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的訊號:為什麼都愛圍觀別人家的戀愛?

心動的訊號:為什麼都愛圍觀別人家的戀愛?

昨晚,《心動的訊號》第二季最新一期在騰訊影片更新,該綜藝是一檔以韓國《Heart Signal》為原型的都市男女戀愛社交推理真人秀節目。

心動的訊號:為什麼都愛圍觀別人家的戀愛?

《心動的訊號》第一季播放量突破8億次,多次登頂微博話題榜單榜首。第二季開播以來同樣吸引了大波粉絲,紛紛鎖定了“氧氣CP”、“氣泡水CP”、“天意CP”。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為何明明是別人家的戀愛,觀眾卻樂此不疲地沉迷於被撒狗糧?

心動的訊號:為什麼都愛圍觀別人家的戀愛?

圍觀時代下的真人秀:觀察類的慢綜藝佔據上風

今天的人們開始嚮往慢節奏、慢生活,而這種期待會反映到收看電視綜藝觀眾的審美取向上。面對生活壓力,作為綜藝節目的主流收視人群 ,大部分的年輕職場人士希望放慢腳步,去感受最為真實的生活。

因此,在綜藝節目的追求上,希望能逃離都市的喧囂 ,將“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為現實。

於是有了《中餐廳》、《嚮往的生活》這類慢綜藝的誕生。

心動的訊號:為什麼都愛圍觀別人家的戀愛?

心動的訊號:為什麼都愛圍觀別人家的戀愛?

慢綜藝主要有三個特點——

一是用一種無任務的節目模式儘可能地去體現“真人秀”中“真”的本質。

這裡的“真”表現在兩方面,既是節目理念追求的迴歸本真,又是參與嘉賓所表現的行為之真。

在《心動的訊號》中,八位素人男女除了偶爾需要完成一些為了推動情節發展的小任務以外,其他的交往基本上都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再加之都是素人嘉賓,讓節目的“真”離觀眾更近一步。

二是用固定MC的符號化建構再現現實圖景。

在《心動的訊號》中,八位素人男女都有各自鮮明的特點,觀眾總能找到一些代入感。

三是用“人情”化的展現迎合觀眾的需求,

在小屋中素人嘉賓面臨的與同性和異性的交往問題,同樣也是觀眾在生活過程中必定會遇見的問題。中間存在著許多複雜的“人情”之道,而素人嘉賓的處理方式往往會引發大家的熱議。

《心動的訊號》不僅是一檔慢綜藝,更是一檔戀愛觀察類的慢綜藝。與《非誠勿擾》等“快速選擇”的婚戀節目相比,這類戀愛觀察類綜藝著重體現戀愛的過程,重視打造一種

“沉浸式的劇情鋪展”

讓觀眾在不知不覺融入到節目的劇情之中,與節目中的素人一起體會愛情的追尋和抉擇。

《心動的訊號》中存在兩種場景——四對素人男女在同一個小屋中的日常交往場景,和演播室中的明星嘉賓與心理學專家組成的心動偵探團對這四對素人觀察的場景。無論是哪種場景,重點在於“觀察”。這種“觀察”不僅僅是指觀眾對節目中的四對素人男女的觀察,同樣包含了嘉賓們在演播室對這四對素人男女的觀察以及觀眾對演播室嘉賓的觀察。

心動的訊號:為什麼都愛圍觀別人家的戀愛?

在《心動的訊號》節目中,觀眾一邊能夠觀看八位素人在交往互動過程中火花的碰撞,一邊觀看演播室中明星們的評論甚至由一些情節所帶來的有感而發。

比如在上一期的《心動的訊號》中,楊丞琳針對男二看見女一和男三一起吃麵而吃醋發表感慨,透露自己和李榮浩之間沒有過因為類似事情而爭吵的情況。

首先吃醋是情侶間常發生的事情,這樣的場景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其次楊丞琳作為明星透露自己的情感方面的小隱私,又能極大程度滿足吃瓜群眾的八卦心理。

心動的訊號:為什麼都愛圍觀別人家的戀愛?

心動的訊號:為什麼都愛圍觀別人家的戀愛?

