上黨17城及8萬守軍投降趙國,趙孝成王遣廉頗率15萬趙軍馳援,趙國23萬軍隊比王齕20萬秦軍多,但趙與上黨聯軍

畏懼秦國虎狼之師正面交鋒連戰皆敗,廉頗經驗豐富藉助地利優勢修築“空倉嶺”、“丹水”與“百里城”三道防線,秦趙勉強維持在對峙狀態

升級

:趙孝成王中“反間計”以趙括取代廉頗,增兵22萬(含運糧民夫和守城預備役士兵),除去前期5萬戰損仍有40萬,趙括知悉秦軍(含民夫)約30萬,受溼熱和傷病影響士氣低落,

白起雖將趙國精銳誘至埋伏圈,但趙軍拼死突圍令秦軍艱難抵擋

,趙括率領的趙軍與白起率領的秦軍比拼毅力,戰事焦灼難分勝負。

解密白起:“長平之戰”疲敝秦軍攻趙,為何拒絕指揮“邯鄲之戰”

長平之戰

落幕

趙國有趙邊騎和齊燕邊境駐軍,甚至邯鄲周邊仍能調集十餘萬軍隊,但趙孝成王沒有孤注一擲的勇氣救援,反觀秦昭襄王得知趙軍被圍困但未能殲滅,動員全國15歲以上男子(約20萬)馳援長平戰場,秦昭襄王親赴河內督運糧草鼓舞軍心

趙括漏算秦昭襄王與秦國援軍,戰役後半程戰死與否都難以挽回敗局。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

秦軍白起所部糧草早就消耗殆盡,秦昭襄王援軍所攜帶的糧草也很少

,有兩種方案供白起選擇,

其一、見好就收,韓趙割讓城池,准許趙國贖回20餘萬降卒,或者將趙國降卒押送秦國,都能彌補秦國的戰爭損傷;其二、擴大戰果,攻略邯鄲周邊,基於急行軍和節省糧草考量,將趙國降卒全部就地坑殺,鞏固秦國對上黨地區統治

解密白起:“長平之戰”疲敝秦軍攻趙,為何拒絕指揮“邯鄲之戰”

秦昭襄王

眾所周知,白起選擇後者,想為國盡忠還是實現自我價值不得而知,

秦軍20萬稍作休整便兵分三路攻打趙國,王齕攻佔趙國的皮牢(今山西省翼城縣),司馬梗奪取太原(今山西中部地區),兩軍構築防線攔截趙邊騎回援邯鄲,白起率秦軍精銳連克涉、武安等城直撲趙國都城邯鄲

,甚至命工匠打造攻城器具,但秦昭襄王卻接受議和勒令罷兵。

秦昭王想的是:

“長平之戰”秦國傷亡15萬且府庫空虛,白起坑殺趙國二十萬降卒諸侯震怒,吞併韓國上黨、垣雍及趙國六城已是極限,即便攻克邯鄲也難以滅亡趙國,相反若秦國軍事挫敗楚、魏勢必群起而攻之

;白起想的是:

秦國糧草未至而趙國難以就地補給,冬季缺少被服而城牆溼滑難以攻克

重創趙國戰略達成滅亡趙國只是時間問題

解密白起:“長平之戰”疲敝秦軍攻趙,為何拒絕指揮“邯鄲之戰”

公元前256年疆域圖

“邯鄲之戰”白起為何反對出兵趙國?

秦軍白起剛撤離趙國,趙孝成王便採納

虞卿之謀,以割讓秦國的六城賄賂齊國,趙國背棄盟約秦昭襄王很憤怒,因糧草缺乏拖到

九月收割完畢

才發兵,

秦昭襄王對“邯鄲之戰”超級自信,白起勸諫無果稱病推辭便委任王陵統率,10萬秦軍攻民風剽悍且擁兵數十萬的趙國

,趙國固守邯鄲並遣騎兵襲擾秦軍折損五校(約4萬)兵馬。

秦昭襄王懇請白起指揮“邯鄲之戰”,白起勸秦昭襄王暫緩攻打趙國,白起與虞卿理念其實相同,

冷兵器時代戰爭倚仗兩點:兵與糧,“長平之戰”與“邯鄲之戰”秦趙角色完全對調,“邯鄲之戰”秦國最多出動20萬兵馬,卻因糧餉短缺急切攻城,如今士氣低落而諸侯虎視,略懂軍事便穩如泰山,秦國應果斷撤軍固守城池再伺機而戰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

解密白起:“長平之戰”疲敝秦軍攻趙,為何拒絕指揮“邯鄲之戰”

秦趙邯鄲之戰

白起希望秦昭襄王攻打楚國

,公元

前279年秦國攻佔楚國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迫使楚頃襄王遷都陳(今安徽省阜陽市),

秦國持續對趙魏韓用兵十餘年,楚國平吳越拓淮北復興霸業,楚國是關東諸侯的“縱約長”(盟主),威脅著秦國在江漢地區統治,制約秦國對韓國和魏國用兵

巴蜀和楚地可徵調約20萬軍隊,都憋著勁想建功立業鬥志昂揚,府庫滿溢戰船轉運消耗也較少,

征伐楚國能檢驗秦國西南軍團戰鬥力,轉移諸侯對秦國關中軍團極端關注度,使秦國民眾能夠恢復生產並重塑戰力

策應秦國即將對魏國的軍事打擊戰略,重創關東諸侯倚仗楚國救援的信念感。

解密白起:“長平之戰”疲敝秦軍攻趙,為何拒絕指揮“邯鄲之戰”

春申君黃歇

可惜,

秦昭襄王認為楚國君臣恭順,擔心攻打楚國造成兩線作戰,奪取楚國土地需要移民屯駐,白起戰功卓著秦國疆域擴張,早已沒有閒置人口可供移民,何況楚國疆域多數尚未開墾,邯鄲可抵楚國淮北千里之地

,白起沒能說服秦昭襄王,又拒絕指揮“邯鄲之戰”,秦昭襄王只能委派

王齕與鄭安平馳援,隨著

“邯鄲之戰”敗局已定,

派使者賜劍命白起自刎。

歷史證明白起的預判是正確的,

楚考烈王所謂被平原君門客“挾持”,根本不過是抗秦救趙的藉口罷了

“邯鄲之戰”因楚國介入秦國慘敗,公元前256年楚國滅亡魯國勢力復振,聯合趙魏燕韓

奇襲華山糧倉殲滅蒙驁部近十萬眾

,白起向秦昭襄王提出伐楚必有勝算,但秦昭襄王想擺脫母親羋太后影響,

“邯鄲之戰”使秦國二十年難以東擴,極大延緩秦國統一程序

解密白起:“長平之戰”疲敝秦軍攻趙,為何拒絕指揮“邯鄲之戰”

毛遂自薦

綜述:白起具備軍事家的戰略眼光和預判力!

秦國發動“邯鄲之戰”時機不夠成熟,糧草短缺將士疲敝,白起知、虞卿知、范雎知、秦昭襄王也知,但秦昭襄王想鞏固皇權樹立威信,培養親信王齕、王陵、鄭安平等,也就失去客觀的判斷能力。

白起率領“長平之戰”疲敝秦軍,深入趙國腹地、震懾趙國民眾、破壞生產物資,才是最終目的;“邯鄲之戰”有無廉頗也是必敗,勸諫秦昭襄王停止戰爭,避免秦軍士兵無謂的犧牲,至少我認為是對國家的忠誠和負責,而非與秦昭襄王賭氣或畏懼廉頗,若無格局與膽識白起沒可能締造軍事史的諸多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