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37歲女子每天吃七八個這種水果,一週後胃裡長出“石頭”

本文轉自【瀟湘晨報】;

記者 | 梅玫 通訊員 | 吳輝 符晴

今年37歲的易玲(化名)聽說山楂有助消化、降血脂的功效,於是買來山楂天天服用,沒想到連吃了一個星期後出現了腹脹、反酸等不適症狀,繼而出現進食後頻繁嘔吐,當地醫院治療後未見明顯好轉,隨後轉到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消化內科就診。經檢查發現,易女士胃裡面竟有一塊直徑約8釐米左右大小的結石,而導致結石的元兇就是山楂。

家住長沙縣的易女士聽朋友說山楂有助消化、降血脂的功效後,特意在網上學了一款糖霜山楂的做法,“這個吃法酸酸甜甜很爽口,第一次吃完覺得胃口大開,當天就吃了10來個,接下來,大概每天都會吃7、8個,連續吃了一個星期後,就開始出現腹脹、反酸等不適。”易女士告訴記者,原本想著調整下飲食就可以好轉,沒想到症狀持續性加重,並伴隨出現頻繁嘔吐,這才在家人陪同下到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消化內科就診。

“接診後,透過完善胃鏡檢查,在患者胃幽門附近發現了一個鵝蛋大小的胃結石,直徑在8CM左右,仔細詢問病史發現患者近段時間有空腹吃山楂的經歷,且攝入較多,初步判斷進食大量山楂後導致胃結石的發生。由於體積較大,這個鵝蛋大小的胃結石卡在了幽門,這便是造成患者腹脹、嘔吐無法進食的原因。”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申月明介紹,發現胃結石後,消化內鏡室醫護人員在麻醉科的通力合作下,歷經2個小時,透過無痛胃鏡一點一點將這團“石頭”分解並取出,整個治療過程順利,患者術後嘔吐、腹脹症狀明顯緩解。

胃結石,又稱胃石病,是由於食入的某種動植物成分、毛髮或某些礦物質在胃內不被消化,凝結成塊而形成。最常見原因有食入較多柿子、山楂,其他還有食入棗子、甜糯玉米等食物所致,其形狀多為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一,小的如乒乓球,大者似嬰兒頭。實際上,胃結石起病時非常隱匿,很多患者往往是好多天之後才出現上腹痛、飽脹、噯氣、噁心嘔吐等症狀。胃結石會對胃壁產生機械壓迫與摩擦,同時刺激胃酸分泌,從而容易引起胃黏膜糜爛、潰瘍、出血甚至穿孔。“像易女士短期內食用了較多山楂,而山楂當中豐富的鞣酸與胃酸結合成團後不能及時消化、排出,在胃內形成巨大結石,導致腹脹、頻繁嘔吐,幸虧送醫及時,不然後果嚴重。”

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申月明提醒廣大市民朋友,近期醫院已經收治了十餘例因為吃柿子、山楂導致胃結石的患者,又到了柿子、山楂成熟季,建議市民不要貪吃、多吃,更不要空腹吃山楂、柿子,尤其是消化能力較弱的老年人群和幼兒,以免遭遇“胃結石”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