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則心理學效應,哪一條深深影響過你?

10則心理學效應,哪一條深深影響過你?

投射效應

我們有時候無法接受自己內心一些“壞”的部分,比如傷害他人的想法、佔別人便宜、害怕被拋棄等等。當我們無法有效處理好自己這些特徵時,就會認為他人也一定會有與自己一樣的特徵,這就是“投射效應”。

小王總愛在背後說其他同事壞話,比如說小張懶,小李貪小便宜等等。他說的這些“壞毛病”其實是他自己內在的特點,所以每當其他同事出現類似行為,他就會特別敏感,並將小事放大化。

“越是深愛,脾氣越壞”,也是一種投射效應。越是親密的關係,人就越容易把內在的不安、焦慮投射給對方,最後又很容易造成“愛的越深,傷的越深”。

10則心理學效應,哪一條深深影響過你?

黑羊效應

一群好人欺負一個好人,其他好人卻坐視不管,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黑羊效應”。其中有這樣3個角色,什麼也沒做就無辜遭受周圍人攻擊的“黑羊”(受害者),以攻擊他人為樂的“屠夫”(施害者),目睹了“屠夫”攻擊“黑羊”卻沒有制止,慶幸自己沒有被捲進去的“白羊”。

小麗(黑羊)是一個在讀初中的女生,有癲癇病史,性格內向,在班級裡沉默寡言,沒什麼朋友。有一天,小美(屠夫)知道了小麗患有癲癇,立馬告訴了其他幾個女生,她們越聊越憤怒,一致認為小麗可能隨時發瘋,應該把她趕走。她們圍著小麗,罵她是個瘋子,讓她退學。小麗感到傷心和恐懼,眼淚止不住地掉了下來。班級裡其他同學(白羊)覺得小美她們太過分了,可她們也不想捲入其中,選擇了沉默。終於,在小美她們三番五次地謾罵中,小麗退學了。

這世上根本沒有真正的“好人”,每個人都是“壞蛋”,只是程度不同罷了。邪惡獲得勝利的唯一保證,就是善良的人們保持沉默。

10則心理學效應,哪一條深深影響過你?

霍布森選擇效應

17世紀,英國商人霍布森賣馬時,讓顧客自己挑選,但只允許挑選靠近門邊的那匹馬。可那門又小又窄,高大的馬根本出不來,因此只能選擇瘦小的馬。這樣不讓人有選擇餘地的現象,被稱為“霍布森選擇效應”。

“年輕人,躺平和內卷,你選哪一個?”好像你沒有選擇餘地,只能選其中一個。

10則心理學效應,哪一條深深影響過你?

鳥籠效應

心理學家詹姆斯送給他好友一個鳥籠,笑著告訴好友:“你將來一定會養一隻鳥”,好友不信。當他把鳥籠放在家裡一段時間後,真香事件發生了,他真的養了一隻鳥。這就是“鳥籠效應”。

老闆為了讓員工多做點事情,就會誇員工有奉獻精神。商家為了增加銷量,免費送代金券。有些人為了讓自己瘦下來,就買小碼的衣服。這些都是“鳥籠效應”,你不由自主就進入了“鳥籠”。被誇“懂事”,或許因為讚許你在情感上獲得了很大的滿足,更大可能是你思想進入了“懂事的鳥籠”。“懂事”成為了枷鎖,就會讓你一直懂事下去。

10則心理學效應,哪一條深深影響過你?

留白效應

1911年,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在盧浮宮被盜後,人們紛紛到博物館觀看原來掛過這幅畫的那面空牆。兩年過去了,博物館工作人員驚奇地發現,到博物館來看那面空牆的人竟然比過去12年間欣賞這幅畫的觀眾還要多一倍。這就是“留白效應”。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給對方留一些空間,反而能增加人與人之間的吸引力。

10則心理學效應,哪一條深深影響過你?

餓老鼠效應

1925年,美國科學家麥凱做了一個實驗,他把一群剛斷奶的幼鼠分為兩組,分別放在兩個不同的籠子裡餵養。A組每天都有充足的食物,能夠讓老鼠飽食終日。而B組每天只提供少量食物,故意讓它們餓著。實驗持續了6年,結果出人意料,A組的老鼠行動緩慢,並且壽命較短。B組的老鼠活動敏捷,壽命也比A組的長。在進行的免疫功能測試中,B組的老鼠也比A組的強。此後,科學家又擴大了實驗範圍,對魚、兔子、猴子等動物進行了類似的實驗,結果幾乎一樣。

“適當節制,發展良好;過度縱慾,早衰短命”,這就是“餓老鼠效應”。無節制的加班,無節制的刷手機,無節制的吃喝,都會陷入“餓老鼠效應”。“一點點希望是很好的,而巨大的希望是毀滅”,推遲滿足感,用自律“微餓”,對人生大有裨益。

10則心理學效應,哪一條深深影響過你?

手錶效應

如果你有一塊手錶,它能幫你準確地判斷和掌控時間。當你有兩塊時間不同的手錶時,反而會給你製造時間的混亂,這就是“手錶效應”。太多的選擇,只會讓人無所適從。人不能同時選擇兩種不同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念,否則你的內心就會陷入混亂。

10則心理學效應,哪一條深深影響過你?

眼淚效應

人們因悲傷而哭泣,而後心情舒暢,稱為“眼淚效應”。一個孩子哭了,大人們往往會立即去哄孩子讓孩子停止哭泣,甚至有的家長會嚴厲地制止孩子:“不許哭!”。其實,允許孩子哭泣比制止孩子哭泣更有效。人在遭遇傷痛時,流出的眼淚有利於人的身心健康。

10則心理學效應,哪一條深深影響過你?

野馬效應

非洲草原上有一種吸血蝙蝠,每當吸血蝙蝠叮在野馬身上時,野馬就會暴怒狂奔,可蝙蝠仍然能在野馬身上從容地吸飽血了再離開。不少野馬被蝙蝠的吸血過程中死去,動物學家發現,蝙蝠所吸的血量極少,根本不足以危及野馬的生命,野馬的死因是暴怒和狂奔。因為外在的挑戰,導致自己產生劇烈的情緒反應,危害自身,就是“野馬效應”。

10則心理學效應,哪一條深深影響過你?

墨菲效應

“怕什麼,來什麼!”逃課的那一天,往往會點名。考試沒複習的部分,經常出現在試卷上。交試卷前,修改選擇題答案,經常改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如果你心裡總想著壞的事情,它就會發生”,這就是“墨菲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