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疏整促五年成績單:留白增綠8千餘公頃、約13個“奧森”

騰退還綠、疏解建綠、留白增綠、見縫插綠……近年來,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取得了積極的“綠色成效”。

據瞭解,自2017年疏整促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北京已實現“留白增綠”8844。2公頃,相當於13個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透過拓展多元“增綠路徑”,持續擴大城區綠色空間,織補城市生態肌理,還綠於民、以綠惠民,讓綠色成為了首都的鮮明底色,也用“觸手可及”的綠地點亮了百姓生活。疏整促專項行動五年來,北京交出一份喜人的綠色“答卷”。

北京疏整促五年成績單:留白增綠8千餘公頃、約13個“奧森”

北京中軸線綠色空間景觀提升(東城段)專案施工前。北京市發改委供圖

北京疏整促五年成績單:留白增綠8千餘公頃、約13個“奧森”

北京中軸線綠色空間景觀提升(東城段)專案施工後。

北京市發改委供圖

全市公園數量超1000個,實現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全覆蓋

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北京採取多種方式加強城市生態空間織補,實現綠滿京華,滿足市民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

在騰退還綠方面,違法建設拆除,工廠、出租大院清退之後,堅定地把土地留給綠色,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張家灣公園等皆由此而來。在疏解建綠方面,朝陽區孫河鄉透過連片式疏解、大尺度綠化,利用拆除違法建設和疏解非首都功能騰退空間打造北京最大“綠肺”——溫榆河公園,成為了市民週末休閒遊憩的熱門打卡地。

同時,北京著力健全市域綠色空間體系,加強大尺度綠化、城市綠道、口袋公園、綠地等各型別、各區域生態空間集中連片、互聯互通,完善綠色空間結構,打造互聯互通的休閒遊憩體系。

在打造遊憩健身隨時隨地方面,一道綠隔地區建成公園102個、“一環百園”的城市公園環初具規模;二道綠隔地區建成郊野公園40處、完成綠化8。7萬畝,初步形成了環繞城市的綠色生態景觀帶。

在城市綠道建設方面,近年來,北京建設城市健康綠道1405公里,透過綠道、綠帶將歷史名園、綜合公園、社群公園、共享遊園、口袋公園小微綠地有機連通銜接。2022年,朝陽區建設完成綠道35公里,打通與沿途道路的多個斷點,串聯多個公園綠地、網紅打卡地。明年年底,全長130。8公里的朝陽北部綠道將整體連通,沿途服務周邊12個街鄉62個社群。

相關負責人表示,留白增綠不簡單滿足於見綠見水,還要賦予綠地多元的生態休閒功能,讓市民生活在公園城市,讓綠地成為市民休閒賞玩的活力空間。

近年來,北京注重生態修復、生活功能有機融合,高質量推進身邊增綠,打造公園式街道、花園式衚衕,極大地豐富了公園綠地的型別和功能。

據瞭解,近年來北京累計建設460處小微綠地和口袋公園,全市公園數量超1000個,實現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全覆蓋,為用地緊張的城區增加了較大尺度的生態空間和遊憩活動空間。

此外,北京還著力打造以綠為體、林水相依的綠色景觀系統,建成廣陽穀、新街口、常樂坊、新中街等多處城市森林,為市民提供了親近森林的場所。中軸線綠色空間景觀全面提升,建設完成鼓樓外大街綠地、燕墩公園,有效釋放綠色空間活力。

明年,北京將建設50處小微綠地和口袋公園

北京中軸線綠色空間景觀提升(東城段)便是一個典型案例。2022年,東城區建設完成中軸線綠色空間景觀提升工程,實現南中軸御道全線貫通,今年8月面向市民全面開放。

該專案位於天壇公園西門周邊和永定門外大街沿線,是中軸線南端環境提升的重要節點,總面積約2。7公頃,共栽植喬灌木約280株,色帶、地被花卉等1萬餘平方米。

中軸線是北京城市建設的歷史見證,具有極大的文化和社會價值。中軸線御道的恢復和周邊綠色空間景觀建設,對助力中軸線申遺和提升周邊環境品質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也為市民提供了領略古都風貌、感受中軸線魅力的好去處。

一方面,該專案貫通了南中軸線御道景觀,透過交通導改和用地置換,完成永定門地區公園北側67米御道鋪設,除交通路口外,實現了南中軸御道全線貫通。御道兩側配置的大規格國槐,烘托出中軸空間景觀序列,形成了南中軸線正陽門與永定門之間通透的綠色視廊。

另一方面,該專案充分利用原有場地條件,秉承“有機更新、利舊賦能”原則,保留現狀大樹,補植鄉土樹種,最佳化區域綠化景觀;利用場地內原有石材道牙、特色石材雲紋鋪裝,更新破損路面;修補金屬廊架等園林設施,打磨翻新存留的石材座椅等,賦予景觀空間歷史文化底蘊,構建開放的戶外休憩空間。

此外,該專案透過分析往來人群的活動行為,在地鐵出入口和公園門區之間合理佈置綠色公共空間;針對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問題,調改機動車在天壇公園西門南側單向迴圈行駛,緩解瞬時人流壓力,營造壯美有序的天壇祈谷壇門歷史文化景觀氛圍。

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北京將持續推進留白增綠專項任務,強化生態和生活功能融合多元見綠,因地制宜打造大尺度綠化空間,推進棋盤路網林蔭化改造,見縫插綠,完成2023年建設小微綠地和口袋公園50處的目標,持續擴大城市綠色生態空間,讓綠水青山成為首都亮麗底色,擦亮首都生態文明“金名片”,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綠色獲得感。

新京報記者 徐美慧

編輯 劉茜賢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