被圍觀的素人們迫不及待地自我呈現,同時戀愛觀察員們的積極同步解說,這讓觀眾的圍觀變得更加坦然。

他們鼓勵觀眾觀看、評價、討論、猜測,甚至主動參與推動新的劇情,

以證明“圍觀”這件事情本身的正當性,並幫助把它塑造成一種值得更多公眾共同參與的娛樂消費形式。

在“私人領域”公共化的當下

,《嚮往的生活》、《拜託了冰箱》、《妻子的浪漫旅行》

等綜藝透過用一種獨特的視角來掀開明星的後臺生活的一簾。

就像《拜託了冰箱》,從冰箱這種比較私人的物品入手,透過開啟不同明星的冰箱,觀察冰箱裡面的物品,由物及人,聊明星的人生經歷。

而《心動的訊號》本身作為一個戀愛類觀察節目,男女之間的交往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較為私密的事情,而作為明星觀察團中的明星,也會被這些場景觸動而爆料一些自己類似的情感經歷。

因此,觀眾在這裡相當於處在一個上帝視角,一方面圍觀素人嘉賓之間的交往互動,一方面又在圍觀坐在觀察室中的明星觀察員的表演。

心動的訊號:為什麼都愛圍觀別人家的戀愛?

反轉與矛盾:放大細節下的素人版偶像劇

一個好的綜藝少不了後期的參與。比如《拜託了冰箱》的“後期”被網友稱為史上最牛後期。“後期”是後期製作的簡稱,是指在拍攝之後將一些片段鏡頭剪輯到一起,適當加上一些特效的工作人員。

心動的訊號:為什麼都愛圍觀別人家的戀愛?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在上世紀30年代指出

,我們進入了“世界影象時代”,他認為“從本質上看來,世界被把握為影象了”。

而如今的綜藝節目其實正是一些後期剪輯製作後的成果。

在《心動的訊號》中,八位素人男女之間互動的細節被放大。無論是第一季還是第二季中,廚房成為矛盾的中心——誰和誰一起做飯、飯桌上的互動、吃飯時座位的選擇都成為鏡頭關注的重點。通過後期的剪輯,可以讓一些矛盾放大。

比如在新一季的《心動的訊號》中,男二和男三共同追求女一,在節目中給了許多男二與男三爭鋒相對的鏡頭,於是有了“動物園好玩嗎?”、“泡麵好吃嗎”、“她不會喝酒”、“不,她可以喝氣泡酒”這一系列的似乎只有偶像劇中才會出現的名場面。

“兩男追求一女”或者“兩女追求一男”的三角關係常常是偶像劇中慣用的模版,有矛盾衝突才能夠推動劇情的發展。同樣在戀愛真人秀中,也需要一些矛盾和衝突來推動素人男女之間關係的發展。

心動的訊號:為什麼都愛圍觀別人家的戀愛?

但是這樣看似非常套路化的偶像劇情節,卻仍然會吸引觀眾的注意。很大一部分與嘉賓的素人身份有關,

一方面這與觀眾對全明星真人秀產生審美疲勞有關,另一方面素人的真人秀可以從內心深處引起觀眾共鳴。

觀眾可以透過這種“鏡子式”的節目感受男女之間情愫萌芽之處的那份心動。正是因為他們的素人身份,給觀眾更加強烈的真實感。觀眾們看著他們之間的“虐與甜”,彷彿是自己在親歷這樣的酸甜苦辣。

真人秀來自於生活,素人更是來自於生活,因此,素人真人秀能更好地反映生活。在《心動的訊號》中,“心動小屋”就是一個處處體現生活氣息的理想的居住環境,

其一是讓素人嘉賓純粹自然地融入節目,其二是弱化觀眾觀看節目時的隔膜感,其三是用這樣理想的房子能夠讓男女之間的這份心動更加美好。

心動的訊號:為什麼都愛圍觀別人家的戀愛?

在這個小屋之中,透過播放8位男女之間相處的日常生活——有心動、有溫情、有爭執、也有心機。其實也就是折射青年男女之間相處的平常細節,引發觀眾對愛情的思考。同時由於這八位素人男女之間的人際關係、感情發展的強烈不確定性和戲劇性,他們之間情感的發展也成為了觀眾特別關注的地方。

心動的訊號:為什麼都愛圍觀別人家的戀愛?

