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為孩子的成績而焦頭爛額嗎?三招教你如何對待孩子成績問題

你還在為孩子的成績而焦頭爛額嗎?三招教你如何對待孩子成績問題

這幾天,看到鄰居小麗整天沒精打采。一問她才知道,原來這次他上四年級的兒子考試退步了,從第一名退到了第四名。她每天逼著兒子做卷子,天天學到12點,特別擔心孩子的學習,生怕看的不緊,成績落後,自己耽誤孩子的未來。弄得自己晚上休息時間不夠,白天還要工作,整天暈暈乎乎,精神狀態不佳。

相信你們也見過很多像小麗這樣的家長。尤其是孩子上了小學,學習壓力加大,家長每天緊緊的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生怕孩子考不上好的初中,家長緊張壓力大,休息時間不夠,心理身體都陷入惡性迴圈,導致自己情緒不穩定,經常衝孩子發脾氣。

戴維·珀金斯在《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中告訴我們:學習是為了激發孩子的興趣愛好,為未來的事業或者社會的需要而學習。分數並不是衡量孩子優秀與否的標準。真正優秀的孩子是能夠將他學習的知識轉化成技能和金錢,從而為這個社會服務的。如果父母每天都盯著孩子的成績,孩子的壓力會非常大,不僅不能改善自己的學習成績,還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那麼,過度關注孩子的成績會有什麼影響呢? 下面我們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一、過度關注孩子成績的影響

1。 成績下滑

第一個最明顯的影響就是孩子的成績不進反退。為什麼小麗每天廢寢忘食的盯著孩子做卷子學到深夜還會導致孩子成績下滑呢? 究其原因就是孩子休息時間不夠和上課效率不佳。小學生平均每人的睡眠都要在8個小時以上,這是孩子發育的生理需要。睡眠不夠就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等現象,最終會影響學習成績。而休息時間不夠又會導致孩子上課效率低。學習重點都是老師在課堂上面展示,孩子上課效率低,就無法跟上老師的步驟。所以會導致孩子成績下滑。

2。 喪失學習的動力

除了成績下滑之外,過度關注孩子成績還會導致孩子喪失學習的動力。 學習動力是孩子內心對學習的渴望,是他們的內在驅動力。但是如果家長都像小麗一樣,天天盯著孩子學習,還不讓睡覺,孩子會感覺壓力太大,從而覺得自己的困境都是學習帶來的,他會產生厭學的心理。這不利於孩子的長遠的發展。因為學習是一個人一生的事情,如果從小學就開始厭學,以後的初中,高中的學習更是難上加難。

3。 影響親子關係

除了以上兩個影響之外,過度關注孩子成績還會影響你們之間的親子關係。親子關係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家庭的和諧有愛是孩子一輩子的基石。但是如果你像小麗一樣,每天只盯著孩子成績,而忽視孩子心理健康和交流的話,你們之間的親子關係會變的岌岌可危。原因是孩子會認為你只在乎他的成績,而不是他。他只有考到好成績你才會愛他。慢慢的,你們會越走越遠。孩子長大後也會因為親子關係缺乏而影響自身對幸福的感知度。

你還在為孩子的成績而焦頭爛額嗎?三招教你如何對待孩子成績問題

二、三步法,幫你採取正確的態度對待孩子的成績問題

面對如此嚴重的影響,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來看待孩子的成績問題呢?

1。 正確的看待孩子的成績下滑,總結原因進行改善

首先,孩子成績下滑的時候,我們要總結丟分的原因並且制定好改善的策略。如果孩子平常學習成績很好,此次考試成績突然下滑,就像小麗家孩子一樣,從第一名一下子跌到了第四名,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卷子看一遍,錯的地方總結一下,然後跟老師交流,看看是題目的難度原因還是孩子最近學習狀態有所波動。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對策。這是面對孩子成績下滑,家長應該做的第一件事情。

2。 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讓他自主的去學習,藉以改善成績

總結完原因之後,我們還要想辦法激發孩子內在的學習驅動力。有了內在驅動力,孩子可以自主的進行學習,不用我們整天監督管理。小麗在孩子成績下滑後做的事情就是破壞了孩子的內在驅動力。整天盯著孩子容易讓他以為學習是大人的事情。他只要照著家長說的做就可以了。家長是萬萬不可以這樣緊盯著孩子的。我們應該引導孩子,比如告訴他學習是關係到他以後生活方式的事情,好的成績可以幫助他考上好的大學,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透過類似的談話或者故事,調動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3。 放鬆孩子緊張學習的大腦,以便以更好的態度學習

除了以上兩個辦法,第三個辦法就是要放鬆孩子緊張學習的大腦,以便更有效率的投入到學習當中。 在孩子學習成績下滑之後,我們要注意安慰好孩子,不要自暴自棄。可以休息兩天,找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讓孩子靜下心來玩兩天,這樣可以調整孩子低落的情緒。當孩子重新找回鬥志的時候,學習效率會更加高,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成績,早已經不是衡量孩子成功與否的標準了。現代社會,更注重的是知識轉化成技能的能力以及孩子體驗幸福的能力。父母對成績的過度在乎,只會適得其反。《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就是教給我們家長,孩子的學習應該是學習未知的領域,學習對將來有用的技能。而不是整天盯著那點考分。家長要將孩子的理想與學習結合起來,激發孩子內在驅動力,這樣的學習才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