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劇漫分離”的《長歌行》,為何又在劇中頻繁使用PPT動畫?

由迪麗熱巴、吳磊主演的古裝劇《長歌行》近期正在熱播中,改編自畫家夏達的同名漫畫作品,口碑卻有些褒貶不一。

強調“劇漫分離”的《長歌行》,為何又在劇中頻繁使用PPT動畫?

其實早在2015年,《長歌行》就已經被購買了影視版權,然而直到2020年3月份才正式開機,時隔一年便匆忙上線。

《長歌行》漫畫於2012年開始發行單行本,在連載期間就已經收穫了許多讀者的關注,畫風自然又帶有明顯的特點成為了廣獲好評的原因。

強調“劇漫分離”的《長歌行》,為何又在劇中頻繁使用PPT動畫?

由於版權問題,夏達早已終止了《長歌行》的連載,如今依然沒能看到漫畫版的大結局,這在讀者心裡一直是一個遺憾。

在劇版《長歌行》開播之後,由於選角不貼合原著漫畫的聲音太廣泛了,於是演員粉絲只能強調“劇漫分離”。

強調“劇漫分離”的《長歌行》,為何又在劇中頻繁使用PPT動畫?

這個意思便是劇情和人設大部分OOC都沒有問題,不要拿原著的畫風和設定來相提並論,劇是劇,漫是漫,要分開來看待。

其實這樣的言論,在每一個大IP改編中都能看到,為什麼於《長歌行》中看起來卻十分欲蓋彌彰呢?

強調“劇漫分離”的《長歌行》,為何又在劇中頻繁使用PPT動畫?

在漫畫的設定中,李長歌雖然身上有回紇人的血統,但是本身長相偏漢人,而且玄武門事變時只有14歲,可以說演員迪麗熱巴身上應該沒有哪一個方面與李長歌相似了。

強調“劇漫分離”的《長歌行》,為何又在劇中頻繁使用PPT動畫?

男主角阿史那隼則是純正血統的契丹人,妥妥的一個草原猛男,即使吳磊在劇中展示了一身腱子肉,可穿上衣服時仍然充滿了違和感。

強調“劇漫分離”的《長歌行》,為何又在劇中頻繁使用PPT動畫?

畢竟選角不合適已經成為了《長歌行》最大的硬傷,沒有強大的粉絲濾鏡和信念感,應該都沒辦法讓觀眾將其與漫畫聯絡在一起。

強調“劇漫分離”的《長歌行》,為何又在劇中頻繁使用PPT動畫?

最終劇漫分離其實是最好的方法,觀眾就當一個全新的故事來看,還是會有不錯的觀劇體驗,然而劇中頻繁地使用PPT動畫,卻又每時每刻地在提醒觀眾:《長歌行》是一部漫畫改編劇。

強調“劇漫分離”的《長歌行》,為何又在劇中頻繁使用PPT動畫?

片頭曲中使用還算正常,然而劇中一到需要外景的地方,或者戰爭的大場面就用動畫來替代,怎麼看都像懶得拍出這些內容。

強調“劇漫分離”的《長歌行》,為何又在劇中頻繁使用PPT動畫?

這並不是美曰其名的“創新”,要想開闢一條新路,則意味著以前從來沒有這麼做過,可實際上很多影視劇中都有過這樣的嘗試。

強調“劇漫分離”的《長歌行》,為何又在劇中頻繁使用PPT動畫?

只不過在那些作品中,動畫的出現一般用來作為過渡、轉場或者介紹人物,並不會拿來替代原劇中本應該出現的場面。

強調“劇漫分離”的《長歌行》,為何又在劇中頻繁使用PPT動畫?

於是才讓《長歌行》的“劇漫分離”看起來更像是欲蓋彌彰,既然有人說選角不合適,那就照著演員來畫,這樣看起來就不會違和了。

強調“劇漫分離”的《長歌行》,為何又在劇中頻繁使用PPT動畫?

《長歌行》的所有內景佈置能明顯看出是在棚中拍攝,大部分都是如今古裝劇中常見的地方,一出到外景不是綠布就是動畫替代。

強調“劇漫分離”的《長歌行》,為何又在劇中頻繁使用PPT動畫?

甚至還有真人和漫畫的摳圖結合,如果這也算創新的話,那確實挺新穎,然而既然拍成了影視劇,還是應該給觀眾呈現出真人拍攝的場面吧?

強調“劇漫分離”的《長歌行》,為何又在劇中頻繁使用PPT動畫?

不然邀請真人演員來演繹的意義在哪呢?這個問題早在2017年播出的《孤芳不自賞》中就被提出來了,與《長歌行》一樣,這兩部劇都是由華策影視出品。

強調“劇漫分離”的《長歌行》,為何又在劇中頻繁使用PPT動畫?

《長歌行》播出後,還有很多經常追劇的觀眾表示,想給當年的《孤芳不自賞》道個歉,至少鍾漢良與楊穎是真的演了,只不過摳圖太嚴重,導致畫面極其違和。

強調“劇漫分離”的《長歌行》,為何又在劇中頻繁使用PPT動畫?

《長歌行》則是壓根沒有演,直接用了動畫來代替,在“偷懶”方面,還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

“流量+IP”是華策這些年的慣用套路,《有翡》《長歌行》走的都是這樣的路線,佔盡了噱頭,卻沒辦法讓觀眾心服口服。

強調“劇漫分離”的《長歌行》,為何又在劇中頻繁使用PPT動畫?

吹到天花亂墜,也不過只是一部尚且及格的影視劇罷了,沒必要在挽回口碑和路人盤上做太多努力了。

而且《長歌行》上線一週之後,播放量僅破4億,在資料上比不過《有翡》,要想成為第二季度的爆款劇有點難,上星收視率剛到0。1,更是展現了其實沒什麼路人緣。

強調“劇漫分離”的《長歌行》,為何又在劇中頻繁使用PPT動畫?

那麼對《長歌行》買賬的到底是誰呢?答案應該一目瞭然吧,“流量+IP”在這幾年確實吃香,然而當潮水退去,剩下的又是什麼?這個問題暫時還沒有答案,就等時間來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