“CP文化“的應運而生:用理想愛情的圖景填補感情漏洞

在上一季《心動的訊號》中,形成了“西紅柿CP”、“天選CP”這些組合。而這一季的《心動的訊號》在開始之初就形成了“氧氣CP”、“天意CP”、“氣泡水CP”的粉絲團。

心動的訊號:為什麼都愛圍觀別人家的戀愛?

作為近年的網路熱詞之一,CP出現的花樣層出不窮,“熒幕CP”、“國民CP”等紛紛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簡單來說,CP泛指一切人物配對關係。最早的CP可以追溯到當時胡歌與霍建華的“是胡不是霍”CP組合。

2015年是CP文化在國內大爆發的一年。

隨著戀愛真人秀《我們相愛吧》和電視劇《琅琊榜》的播出,CP話題成為網友討論的焦點。綜藝節目和影視劇紛紛試水“CP模式“,打造一對對CP進行捆綁營銷,為節目宣傳造勢,

“CP經濟“應運而生。

無論是《心動的訊號》還是最早的《我們相愛吧》等綜藝,都是在節目中樹立一對對“假想CP“。在中國傳統的婚戀觀裡,愛情是隱晦、莊重的,“假想CP”真人秀節目顛覆、重構了戀愛觀——愛情是可以被圍觀、表演和生產的。在《心動的訊號》中坐在觀察室的戀愛偵探團們,其實是以一種KOL的姿態來鼓勵大家一起去圍觀。

心動的訊號:為什麼都愛圍觀別人家的戀愛?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情感生活越來越複雜,婚戀觀和人生觀、價值觀多樣化,再加上高強度的生活節奏使得當代人獨處時間長,

許多人表示更願意一個

人生活,

“單身狗”也正在成為一個

社會符號。

這類戀愛觀察類綜藝的出現,給了年輕人透過圍觀聞一聞戀愛酸臭味的機會,透過鎖定CP來填補了其感情漏洞。

CP文化營造了一種浪漫歡快的愛情文化,為大眾建構了一副理想愛情的圖景,節目建構來一個亦真亦假的愛情世界,

浪漫愛情劇的敘事,同時又帶有一些現實世界愛情的寫實;嘉賓在真情流露和演戲之間的真假界限極其模糊;

而觀眾同時也透過圍觀別人的愛情以此來投放自己的感情,享受虛擬的快感和自我滿足。

心動的訊號:為什麼都愛圍觀別人家的戀愛?

CP文化的盛行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

一方面,它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大眾對理想浪漫愛情的嚮往。

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中認為:“消費社會的生活越來越具有符號化的特徵,人們不再是單純地對商品的消費,更多地是對商品所賦予的符號價值的消費,而獲得各自的身份認同。”

觀眾們鎖定了“天意CP”、“氣泡水CP”等男女CP,是因為他們的愛情是一種浪漫的理想化的愛情。即使觀眾明知CP組合之間的情感是虛假的,人們還是喜愛CP組合,是因為他們將其作為美好的愛情的投射。來慰藉現實中求而不得的落差。

心動的訊號:為什麼都愛圍觀別人家的戀愛?

另一方面,“CP文化“帶有很大的娛樂色彩,媒介的娛樂化傾向客觀上有利於“CP文化”的傳播

媒體對“CP文化”的傳播,雖然是為了滿足受眾的需要,但根本上還是為了追求市場經濟利益。在“注意力經濟”時代,媒體不可避免地選擇一些快感刺激的內容以最大限度地吸引人們的眼球。

戀愛觀察類綜藝作為一個綜藝的升級版出現,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快節奏的當下,人們懶得去體驗愛情、懶得去評論,於是就有了觀察類綜藝讓我們與嗅一嗅戀愛的酸臭味,去聽一聽kol的評論。雖然作者鼓勵大家多去自己親身體驗,但不可否認這類節目還是蠻有趣的。這樣的酸臭味還是挺好聞的~

心動的訊號:為什麼都愛圍觀別人家的戀愛?

【本文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