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5G手機的華為,靠什麼來渡劫和重生?

失去5G手機的華為,靠什麼來渡劫和重生?

失去5G手機的華為,靠什麼來渡劫和重生?

華為要變了,而且華為正在變

8月6日,華為釋出2021年上半年經營業績報告,其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實現3204億元、313億元,同比下降29。43%,24。8%。

華為官方表示,整體經營結果符合預期。

同時,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財報中說,未來5年,華為的目標就是

“活下去,有質量的活下去。”

放開這份財報不談。一週前,華為P50釋出,口碑上不盡人意。

作為一部推遲了近4個月的旗艦機,沒有看見什麼大招,多少有點辜負花粉的期待。經過一個多小時後,釋出會結束,留在腦中的只有這一句話:

華為P50,沒有5G。

01

沒有5G還貴,小失望

以往,華為手機的釋出會都會安排在春季3月末,這次因為美國製裁的原因,釋出會被迫推遲到了7月末,但遲到的華為P50仍滿載人們的期待。

釋出會上,餘承東依然濃墨重彩地介紹了華為的影像技術。

比較讓人記憶深刻的有兩點,一是華為研發多年的

計算光學

得以應用,可以還原81%的影象資訊,而之前的半段式影象處理只能達到60%;二是採用了

雙影像單元

的技術,透過提高攝像頭之間的協同工作能力,實現高畫質,再也不用和友商比攝像頭數量了。

另外一個重點就是鴻蒙,

華為P50系列搭載了今年剛出的HarmonyOS 2。

半小時後,關於手機的釋出會結束。

對於多等了4個月的花粉來說,這樣的結果顯然沒有達到預期。

未達到預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沒有5G。

這點也是很奇怪,因為華為P50搭載的是曉龍888和麒麟9000。根據餘承東的介紹,晶片是5G晶片,但是因為美國的限制,5G晶片只能當成4G用。有專家分析,

這很可能是射頻晶片出了問題。

去年5月,日媒透過拆解華為Mate30發現,海思已經實現處理器、通訊半導體、天線開關的自研,但射頻前端模組仍來自日本村田製作所。

失去5G手機的華為,靠什麼來渡劫和重生?

(圖源:日經中文網)

根據網路資料,華為的射頻晶片供應主要是美國的思佳訊,但在2018就改為荷蘭的恩智浦和日本的村田。之後,美國製裁,導致了射頻晶片的缺貨。

華為的5G晶片成了擺設。

雖然大家理解華為的艱難,但一提到華為P50的價格,難免有點感慨:華為貴了。

失去5G手機的華為,靠什麼來渡劫和重生?

(微信留言)

網友的“貴”,究竟意味什麼?對比一下就有答案了。

縱向從時間軸來看,鴻蒙2。0在華為mate上早就可以升級,高通的888晶片和麒麟9000也搭載在之前的機型中,

華為P50沒有帶給消費者新的技術體驗。

橫向從行業同行來看,中興近日開售的Axon 30,推出了屏下攝像頭,尚且不論拍攝效果怎樣,至少噱頭很足,滿足人們對技術的期待。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同行都在用5G。雖然華為在手機影像技術領先,在手機螢幕的重新整理率上也有進步。但是這些都只是錦上添花的要素,在沒有了5G的加持下,一切都黯然失色。

那麼,5G重要嗎?在這個6億人口月收入不過千,5G套餐動輒上百,5G網路都沒有覆蓋的階段,多少人手拿5G手機,用的卻是4G流量。5G手機的價值多大呢?

但這根本不是一個需求理性的時代,而是一個需求引導的時代。

中華酷聯時代,這些產商告訴你要買最高配置的手機,哪怕那個時候不需要吃雞;到了2016年,隨著華為P9的出來,手機後置攝像頭一年比一年多,哪怕手機最需要的還是前置攝像頭。

而現在,從2019年中興出來第一部5G手機的兩年後,國內市場5G手機出貨量已經佔到了70%。

產商告訴你,5G手機的黃金時代來了。而華為顯然落後了。

02

“8”字戰略,華為生變

華為要變了,而且華為正在變。

這種改變首先來自發佈會。

全程1小時18分的釋出會,餘承東花了38分鐘介紹完華為手機後,幾乎用40分鐘的時間來介紹華為的智慧產品。而去年長達兩小時的華為P40釋出會,僅手機的介紹就有81分鐘,其它智慧產品只留了37分鐘。

這種時長和比重的差距,無疑可以視為華為的一次過渡。

根據調研機構Canalys的統計,今年2季度華為智慧手機的出貨量已經跌出前五,成為了“其它”。在5G遙遙無期的現實面前,再用理想主義死磕手機已經不是明智之舉。

在遭受美國製裁的第二年,2020年,餘承東再次提到的“1+8+N”戰略。

現在,在“1”(手機)被限制的情況下,“8”所代表的其它生態場景,就變得越來越重要。

現在市場上有一種觀點認為,華為現在的高價策略、預約購買、分時段搶購,都是為了給華為手機續命,目的是把華為手機品牌的影響力衍射到智慧生態場景。包括華為的“捆綁銷售”策略。

在華為商城上,單賣的手機基本無貨,而要買華為手機,就要買華為“手機+智慧裝置”的產品組合。

眾所周知,華為的智慧裝置價格都不低。在釋出會上釋出的兩款to C產品,Sound X智慧音箱2199元,華為學習智慧屏2699元起步。

失去5G手機的華為,靠什麼來渡劫和重生?

