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壽縣:疏通“腸梗堵”解決8000畝農田灌溉用水

人民網合肥4月12日電(記者 苗子健)“三十多年了,找不到疏通方法,這次終於疏通了,為了這條支渠通水,不知道他們跑了多少趟。”4月12日,在三義支渠正式疏通之時,安徽壽縣劉崗鎮三義村書記張世柳說。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當地村民陸續在渠道上建房,加上傾倒生活垃圾,導致這一段水渠淤實堵塞,成了“腸梗堵”。

這條支渠,一頭連著淠史杭灌區瓦東干渠,流經三義村,向東到達塘面村。淤塞之後,瓦東干渠的水只能到三義村以西,塘面村基本上用不上水。

“灌溉缺水,是我們村最大的問題。”安徽省引江濟淮集團駐塘面村工作隊在走訪群眾時,多次聽到這樣的聲音。

2019年大旱,塘面村全村1。46萬畝地中,有1。1萬畝受災,其中0。45萬畝因乾旱顆粒無收。

雖然近些年當地修建了一批塘壩、加固一批水庫,但是沒有外水,僅靠村裡幾座水庫和塘壩,還是難以滿足塘面村的農業灌溉用水需求。

安徽壽縣:疏通“腸梗堵”解決8000畝農田灌溉用水

疏通後的水渠。劉崗鎮供圖

因此,打通三義支渠,再利用二級電灌站把瓦東干渠的水引過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塘面村多年缺水的問題,保障糧食生產安全。

駐村工作隊在全面分析了塘面、三義兩村水利設施情況後,主動聯絡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總院尋求技術支援。設計院瞭解情況後,支援編制了《壽縣劉崗鎮塘面村鄉村振興水利規劃》《壽縣煙店綜合小流域治理專案初步設計》(治理範圍含塘面村)《壽縣劉崗鎮三義支渠續建配套專案初步設計》等一系列方案,並全部免除了設計規劃費用。

但是,三義支渠疏通並不容易。由於三義街道段300多米支渠上建有房屋,導致大型機械無法作業,當地政府曾多次疏通,但效果並不理想。

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駐村工作隊的餘淵同志暗下決心,一定要“啃下”這塊硬骨頭。餘淵曾經在安徽省水利技術轉移中心工作過,對省內外先進水利實用新技術均有所瞭解。透過查閱資料,諮詢專家並反覆斟酌、比選後,他認為,在不影響30多戶居民房屋建築的前提下,只有泥漿泵清淤技術可行。

這項技術幾年前曾用於山區塘壩清淤,不需要大型機械,而是利用高壓水槍將淤泥衝散稀釋後,用專門抽排泥漿的水泵排出去,不僅技術成熟,而且經濟實用。

確定了疏通重要性和可行性,工作隊立即向壽縣劉崗鎮黨委、政府作了彙報。經劉崗鎮黨委、政府研究後,撥付了9。2萬元維修資金用於清淤疏浚。

經過20多天的緊張施工,短短的300多米渠道,清出淤泥2000多立方米,清理出來的大量磚頭、瓦片、碎石、酒瓶、衣服鞋子、塑膠桶袋等垃圾,足足裝了好幾車。

三義支渠的疏通,基本解決了三義街道以東、三義二級電灌站下游8000畝農田生產用水,涉及三義村2000多畝、塘面村6000多畝,惠及33個村民組、3000多人。

清淤後的三義支渠,經水利專家測量計算,過水流量基本滿足三義二級電灌站設計提水標準。這也為後期改造三義二級電灌站,解決上游7000多畝農業灌溉用水提供了先決條件。

“謝謝,謝謝,解決了困擾我們幾十年的難題……”水渠疏通後,當地村民給駐村工作隊員贈送錦旗的時候,緊握著餘淵的手連聲道謝。

“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題,是我們駐村工作隊的職責所在。”餘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