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知章鮮為人知的佳作,抒寫委婉,結尾兩句卒章顯志

賀知章是家喻戶曉的盛唐詩人,其傳世作品雖然不多,可是他的幾首名作可謂百讀不厭,也驚豔了後世千年。賀知章愛惜人才,願意提拔青年才俊,他曾誇獎李白為謫仙人,並將其推薦給唐玄宗,從而成就了詩仙的一世英名。

賀知章鮮為人知的佳作,抒寫委婉,結尾兩句卒章顯志

唐代時經常發生邊塞戰爭,很多文人墨客為了建功立業,常會棄筆從戎,奔赴邊關。盛唐時期的高適、岑參等才子都曾具有邊塞生活等經歷。

賀知章也遇到過這樣一位有志青年,詩人讚賞他的雄心壯志,便賦詩對他進行鼓勵。下面分享賀知章鮮為人知的佳作,抒寫委婉,結尾兩句卒章顯志。

賀知章鮮為人知的佳作,抒寫委婉,結尾兩句卒章顯志

送人之軍

唐代 賀知章

常經絕脈塞,復見斷腸流。

送子成今別,令人起昔愁。

隴雲晴半雨,邊草夏先秋。

萬里長城寄,無貽漢國憂。

賀知章鮮為人知的佳作,抒寫委婉,結尾兩句卒章顯志

開篇描述邊關險要的地勢,“

常經絕脈塞,復見斷腸流

。”唐代雖然沒有萬里長城,但是朝廷為了抵禦外族入侵,也曾在區域性地區修建過很多城池,並透過各種聯絡手段,將其有效地聯絡起來。

賀知章走南闖北,不僅親自前往邊關視察,而且那些從邊塞回來的將士們,也會告訴詩人一些親身經歷的危險情況。詩人得知青年人要去邊關,就告訴他那裡城防險要,溪水經常斷流,各種條件都非常艱苦。詩人善意提醒對方,前路艱難、地域荒涼,意在讓他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賀知章鮮為人知的佳作,抒寫委婉,結尾兩句卒章顯志

接下來詩人又抒寫了惜別之意,“

送子成今別,令人起昔愁

。”硝煙四起、烽火不斷,皇帝傷透了腦筋,王公大臣們也擔驚受怕,普通的平民百姓更是難以過上安寧的生活。詩人知道此次一別,可能難以再見,心中不由得感到悲愁和無奈。

作者用“今別、昔愁”兩個詞語,呼應前文的“復見、常經”等詞語,傳達出戰事頻繁,以及經常親歷這些送別場景。作者雖然希望他們早日凱旋歸來,但是他又深知,每次都會有一些將士們永遠地告別了自己的親人。

賀知章鮮為人知的佳作,抒寫委婉,結尾兩句卒章顯志

詩人的情緒似乎有點激動,於是便趕快轉換話題,他希望對方不會受到自己的影響,而感到過於悲傷。“

隴雲晴半雨,邊草夏先秋

”,這兩句描繪邊塞地區的景物和氣候特徵。陝西和甘肅的交界地區天氣多變,經常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那裡的氣候寒冷,南國還是仲夏之時,隴西已經進入秋天。

作者透過描寫雨水和青草等意象,揭示出西部邊塞惡虐的自然環境,正如詩人岑參描寫的那樣,“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讀者也能想象出這樣一幅畫面:青年人正騎馬馳騁在廣闊的原野上,周圍沙塵飛揚,荒草遍地,令人倍感孤寂,也會激發強烈的思鄉之情。

賀知章鮮為人知的佳作,抒寫委婉,結尾兩句卒章顯志

最後兩句表達出作者的勉勵之意,“

萬里長城寄,無貽漢國憂

。”詩人希望對方可以矢志報國、戍守邊塞,不要為大唐王朝留下後患。貽,遺留的意思;漢國,作者以漢喻唐,這裡即指唐王朝。

萬里長城,並非指後來的長城,而是化用南朝著名將領

檀道濟

的典故。檀道濟鎮守邊關時,北魏不敢靠近一步。可是當宋武帝的兒子劉義康執掌政權後,擔心檀道濟會謀反,於是設計處死了這位戰功赫赫的名將,卻讓北魏軍隊可以肆無忌憚地長驅直入,後人描述劉義康的行為是自毀長城。

賀知章的這首詩抒寫委婉,前後呼應,更表達出作者對青年人的關心和鼓勵。最後兩句卒章顯志,詩人心繫社稷,擔憂邊防,渴望更多的有志青年可以報效朝廷,更盼望大唐王朝不要重蹈覆轍,從而變得更加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