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古代漢語(二)11495複習資料(2)

很多人複習自考,想要透過自考提升學歷,但是不知道怎麼找資料,特別是一些專業沒有規定的教材,複習無從下手讓很多人犯難。以下為“自考古代漢語(二)11495複習資料(2),希望對大家進行復習有所幫助。

自考古代漢語(二)11495複習資料(2)

自考古代漢語(二)11495複習資料(2)

會意

許慎對會意的解釋是:“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揮),武信是也。”比,組合;類,指某一類屬的字;誼,義的古字。許慎的意思是:將幾個字組合在一起,從中體現出一個新的意義。例如:

武:金文:武;小篆:武。甲骨文上為戈,下為足,象拿上武器進行軍事行動。《說文》:“楚2莊王曰:‘夫武,安功戢兵。’故止戈為武。”《說文》是用戰國人希望制止戰爭的觀念解釋武字,故將“武”中的“止”解釋成停止的止,這種解釋與甲文字

信:小篆:信。《說文》:“誠也。從人、從言,會意。”信的本義是語言真實。

其他會意字舉例:

休:金文:休;小篆:休。《說文》:“息止也。從人,依木。

闈:甲骨文:鬥;金文:鬥;小篆:鬥。《說文》:“兩士相對,兵杖在後。象之形。”步:金文:步;小篆:步。《說文》:“行也。從止、少,相背。”甲骨文字形,由兩隻腳的象形符號重迭而成,表示兩腳一前一後走路。本義:行走。

逐:金文:逐;小篆:逐。《說文》:“追也。從是,從豚省。”甲骨文字形,象人(腳)在豕等動物後面追逐的樣子。“止”小篆改從定(chuo)。本義:追

莫:金文:莫;小篆:莫。《說文》:“日且冥也。從日,在舞中。”甲骨文字形。從日,從舞(mang)。太陽落在草叢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是“暮”的本字。本義:日落時。

牧:金文:牧;小篆:牧。《說文》:“養牛也。從支,從牛。”甲骨文字形。從牛,,從支(pu),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本義:放牧牲畜

定:《說文》:“乍行乍止也。從,從止。”按:據甲文

字:金文:字;小篆:字。《說文》:“生子,從子在一下。子亦聲。”會意兼形聲。從廣(min)從子,子亦聲。在屋內生孩子。本義:生孩子。

自考古代漢語(二)11495複習資料(2)

形聲

許慎對形聲字的解釋是:“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事,指事物。名,即字,這裡指形符(即意符)。譬,指與所要造的形聲字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全句的意思是:根據詞所要表示的事物立個義符,再取一個表示讀音的字作為聲符與義符相結合,就形成了形聲字,例如“江”、“河”二字就屬於這樣的字。

典型形聲字舉例:

物:小篆:物。從牛,勿聲。“勿”是一種雜色旗,表示雜色。本義是雜色牛的名稱。歲(葳):金文:葳;小篆:葳。從步,戌(xü)聲。“步”有經歷的意思。古音“歲、戌”迭韻。本義:歲星。即木星。

修:金文:倏;小篆:俏。乾肉。。從肉,攸(you)聲。本義:乾肉。發(酸):金文:孩;小篆:酸。從弓,聲。本義:放箭。

3

裡(裹):甲骨文:裹;金文:裹;小篆:裹。《說文》:“衣內也,從衣,裡聲。本義:衣服的裡層。

更:甲骨文:更;金文:更;小篆:更。從支(pü),“更”的小篆形是個形聲字。丙聲。本義:改變。

自考古代漢語(二)11495複習資料(2)

*關於形聲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省聲字

省聲字是指為了書寫的方便或構形的美觀,在造字時將形聲字的聲符省去了一部分,例如:秋:秋(小篆)。《說文》:“禾榖孰也。從禾,省聲。箍文不省。”

夜:夜(小篆)。《說文》:“舍也,天下休舍也。從夕,亦省聲。”家:家(小篆)。《說文》:“居也。從廣,豭省聲。”

