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社群養老服務站托起幸福“夕陽紅”

編者按:

從居住地步行15分鐘,是否有足夠的菜市場、閱讀室或咖啡館可供選擇?日常穿行的街道,是否有樹木可以遮蔭?什麼樣的城市空間更具魅力,讓我們願意流連?

人與建築,人與社群,人與市場,人與自然。每一關聯,都指向“美好生活”這一熱詞。

2021年8月,貴陽市入選全國首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同年12月3日,貴陽市印發《貴陽貴安“一圈兩場三改”規劃建設攻堅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計劃》明確提出,打造15分鐘生活圈,建立停車場、農超市場體系,推進背街小巷、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實實在在地給市民辦一些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事情。”

大大的城市裡,有無數小小的生活圈。一年來,貴陽市“一圈兩場三改”取得了階段性成就,在那些已被“圈住”和“改變”的生活裡,我們感知到了這座城市的人文溫度。

88歲的老人張齊近來總遇到些尷尬事。

買菜回來,進門換鞋時沒站穩,瞬間摔坐在地。恰逢家人外出,身邊又沒個扶手,他費勁折騰半天都站起不來,無奈之下只好撥打鄰居電話求助。

鬧鈴響起,是兒女設定的“吃藥”提醒。倒杯熱水,待放置溫涼,老人忽然發現藥盒空空,他不禁疑惑:這藥,是吃了還是沒吃?

“這樣的情況不止一次。”張齊和老伴都是退休教師,家住貴陽市觀山湖區長嶺街道會澤社群。

今年11月底,會澤社群養老服務站完成基礎裝修,養老服務站社工開始上門收集老年居民需求。當被問及生活中有何難處時,老人擺擺手,“社群服務都很好。唯一的難處就是,我們老了。”

衰老的降臨,讓很多人意識到,看似可控的生活,或許在某天也會瞬間失控。

貴陽:社群養老服務站托起幸福“夕陽紅”

養老服務站醫護給老人交代日常飲食注意事項

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貴陽市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30%,瀕臨聯合國釋出的“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14%即為深度老齡化”紅線。

2021年4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在例行新聞釋出會上表示,目前我國養老呈現“9073”的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養老,7%左右依託社群支援養老,3%入住機構養老。

張齊顯然屬於90%。客廳一大面牆是書架,分門別類地放置著他多年來愛讀的書籍。他喜歡獨享生活空間與精神世界,也期待自己可以得到更專業化、人性化的養老服務。

貴陽市在打造“15分鐘生活圈”行動中,就重點關注到這90%的居家養老群體。以觀山湖區為例,截至目前,共有50多家社群養老服務站正在建設。

貴陽:社群養老服務站托起幸福“夕陽紅”

觀山湖區民政局工作人員上門走訪轄區內老年人

與此同時,觀山湖區民政局在轄區內3個鄉鎮及7個街道開展了養老服務情況調查,有過半的老年受訪者表示,希望社群建立食堂,有償提供三餐,甚至能為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安排科學合理的膳食。

“我們正探索‘老有所養’的最佳方式。”觀山湖區民政局局長劉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社群養老服務站將採用“公建民營”的方式,為社群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醫、助託、助樂與上門探望的“七助一探”服務,“這也是我們對養老服務站運營維護的考核標準。”

其中,最易推進的為“助餐”與“助樂”。除了籌建食堂社群,養老服務站大都劃分好棋牌室、閱覽室、電腦室、保健室、放映廳等功能區,下一步購置好相關設施後,就可供老人們免費享用。

貴陽:社群養老服務站托起幸福“夕陽紅”

養老服務站醫護上門為老人量血壓

長嶺街道上寨新苑社群的李女士對“助急”和“助醫”服務比較期盼。李女士平日工作忙,87歲的父親常獨自在家。每當看到來電顯示是“爸”的那一刻,她心就會緊起來,“最擔心父親摔倒無人管護,或是急性發病。”

而對於“助浴”服務,包括李女士父親在內的大多數老人表示“那多不好意思”。

一位在貴州養老服務行業工作7年的護理人員說,經濟條件好的老人會選擇上門保潔、喂餐等服務,但從未有老人接受“助浴”。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持之以恆的努力。”會澤社群養老服務站負責人梁旭跟其團隊強調,定期上門探望社群裡的老人,就是不斷建立信任的過程。要從陪老人聊天做起,為他們量血壓、測血糖,再試著為他們修剪指甲、整理頭髮。等到社工與老人們相處得跟親人一樣,或許未來某一天,會有老人主動提出“幫我洗個澡吧”。

本網記者:李思瑾 吳蔚

(多彩貴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