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果園:望梅難止資本渴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螳螂觀察,作者 | 易不二

在休閒食品飲料領域,靠大單品打天下,並進入資本市場,已經被不少品牌論證成功了。

賣瓜子的洽洽、賣泡椒鳳爪的有友、賣六個核桃的養元飲品……都是成功案例。

近日,賣辣條的衛龍在經歷了3次遞表之後,也最終如願在香港聯交所主機板掛牌上市,坐穩了“辣條第一股”。

然而,手握青梅大單品,溜溜梅的母公司溜溜果園,自2019年向證監會遞交IPO招股說明書,欲登入資本市場,至今已然過去了三年,去仍沒傳出任何實質性進展。

倒是一句“你沒事吧,沒事就吃溜溜梅”的魔性洗腦廣告詞,直到現在還在梗梗相傳。

溜溜梅到底是“有什麼事”,還未能與資本市場結緣呢?

有野心,但不多

始於1999年的溜溜果園,在十幾年的發展歷程中一直專注於梅子品類,成為了集種植、研發、加工、營銷於一體的梅類零食全產業鏈企業。以青梅這一大單品,溜溜果園推出了清梅、西梅、話梅、烏梅、雪梅、梅凍等更細分的品類。

作為休閒食品大市場下的細分賽道,溜溜果園的先發優勢、全產業鏈模式、加之對消費者飽和攻擊的魔性廣告,成就了其在酸味休閒食品市場上的絕對領先地位。

尤其是2019年推出的梅凍品類,上市之初銷量便突破1。6億袋,被溜溜梅CEO楊帆稱為“溜溜梅的第二增長曲線”。

就在梅凍上市即爆款的這一年,溜溜果園啟動了加入資本市場的步伐,以求得更好的發展。

溜溜果園向證監會遞交了IPO招股說明書顯示,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2476。78萬股,募集資金4。94億元用於休閒食品生產基地建設、新品研發和食品安全檢測、營銷渠道拓展和品牌建設幾大專案。

與溜溜梅的資本野望交相輝映的是背後處於蓬勃增長狀態、利好品牌發展的休閒零食大市場。據《2022年中國休閒零食行業研究報告》顯示,近7年來,國內休閒零食市場每年的複合增長率均維持在11%以上。

在資本市場,靠著大單品成功躋身其中的休閒食品品牌,在已有眾多先例。

就在溜溜果園遞交招股說明書的這一年,深耕泡椒鳳爪這一細分品類的有友,結束了多年的IPO長跑,A股市場有了“泡椒風爪第一股”。至今,大單品泡椒鳳爪,仍然佔據了有友75%以上的營收。

資本市場的“前輩”洽洽,也是靠著葵花子系列產品,穩坐中國堅果炒貨行業“第一股”。並且,葵花子這一大單品,洽洽的市佔率位居行業第一,也是撐起了洽洽半壁江山的品類。根據洽洽的2022年半年報,葵花子系列產品上半年收入18。44億元,同比增長14。29%,佔營業收入比重68。86%。

遺憾的是,也想乘風而上的溜溜果園,哪怕把梅子單品做到了細分賽道前列,又以梅凍產品實現了產品形態革新,開創了青梅新吃法。但在2019年一直招股書遞交之後,至今卻下文全無。

有野心,但不多

同樣都是大單品依賴,為什麼溜溜果園卻還沒有像恰恰、有友等,跑出一個IPO呢?

核心問題還是在於梅子這一非主流零食品類帶來的多種侷限。

從消費端來說,不管是洽洽的瓜子還是有友的鳳爪,這樣的大單品,都是建立在中國人固有的消費習慣之上,且屬於上癮類食品。而溜溜梅縱然有傳統文化加身,但梅子從來就不是休閒零食裡的主流賽道。

這種情況下,洽洽、有友只要專注做出好吃產品,消費者就會趨之若鶩。但溜溜果園卻要從告訴培養消費者愛上吃梅子這一習慣開始。

培養消費習慣有多難?瑞幸做咖啡,在星巴克已經完成了一輪消費教育的情況下,還花了好幾個“小目標”請消費者喝咖啡,並且持續推陳出新改良口味,才慢慢跑出瞭如今的成績。而且咖啡還是“合法上癮”食品。

溜溜果園也努力培養消費習慣。不管是喊著“沒事兒就吃溜溜梅”的魔性營銷,造“66中國青梅節”,還是挖掘青梅傳統文化並借勢國潮,溜溜果園能走到如今細分賽道頭把交椅的位置,已經就是極限了。

就在溜溜果園衝刺IPO“石沉大海”之後,營收七成都靠小魚仔的勁仔食品於2020年成功上市;而2021年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的衛龍,也已於近日成功登陸資本市場,成為“辣條第一股”。

