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新房,最高補貼1萬!又一城出手了

繼鄭州、南京下調首付,武漢限購放鬆,佛山全面取消限購後,本週各地樓市政策仍在持續放鬆。

山東萊州:購新房最高補貼1萬元

根據“萊州住建”釋出的訊息,為促進萊州市房地產市場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近日,萊州市接連出臺多項重磅舉措,利好房地產市場與民生安居。包括髮布《關於進一步促進萊州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成立萊州市房地產業協會、全面啟動房地產整頓等。

買新房,最高補貼1萬!又一城出手了

根據新政,萊州市實施階段性購房契稅補貼,自2022年11月1日起至2023年6月30日前在萊州市購買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商品住宅(以合同網籤備案時間為準),且在2024年6月30日前足額繳納契稅的購房者,可享受購房契稅補貼50%政策。

同時,萊州市實行個人購房補貼,自2022年11月1日起至2023年6月30日前,凡在萊州購買並已辦理網籤備案新建商品住宅的個人,給予商品房網籤備案合同價1%的個人購房補貼,最高不超過1萬元/套。

除此之外,萊州市還深入開展“手拉手”精準營銷活動、最佳化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措施、設立線上房地產交易超市等共計16條亮點舉措,切實激發房地產市場活力。萊州市住建局還透露,今年12月1日起,將利用5個月時間,集中開展萊州市房地產市場秩序專項整治行動,全力維護全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杭州:公積金貸款“認房不認貸”

12月13日,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發布關於調整住房公積金貸款政策的通知。

買新房,最高補貼1萬!又一城出手了

根據最新通知,為進一步發揮住房公積金信貸作用,支援繳存職工合理的住房需求,杭州市住房公積金貸款有關政策進行了如下調整:

一、職工家庭名下無住房,無住房貸款記錄或有商業性住房貸款記錄且相應貸款已結清,為改善居住條件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普通自住住房的,執行首套房政策,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30%。

二、職工家庭名下擁有1套住房,或無住房但有住房公積金貸款記錄且相應貸款已結清,再次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普通自住住房的,執行二套房政策,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40%。

三、職工家庭名下擁有兩套及以上住房或未結清住房公積金貸款的,不得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

四、調整實施範圍為購買所處上城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蕭山區、餘杭區、臨平區、錢塘區、富陽區、臨安區的普通自住住房。

五、本通知自2022年11月28日起施行。合同網籤時間在2022年11月11日及以後的,按本通知規定執行,新建商品房以商品房網籤買賣合同簽訂時間為準,二手住房以房屋網籤轉讓合同簽訂時間為準。2022年11月11日前已完成合同簽訂的,按原政策執行。

房地產銷售壓力仍存

此外,據多家媒體報道,南京近日傳出再放鬆限購的訊息。其中,財聯社報道南京市限購區(建鄴區、秦淮區、玄武區、鼓樓區)內有2套房產的家庭,可在江心洲、秦淮區南部新城、玄武區紅山新城、鼓樓區幕府創新城四地範圍內購買第3套房。且已有購房者開出購房證明。

不過截至目前,並未看到公開的相關政策的通知檔案。此前12月8日,南京部分銀行曾對二套房商業按揭貸款政策做出調整,購房者結清首套房貸款的,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三成;未結算首套房貸款的,購買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四成。

各地樓市調整政策頻出下,房地產市場銷售壓力仍存。

克而瑞研究中心資料顯示,11月,百強房企銷售規模環比微降0。3%,同比下降25。5%。中指研究院資料顯示,11月重點100城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環比延續10月的下降態勢,同比降幅接近30%。從企業端來看,1-11月,百強房企銷售總額67268。1億元,同比下降42。1%。

二手房交易市場同樣遇冷。中指研究院報告顯示,根據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百城價格指數,2022年11月,百城二手住宅均價環比下跌0。21%,已連續7個月環比下跌。環比來看,十大城市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一漲九跌,唯一上漲城市為上海;下跌城市中,南京環比跌幅最大,為0。72%;同比來看,十大城市二手住宅價格同比四漲六跌,杭州同比漲幅最大,為4。00%,深圳同比跌幅最大,為3。96%。

浙商證券研報表示,南京、廈門、佛山等重點城市最佳化需求端政策,對全國樓市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標誌意義,未來核心城市在降低首付比例、最佳化限購政策方面仍有空間。隨著全國防疫政策持續調整,短期內對二手房成交較新房成交或具備更明顯的刺激作用。

開源證券研報表示,地產融資“三支箭”落地後,12月房企融資不斷推進。當前對於地產政策底已經相對明確,銷售基本面仍在觸底,城市間土拍熱度分化加劇。不過伴隨佛山時隔七年放開限購及廈門限購政策鬆動,預計未來高能級城市需求端政策也將持續寬鬆,市場信心有望持續提升,行業估值將陸續修復,板塊仍具備較好的投資機會。

民生證券研報指出,金融端找到了房地產行業當前癥結所在,穩定房地產合理融資需求的態度較明確、頻率較密集——直指信心恢復,為行業托住了底部,復甦的必要因素已出現,整個行業景氣度後續將是緩慢上升的趨勢,但部分企業還是有償債壓力。

本文源自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