(圖源:網路)

據網路的一篇報道,今年5月,一個消費者發現華為商城單賣的手機售罄後,只能買“手機+智慧墨鏡”的組合,多花了2000多塊。

華為的這種銷售策略無疑會加速自己的生態延展,但是弊病也很明顯,這是以犧牲消費者購物體驗為代價的。

不難看出,華為現在多少有點著急了。尤其現在手機業務萎縮的時候,手機的品牌效力可以賦與其它產品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而現在,華為要入局的智慧生態場景也有小米在場,先發優勢不足。

在品類上,華為主要在“8”,而小米似乎並不在乎是幾,從掃地機器人到電腦,所覆蓋的生活場景,要比華為要豐富的多。

其次,小米的產品,價效比高。在生活場景這塊,一些小物件,依託便宜的價格,更能讓消費者嚐鮮,能加快滲透和覆蓋。而華為一直秉持的是高階路線,到底能不能在這塊找到突破口,還需要驗證。

最重要的一點是,所謂的

智慧生態場景,是建立在手機的基礎上的。

在華為的手機銷量受阻,而小米的出貨量躍居世界第二的背景下,華為的“1+8+N”的構想是否還成立:沒有了“1”,場景如何連線?華為還有和小米比拼的優勢?

所以,目前來看,華為要依靠智慧生態場景撐起華為手機失去的市場份額,依然面臨很大挑戰。華為只有繼續開拓新的業務。

03

一種可能:貼牌的生意

縱觀華為的業務佈局,可以看到的是,在全球領先的5G技術加持下,華為的橫向擴張很可觀,目前已經進入了能源、教育、醫療等領域。今年最火熱的汽車製造業,華為也在介入。這件事說來也比較有意思。

年初,路透社一篇報道說華為已經與長安汽車、北汽藍谷協商了造車事宜,但不久,華為很快出面澄清說自己不造車。

但是,無奈今年造車太火了,特別是小米宣佈造車後,媒體沒有放過華為,各種揣測的新聞不窮。

但早在2020年11月,華為就以內部檔案(任正非籤的字)表示自己不造整車,而是幫助企業造車。然而,最後媒體還是把“不造整車”解構為:華為造車,但不造整車。現在華為依然在媒體的造車敘事裡,華為只能默而不語,接受這種有益的認知錯誤。

失去5G手機的華為,靠什麼來渡劫和重生?

(圖源:網路)

華為那能叫造車嗎?那叫Huawei Inside。檔案裡明確寫的是,

華為只聚焦ICT技術,只做部件提供商。

今年4月華為的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也說,華為是一家希望掌握住產業核心技術的公司,而在汽車領域也一樣會是這樣,這是華為的基因。

透過華為的對其戰略的描述不難看出,華為要做的是中國的博世,除了四個輪子、底盤、外殼這些東西,其它的晶片、系統、自動駕駛,華為都想包了。

然而哪個車企願意當一個流水線工人呢?

上汽董事長陳虹就表示,與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動駕駛,就好比該公司為上汽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成為靈魂,而上汽則成為了沒有靈魂的軀體。

所以一些大車企,不會把自己的大品牌交給華為去做,而是把一些沒有市場佔有率,或者重新出一個品牌,讓華為去試水。

目前華為取得合作的北汽、長安和廣汽,基本上就是這樣的一種方式,

由工廠出一個汽車的子品牌,然後用華為的Huawei Inside全棧式解決方案,在車子身上貼一個“HI”Logo。

所以,可以和華為合作的,要麼是一些大廠的名不見經傳的品牌,比如北汽的極狐,下面的阿爾法S,阿爾法T——銷量慘淡;或者一些常年萎靡的汽車品牌,這個最典型的就是塞力斯了。

塞力斯背後公司是小康股份,主要賣麵包車。後來成立的塞力斯,銷量也不好,2020年全年銷量不到500輛。但傍上華為後,賽力斯SF5的訂單一週之內超過6000。隨之而來的,是股價從4月的20多,最高飆到70多,當之無愧的“華為概念股”。

可見,華為的“HI”,不說起死回生,也有一種妙手回春的效用,一些車企顯然很樂意合作。

但是對於華為來說,作為一家技術方案提供商,僅僅依靠幾千的銷售量,要把自己的研發費賺回來都是問題。

華為需要的還是擴大合作伙伴規模,把HiCar、DriveOne、Huawei Inside用到到更多的汽車上去。而不利的是,大車企最害怕的就是華為這樣的技術公司過度介入,把自己的“靈魂”拿走。華為在沒有那種碾壓級別的技術時,很難實現自己的貼牌生意。

總的來說,對於目前的華為,要完成從手機業務的過渡,會是一個漫長和艱難的過程。但在華為的手機業務失去了它的光輝歲月後,這種業務重心的轉移又是必然要經歷的陣痛。

因為華為不僅要活下去,還要有質量地活下去。

參考訊息:

1。北晚新視覺:華為5G晶片只能當4G用,為什麼?

2。36氪:當P50不再有5G版本,華為賣起了兒童學習機

3。鈦媒體:再次重新整理影像科技標杆,華為P50倔強而來

4。光子星球:華為線下門店渡劫與重生

5。車域無疆:三年無人問,一週破六千,靠華為起飛的“賽力斯”真的能買嗎?

6。Te懂車:“絕不造車”的華為為何不被車企接納呢?

7。品玩:華為不造車,但華為inside

互動話題

你如何看待華為未來手機業務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