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容易早產的媽媽有這些特徵

每個孕媽媽都希望有個健康的寶寶

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

早產甚至流產卻屢屢發生

據報道,早產兒的發生率為5%-18%

近年來,我國的早產發生率約為7%

並呈逐年上升趨勢

孕晚期,突然陰道流液、腹脹

科普 | 容易早產的媽媽有這些特徵

小蔚今年30歲,懷孕28+3周時夜裡感覺陰道流液伴腹脹,急匆匆趕到醫院。醫生給小蔚查體後告訴她,胎膜破了,宮口開大了,寶寶要出來了。因為孕齡不足,寶寶出生後需要搶救,並且存在遠期預後不良等風險。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小蔚和愛人萬分糾結,但最終還是願意試一試。好在經過彭婷主任早產團隊的救治,小蔚順利分娩,寶寶也第一時間得到了搶救,在新生兒科的積極救治下,闖過了一道道“生死關”。

但不是每一次早產、流產原因都是這麼明確,往往需要醫生抽絲剝繭,儘快找到原因,否則悲劇就可能會發生。

褲子全被血浸溼,險些流產

科普 | 容易早產的媽媽有這些特徵

孕18周的路路到醫院急診的時候,褲子已經被血浸溼了一片。而早在2016年,她就因為16周胎膜早破流產,這一次就更加焦慮。急診檢查陰道窺視:見較多積血,見一枚血塊,大小約5*4cm。而胎膜早破的試紙也呈陽性反應。但是不是胎膜早破,醫生決定先等等超聲的情況。在給路路開通靜脈補液並觀察出血已經基本停止的情況下,超聲評估可以開始了。結果,超聲提示有胎盤低置狀態。

胎盤低置狀態出血會引起檢測的混雜,引起胎膜早破假陽性。也許路路還有機會,是不是可以邊觀察邊積極保胎?

然而,真相沒那麼簡單!

透過進一步檢查發現,胎盤低置狀態是出血的原因,但可能導致流產的危險因素卻是因為路路有免疫的抗體、代謝及易栓的問題。在杜美蓉主任生殖免疫團隊與彭婷主任早產預防團隊的緊密配合下,應用免疫抑制劑和抗凝治療,出血停止,血糖平穩。儘管中間也有些許波折,但一路保胎下,路路總算熬到了33周。雖然也是早產,但是已經比預期好太多了。

每一次的早產甚至流產,對一個家庭來說都是巨大的考驗,發現高危孕婦及早干預,是預防早產、規範診治,保證母嬰健康的關鍵。

容易早產的媽媽有哪些特徵?

符合以下情況任意一條,都屬於早產的高危人群,需要進行早產預防諮詢。

流產≥2 次

既往妊娠早產

雙胎或多胎妊娠

低齡或高齡孕婦(年齡<17 歲或≥35 歲)

輔助生殖技術助孕

有宮頸手術史

多次宮腔手術史

BMI≤18。5 kg/m2; 或者孕前體重<45kg

妊娠間隔過短(<6 個月)

存在子宮畸形(先天性子宮畸形、巨大/多發/粘膜下子宮肌瘤)

妊娠合併免疫性疾病(抗磷脂綜合症、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心理問題(情緒容易焦慮或者抑鬱)

以及其他任何有早產高危風險的孕婦

容易早產的媽媽都有哪些前兆?

早產症狀與足月先兆臨產症狀類似,可以有以下幾點表現:

腹部墜痛,與月經痛類似;剛開始是不規律的宮縮,陣發性;多伴有腰痛;陰道或盆腔壓迫感;陰道黏液分泌物,可以呈粉紅色或有少許血性成分;點滴少量出血。

早產寶寶存活機率大嗎?

早產兒能否存活、存活的好不好,和早產兒的孕周和體重密切相關。

根據一項資料,妊娠22周時,不管體重多大,嬰兒預計存活率為2%-3%;妊娠24周後,嬰兒存活率為31-78%;妊娠25周後,嬰兒存活率為50-85%;隨著孕周和胎兒體重的增加,存活率也會明顯提高。

當然,活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其實父母最關心的還是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也就是腦癱問題。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早產兒的存活率提高,神經系統發育也一併得到改善。

目前,在我院28周前出生並救治成功、健康成長的超早產兒案例很多。積極防治早產、流產,提前干預,找到原因,是提高早產兒存活率的關鍵因素。

紅房子早產預防門診

成立早產預防專病組,對有早產高危風險的孕婦,進行統一規範化全孕期管理,同時制定個性化的早產預防監測和診治流程,能有效改善母兒預後。

門診時間:週一和週四全天(兩院區)

門診地點:楊浦、黃浦院區產科門診區域

醫生團隊:

楊浦院區:彭婷主任醫師團隊、李瑞霞副主任醫師

黃浦院區:劉海燕副主任醫師團隊

多學科團隊配合指導:新兒科、生殖免疫科、婦科

預約方式:

關注“紅房子醫院患者移動服務平臺”微訊號—選擇左下方的導診—點選預約掛號—選擇院區—選擇早產預防門診。

掃碼預約

撰文:李春波、李瑞霞

原標題:《科普 | 容易早產的媽媽有這些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