(2)省形字

所謂省形字是指構形時將形符的一部分省去了。例如:寐:寐(小篆)。《說文》:“臥也。從省,未聲。”

屨:(小篆)。《說文》:“履也。從履省,婁聲。一曰鞮也。”

(3)亦聲字

亦聲字也叫會意兼形聲字。這種字的特點是:構形的各個部件在意義上有聯絡,是會意字;但由於其中的一個部件同時充當聲符,故又是形聲字。例如:

婚:婚(小篆)。《說文》:“婦家也。禮,取婦以昏時。婦人,陰也,故曰婚。從女,從昏,昏亦聲。”

忘:忘(小篆)。《說文》:“不識也。從心,從亡,亡亦聲。”

珞:珞(小篆)。《說文》:“送死口中玉也,從玉,從含,含亦聲。”

仲:仲(小篆)。會意兼形聲。從人,從中。中亦聲。甲骨文、金文作“中”。本義:排行第二。

婢:婢(小篆)。從女,從卑;卑亦聲。本義:舊社會里被迫受剝削階級役使的女子。(5)轉註

許慎給轉註的解釋是:“轉註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這個解釋過於簡略,又加上《說文》中沒有具體註明某字為轉註,所以後來人們對轉註的解釋頗為分歧。

(6)假借

許慎給假借的解釋是:“假借者,本無其字,以聲託事,令長是也。”這句話的意思是:某詞本來沒有字,而借用一個已有的同音字去表示,“令”“長”就是這樣的字。不給新出現的詞造字,借用已有的同音字作為新詞的書寫符號,沒有造字而解決了詞的書寫問題,這是以不4造字為造字的方法,這種方法是漢字造字法向表音方向發展的重要表現。

自考古代漢語(二)11495複習資料(2)

古今異義

一、關於古今詞義的異同,概括起來有三種情況:

1、古今意義基本未變。如“馬”、“牛”、“羊”、“山”、“水”、“日”、“月”、“人”、“手”等。這類詞數量不

2、古今意義完全不同。有一些詞,從形體看,古今一致;從意義看,迥然不同。如;

綢:古羲指纏鏡,《雨雅·釋天》:“素錦綢槓。”郭璞注:“以白地錦韜(纏凡、套住)旗之杆。”《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綢。”王逸注:“綢,縛束也。”今羲為絛絨品的名稀。

該:古代常用羲為完借。《楚醉·招魂》:“招具該借,永嘯呼些。”王逸注:“該。亦借也。言撰般甘美招魂之具,靡不裡借,故畏噓大呼以招君也。”《方言》卷十二:“借、該,鹹也。”現常用意羲為“願常”。成語“言簡意賅”一部中,“賅”輿“敲”羲同而形畏。

揄:《戟閾策·秦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要揜地耳。”《駐子·逍遙遴》:“我決起而形,揄榆枋。”雨虛的“揜”皆“碰、撞”之羲。

行李:古指外交使箭,指人不指物。《左傅·僖公三十年》:“若舍郯以為柬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今指出行畤揣帶的束西,指物不指人。

自考古代漢語(二)11495複習資料(2)

3、有相當數量的常用詞,古今意義之間,既有聯絡,又有發展;既有某些相同之點,又有各種不同之處。如:

給:古常用羲為供給。《戴閾策·鸞策》:“孟營君使人給其食用,焦使乏。”今常用糞為給。

勤:古常用羲為辛瞥、辛苦,輿“逸”相封。《輸語·微子》:“四髓不勤,五榖不分,孰為夫子?”今常用羲為勤劈、勤快。

勤:古常用羲為鼓勵、勤勉,《或語·越語》:“果行,閾人皆勤。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媒勉其夫。”今羲為勤說。

舫:古羲為韻間、豁韻。《左傅·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舫儲蹇叔。”今羲為探舫、舫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