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悲白頭翁》比《春江花月夜》差在哪兒?境界!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訊息,說是到江西南昌,如果會背誦《滕王閣序》的話,可以免票登臨滕王閣,緬懷古人、欣賞江景,一時遊人如織。

也是的,最近所謂

“國學”似乎熱了起來,比如在酒桌上、在閒談中,經常有人似不經意地蹦出一句詩詞“四書五經”名句,立馬顯得高大上了。也有人就曾藉著酒勁問我:你,你會背《春江花月夜》嗎?搞得很難堪,我要衝口而出“會”吧,太不謙虛;說不會吧,也丟不起那人啊。哈哈——

會背《春江花月夜》的大有人在,但是能背誦劉希夷

《代悲白頭翁》

的卻不多。你先別說這首詩沒有名氣,我說出一句你聽聽: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熟吧?就出自這首詩。它與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同屬於樂府宮體辭,而且粗粗一讀,似乎差不多

《代悲白頭翁》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兒女惜顏色,行逢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誰覆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為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須憐半謝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開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人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

,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舊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

《白頭吟》是漢樂府

相和歌

·

楚調曲

相傳是卓文君聽聞司馬相如納妾所寫的一首決絕詩。《代悲白頭翁》用這個古調抒發了紅顏易老、韶華難再的感慨,非常切合題意,所以這首詩的題目在《全唐詩》裡作《代白頭吟》。《紅樓夢》黛玉的《葬花吟》襲此詩意,悽切哀婉,催人淚下。

全詩把

“桃李花”、“洛陽女兒”、“美少年”這些美好的意象,放置在暮春季節“歌舞地”中,直接給出風雨之後、青春散場的結局:“落花風”、“白頭翁”、“鳥雀悲”,感情基調是灰色的、悲觀的、頹喪的。

《代悲白頭翁》比《春江花月夜》差在哪兒?境界!

青春易老花易落

對此,詩人劉希夷也有所意識。

《唐新語》

記載,他年輕時就很

有文華,

喜歡做

宮體詩,

但是詩

的主

多表現

悲苦

情緒

不被當時有話語權的

接受

他寫下《代悲白頭翁》這句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之後,頗為後

,覺得這

句怎麼看都像一個

語(不好的預言)

石崇

白首同所歸

”一樣。於是又

作一聯: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寫完嘆息道

“這一

更像

語了

。然

死生有命,

難道一兩句詩能決定我的命運嗎?

”這首

不到一年

劉希夷被

人所殺

,似乎真是

“一語成讖”

孟棨

的《

本事詩

》對此事也有記錄,有所不同。劉希夷沒有說是讖語,只是覺得有些不祥之意

——其實也差不多。

反觀張若虛的詩,空靈溫潤、澄明達觀、開闊大氣;雖不可避免走向滅失,也會笑著走向終點

——怎麼像“英雄含笑上刑場”?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 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 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 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 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 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 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 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 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 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 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搖情滿江樹。

《代悲白頭翁》比《春江花月夜》差在哪兒?境界!

略有詩中之意

這裡不做詳細解析(

可以再做一篇文章)

,只從幾個主要方面

略作對比。

聲韻:

《春江花月夜》,兩韻一轉,

節奏分明,安步當車,從容向前。

“生”“明”兩個平聲韻後轉為“霰”“見”兩仄韻,然而又兩個平韻、再轉兩仄韻,讀來婉轉起伏,錯落有致。而後,長長八個平韻,最後歸為兩個仄韻,結句鏗鏘沉鬱,猶如向生命鄭重的禮讚。而《代悲白頭翁》轉韻隨意,少了些許“工匠精神”。

意象:

《代悲白頭翁》

26

個詩句只用到寥寥三幾個意象;而《春江花月夜》

36

句不但將“春”、“江”、“花”、“月”、“夜”反覆吟誦,迴環往復,一唱三嘆,餘音繞樑,嫋嫋不絕,而且引入“白雲”“青風浦”“江潭”“碣石”這些蘊含離情別緒的意象,真可謂“濃濃相思淡淡愁”。

情緒:

春江花月夜》的情感基調是超脫的、淡泊的、豁達的,它沒有鑽進苦悶中不可自拔,而是放眼茫茫宇宙,讓人類的生離死別都顯得那麼渺小,小兒女的恩恩怨怨、才子佳人的顧影自憐都顯得那麼可憐可笑。

意境:

春江花月夜》勾勒出一幅無垠的時空畫卷,天遠地闊,美不勝收,人在其間,不由得胸襟為之一暢,心緒為之輕揚。

哲思:

這首詩經由各種藝術手法,若無其意地探討了人我、生死、窮通、永恆和變化、個性與共性、相似與差異等哲學命題,讀著讀著,不覺對情感事物、人世滄桑看得開了、想得通了。

這就是境界!

張若虛與包融、賀知章、張旭號稱

“吳中四士”,也是空有名聲,仕途並不順利。

鄭處誨《明皇雜錄》雲:

“天寶末,劉希夷、王泠然、王昌齡、祖詠、張若虛、張子容、孟浩然、常建、李白、劉慎虛、崔署、杜甫,雖有文章盛名,皆流落不偶。”

人是群體動物(或者叫群居動物),

所謂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只有在群體當中才能顯現出自己的價值,也願意在特定的群體中找尋自我價值。

《代悲白頭翁》比《春江花月夜》差在哪兒?境界!

幾多失意人

張若虛和劉希夷在人生中都不得志,鬱郁心情終究要有所抒發,雖然最終表達效果大相徑庭,畢竟學識修養、個人性情、人生際遇各不相同,可以理解

,不能強求

。郭麒麟說郭德綱有錢的快樂他體會不到,郭德綱何曾體會到郭麒麟說這番話的快樂呢?

有人說,我並不想做什麼驚天動地的事,也不想引起別人的關注,就想過好自己的生活。但是,單純依靠自己,不依賴於社會分工和各類資源,人是很難生存下去的。即使有的人祖上開礦、家累千金,有資源、能生存,但是作為人類,還需要融入社會,不然跟大千世界的花蟲草木、土石泥水有什麼區別呢?從人的角度來認知,不能給其他物體或者生命留下印記或想念,這樣的生命是沒有價值和意義的。就像路邊一個小石子,它就那麼存在著,誰也看不上它、用不著它,甚至連被人一腳踢開的機會都沒有,是不是很慘?

你看史不絕書的隱士高人或者佛道名家,最終為人所知,甚至享有盛譽、百世

留名,

那都是主動干預世俗生活的結果。如果他們像路邊的一棵小草,生也寂寂、死也默默,恐怕一隻昆蟲、一隻小鳥也不會注意他們。一顆塵土、一粒沙石,一縷霧、一滴水,一根苗、一棵草,自榮自枯、自生自滅,跟別的人、別的物有什麼相干呢?

說回正題,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

·

吳聲歌曲》

舊題

除張若虛這首,

《樂府詩集》

還收

有隋煬帝二首

諸葛穎一首

張子容二首

溫庭筠一首

,他們的格調和意境,

不及張若虛

這首,有興趣的可以找來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