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淄區“新基礎教育”語文學科研討活動

臨淄融媒訊 10月17日,“新基礎教育”語文學科活動在實驗小學和太公小學舉行,“生命·實踐”教育學研究院孫元濤教授透過線上對此次研討活動進行了專題指導。區教研室副主任尤霞、語文教研員陳建霞老師,各核心試驗校校長、副校長、語文教師以及“新基礎”聯絡校的骨幹教師參與了此次活動。

實驗小學

上午,實驗小學劉曉晨和王媛媛老師分別執教研討課。

臨淄區“新基礎教育”語文學科研討活動

劉曉晨老師執教四年級《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劉老師圍繞這個單元的語文要素,從學生的學情出發來給學生搭建支架,指導學生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來概括主要內容,體現了教學評一致性,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臨淄區“新基礎教育”語文學科研討活動

第二節課王媛媛老師執教五年級《圓明園的毀滅》。王老師引導學生複習上節課學習的看圖、聯絡上下文、查詢資料等學習策略,本節課“用結構”來進行學習。課堂上材料補充及時且豐富,孩子們透過查詢資料,交流體會,感受文化的珍貴,增強了孩子們的愛國情懷。

臨淄區“新基礎教育”語文學科研討活動

區實驗小學語文團隊的郭凡老師和王海瑩老師直面問題,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和重建建議。核心試驗校和生態圈老師代表也分別進行了評課。

區教研室陳建霞老師肯定了年輕老師的進步和整個語文團隊的用心,就這兩節課堂,提出了“在語文的學習上,我們如何讓學生結合的大問題去思考、去探究?”“革命文化題材的課,我們怎麼講出語文味,怎麼落實語用、核心素養、實現以文化人”以及“引入文外資料來體會這個文章這種策略方法,課前應該有什麼成果,課中到什麼程度,老師的提升又能到一種什麼程度,才能把革命文化題材的課落實好?”三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臨淄區“新基礎教育”語文學科研討活動

孫教授結合對兩節研討課逐一進行了細緻點評並提出了重建建議。

對於《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孫教授肯定了劉老師的個人能力以及在課標分析及課文解讀方面下的功夫,同時指出:教師要敢於放手,給學生釋放的機會;要關注學情,導課和評價要切實而有效。孫教授還給出非常詳細的重建建議。

針對《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孫老師表揚了王老師的互動過意識和對話意識,並結合這一課回答了怎麼駕馭、使用的收集材料這一問題:要有方向、有目的地收集和使用,要為學生理解文字而服務。另外提出要尋找一切有效的機會培養學生的思辨性和邏輯性,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太公小學

下午的活動由臨淄區太公小學主辦,並由該校崔曉娜老師和崔函萌老師執教研討課。

臨淄區“新基礎教育”語文學科研討活動

崔曉娜老師執教的是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雪孩子》一課。曉娜老師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為基本依據,結合本班學生特點,以綜合單元主題、落實語文要素“默讀”為教學重點,引導孩子們在默讀中梳理課文結構,在反覆的吟詠中感受雪孩子善良、勇敢的高尚品質,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深刻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

臨淄區“新基礎教育”語文學科研討活動

崔函萌老師執教的《司馬光》一課是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函萌老師從題目入手,引導孩子體會文言文與現代文的不同,體會文言文“言簡義豐”的特點。同時,函萌老師結合三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特點,引導孩子根據具體語境理解詞、句、篇,並總結了根據重難點字詞理解文言文大意的方法。函萌老師引領孩子在閱讀和思考中體悟司馬光勇敢、機智、冷靜等美好品質,讓孩子們學有所思、學有所悟。

臨淄區“新基礎教育”語文學科研討活動

孫教授肯定了兩所學校對語文新基礎教育的高度重視和不懈耕耘,正是因為這種積極探索的精神,才讓教師們在一次次的磨課、講課、評課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併發揮了輻射帶動作用,使更多的學校和教師投身於語文新基礎課堂的研究與實踐中。

隨後,孫教授指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要注重深入挖掘文字的育人價值。解讀人物的品質要聯絡到具體的實際生活情景,在教學中養育學生的人格,鍛鍊其精神、提高其素養。其次,教師透過問題情景引導孩子們思考表達時,要注意不能為提問而提問,問題的提出應該是與學習任務群相連結的、有效的,才能避免低效的串聯交流,使每個環節有序遞進,充分提高師生互動的效率。同時,教師要注意在課堂教學中增強學生的語文思維,透過發散性問題、解決策略的梳理等環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思考中成長。

臨淄區“新基礎教育”語文學科研討活動

教以共進,研以致遠。臨淄小學語文教研組的所有教師將本著教學相長,互助共進的原則,在“新基礎教育”的薰陶下,繼續攜手並肩,保持初心,砥礪前行。

臨淄融媒通訊員 趙小翠 任瑋晨茜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