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061之《衛風·河廣》:遊子思鄉還是母親思念兒子?

《河廣》這首詩,只看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講述了一個身在衛國的人,思念著一河之隔的宋國,隋朝詩人虞世基也曾在自己的詩中寫過“相思嘆河廣,相望阻天垂”這樣的句子。

《詩經》061之《衛風·河廣》:遊子思鄉還是母親思念兒子?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誰謂宋遠?跂(qǐ)予望之。

這裡的“葦”指的是用蘆葦編的筏子,唐朝的孔穎達就曾解釋過“言一葦者,謂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筏然,非一根葦也。”這一節就可以理解為:誰說黃河又寬又廣的?一束蘆葦編個小船就可以渡過河去。誰說宋國距離遙遠的?踮起腳跟就能看到。

《詩經》061之《衛風·河廣》:遊子思鄉還是母親思念兒子?

誰謂河廣?曾不容刀(

通舠dāo,小船

)。誰謂宋遠?曾不崇朝(zhāo)。

誰說黃河又寬又廣?那麼寬的河怎麼就容不下一條小船。誰說宋國距離遙遠的?一個早晨就能到達。詩詞中的設問與誇張,也讓人感受到詩詞背後的深深思念之情。

《詩經》061之《衛風·河廣》:遊子思鄉還是母親思念兒子?

(衛國和宋國的地理位置)

有人說這是遊子在他鄉思念故國,也有人說這是一位身在衛國的母親,在思念著自己的兒子。因為詩中沒有對主人公身份的具體描述,所以這兩種解釋似乎都能說得通。根據《毛詩序》記載:“《河廣》,宋襄公母歸於衛,思而不止,故作是詩也。”結合到具體的時間和人物,個人也更認可這首詩是母親思念兒子的說法。

《詩經》061之《衛風·河廣》:遊子思鄉還是母親思念兒子?

宋襄公在歷史上以仁義著稱,他的父親是宋桓公,母親是宋桓夫人。宋桓夫人也是之前那篇《載馳》的作者許穆夫人的姐妹,衛國遭到戎狄入侵的時候,宋桓夫人也曾請求自己的夫君可以出兵拯救自己的故國,但被宋桓公拒絕了,

並以廢其正室之位相威脅。宋桓夫人執意助兄長復國,宋桓公一氣之下,將她遣送歸衛,並稱不準再進入宋國地界

,這也造成宋桓夫人和兒子的母子分離,甚至在宋桓公去世後也難以改變。

《詩經》061之《衛風·河廣》:遊子思鄉還是母親思念兒子?

如果這首詩是宋桓夫人所作,也就能解釋為什麼宋國“

近而易達

”,卻難以回去了,阻隔在宋桓夫人和兒子宋襄公之間的,不是空間上的距離,而是古代時期的禮儀秩序。宋襄公雖然貴為國君,但也不能隨心所欲,需要在國民面前樹立形象,以此來贏得人民的愛戴。如果把母親接回宋國,就是違背父命不忠父君,如果不接,就是對母親不孝,這樣左右為難的情況下,宋襄公後來在宋國修築了一個“望母臺”(位於河南省商丘

市睢縣

),

每逢重要時節必登此高臺,面向衛國行禮。

《詩經》061之《衛風·河廣》:遊子思鄉還是母親思念兒子?

我們現代人看宋襄公這種行為,可能會覺得有些“自欺欺人”,不把母親接到身邊贍養,只是修築一個高臺來顯示自己的“忠孝兩全”,實在有“沽名釣譽”之嫌。宋襄公在歷史上也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

讚美者認為他做人講究仁義誠信,具有貴族精神,批評者認為他虛偽愚蠢,“好名無實”。在與楚國的

泓水之戰中,更是以仁義自居,不願半渡擊之,最終落得個“仁義喪師”的下場,淪為千古笑柄。

《詩經》061之《衛風·河廣》:遊子思鄉還是母親思念兒子?

這首《河廣》是寫母親思念兒子,讓我想到了另外一首兒子思念母親的詩,也就是清朝詩人倪瑞璿的《憶母》:“河廣難杭莫我過,未知安否近如何?暗中時滴思親淚,只恐思兒淚更多。”

關於這首《河廣》,你是怎麼理解的呢?歡迎一起交流。喜歡請點個讚唄,你的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援。謝謝!

上一篇:

《詩經》060之《衛風·芄蘭》:少男少女的愛情詩還是諷刺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