對比之下,尚且還需要進一步培養消費習慣,擴大人群覆蓋的溜溜果園,也只能獨自“酸”了。

當然,溜溜梅沒能撐起溜溜果園的IPO,還在於,在生產端,作為農產品的青梅,會受自然環境影響帶來產量與質量的不穩定。而梅子品類又佔據了溜溜果園業務收入85%以上的比例,這就會直接導致溜溜果園財務壓力大、核心競爭力不穩等情況。

比如在2017年,就出現過青梅因霜凍減產。量少價就高,溜溜果園卻不得不加高原料採購成本,來保證產量。

相對來說,同為農產品的葵花籽,對自然環境的要求會稍微“寬鬆”,當年種植當年就能結籽,不需要像青梅樹一樣需要3-5年的結果期,且平均畝產量也比較大。

成本不可控,企業必然會想辦法調和這一點。部分生產工序外包就成了溜溜果園順理成章會走的路子。從而,也必然要承受由此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的反噬。

而像恰恰洽就堅持採用成本更高的全產業鏈生產模式,將堅果種植、採摘、運輸、儲存、加工、包裝等環節全部在企業內部完成,從而規避了風險。

目前,黑貓投訴平臺上,關於溜溜梅的投訴還有186條,其中大多都是脹氣、發黴、異物等食安問題。

與此同時,溜溜果園賴以生存的梅類產品,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了良品鋪子、三隻松鼠這樣的多品類休閒零食品牌的業務線中。目前,詔安青梅已經成為良品鋪子擴充套件零食版圖、推動三產融合的特色產品了。

原本就不廣闊的市場,顯得愈發逼仄了。

更為嘆息的是,溜溜果園是與良品鋪子、三隻松鼠同一時期遞交的招股書,如今,他們早已在資本市場弄潮搏浪了,溜溜果園卻還沒有聽到資本的水響。

為什麼沒撐起一個IPO?

對於溜溜果園來說,未來成功IPO的希望依然在。

一方面,這來自於溜溜果園早期構建的“經銷+直營”的營銷網路體系,在傳統經銷渠道建立了較強的優勢。這就使得,在近年來艱難的大環境倒逼品牌全渠道發展的時候,溜溜梅能憑藉線下傳統渠道優勢,保持不錯的銷售勢頭。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4-7月內,溜溜梅整體銷售額同比增長55%,20家行銷單位全部實現增長,其中大部分地區增速高於50%;從渠道來看,550家經銷商實現增長,其中120家經銷商增長翻倍。

另一方面,由於零食行業整體品類太過分散,在新消費的語境下,以聚焦大單品、繫結品牌心智來影響消費決策,已經成為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詞。

就像從多品類走出來的三隻松鼠,如今已經走上了聚焦堅果品類的轉型發展之路。其中的核心邏輯,還是在於新品牌爆炸的豐富供給之下,只有聚焦核心品類,建立起強大的品牌心智,才會被消費者優先選擇。比如買辣條想到衛龍,買瓜子想到洽洽……

在這一點上,溜溜梅無疑已經佔據了能夠影響消費決策的強大品牌心智。

當然,即便如此,溜溜果園未來的路也難言輕鬆。

立於一個習慣不強、體量太小的品類,發展空間必然伸手可觸。即便是已經成功IPO的有友、洽洽,也陷入了增長困境。一旦出現了強勁的對手,護城河便岌岌可危。比如有友,從去年開始便已經出現明顯的“增收不增利”趨勢,並且市場份額還在被後起之秀王小滷瘋狂蠶食。

對於溜溜果園來說,聚焦青梅品類實際是由心智優勢的。但時至今日,溜溜果園在這條路上並沒有走得更為寬敞,關鍵還是在於,在其十幾年的發展歷程中,拿得出來的產品除了溜溜梅的系列梅子產品,就只剩下梅凍了。

溜溜梅此前也一直強調過,要做“青梅+”的專家型品牌。並且,在溜溜果園2019年衝刺IPO之際,就表示過“已開發出厚梅糕、梅凍等產品,正在研發梅醋、梅飲料、梅酒等相關產品”。

實際上,從溜溜果園的宣稱來看,“青梅+”不乏是一條打破大單品天花板的良好發展路徑。萬物皆可“梅”,全品類都能“酸”,相當於是以梅子風味囊括食品全品類。只要在任意賽道做出爆款,溜溜果園又將開闢出新的增長曲線。

然而,時至今日,除了梅凍跑出了市場規模,溜溜果園講給資本市場聽的其他產品故事,還無下文。

這也就不難理解,溜溜果園的IPO也無下文。

既然望梅難止資本渴,對於溜溜果園來說,“青梅+”的故事,落地動作得加快跟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