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獨行月球》動畫版:比電影還好笑,開心麻花也有二次元夢

10月29日,電影《獨行月球》以最終31。03億元票房的成績從影院下映。同一天,作為《獨行月球》IP延續的動畫版也在網路平臺播放完結。

《獨行月球》動畫版採用了“泡麵番”(時長大概為泡一碗泡麵的時間)形式,每集3分鐘左右,共12集。動畫由開心麻花影業出品,分子互動旗下的非人哉工作室承製,姚京川導演,電影版導演張吃魚擔任監製。相比電影,動畫版更接近於原作的風格,創作初衷就是奔著一個好玩的故事,純粹做一個喜劇去的,所以創作上也更自由。

揭秘《獨行月球》動畫版:比電影還好笑,開心麻花也有二次元夢

動畫《獨行月球》海報。

《獨行月球》動畫版是純手繪二維動畫,製作難度異常高,團隊在畫面風格上選擇了非常規的道路,沒有選擇流水線,雖然畫風看起來“糙”,但無論是製作難度還是成本,都比流水線動畫高很多。新京報專訪《獨行月球》動畫導演姚京川、監製張吃魚,以及分子互動CEO徐博、執行製片人徐珊,聊聊《獨行月球》動畫第一季是如何誕生的。

兩位二次元迷從電影到動畫的默契

在剛籌備電影《獨行月球》時,張吃魚導演就想著如何實現IP化。一開始其實不是想做成動畫,而是想憑藉電影優秀的美術置景條件,再套拍一部與《獨行月球》有關的,類似第一人稱視角的短劇,比如10年前“月盾計劃”剛建成時發生的故事。

揭秘《獨行月球》動畫版:比電影還好笑,開心麻花也有二次元夢

動畫截圖,“月盾計劃”形成之初。

結果,電影開機後,張吃魚導演和工作人員每天凌晨一兩點收工,回去還得開會,早上8點又要開工,每天只能睡幾個小時,根本沒有精力再去套拍。直到電影快殺青的時候,張吃魚決定,乾脆再做一部動畫吧。

《獨行月球》動畫第一季的導演姚京川畢業於中戲電影電視系,畢業後做過一些網劇的製片和專案開發。2019年,機緣巧合之下,24歲的他進入到電影《獨行月球》專案中,協助張吃魚一起為電影做分鏡和前期預演。因為電影涉及大量視效,要提前做PriViz(三維預演),相當於在3D軟體裡把電影先拍一遍,這個工程其實就類似於三維動畫的製作過程。

張吃魚導演在姚京川做分鏡過程中,發現他特別擅長做這件事,做動畫更能發揮他的特點,並且兩人都喜歡動漫,都是資深的二次元迷,有著共同的審美趣味。電影《獨行月球》中,很多視聽語言的設計都有偏動漫化的表達。經過兩年在電影中的磨合,兩人在鏡頭的溝通上已經默契十足。所以,當《獨行月球》決定製作動畫的時候,導演的擔子自然就落在了姚京川身上。

揭秘《獨行月球》動畫版:比電影還好笑,開心麻花也有二次元夢

沈騰飾演的真人電影版主角和動畫裡的主角形象。

張吃魚和姚京川之前都沒有涉獵過動畫製作,但對於導演姚京川來說,兩者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講故事,只是載體不一樣。無論是電影還是動畫,有一個階段都是分鏡頭指令碼。在姚京川看來,從電影到動畫,雖然是進入了一個陌生的領域,其實它們是一脈相承的,只不過一個是拍出來,一個是畫出來。

不同定位決定了動畫比電影好笑

這是姚京川第一次做動畫,也是開心麻花第一次嘗試動畫形式。作為動漫迷的姚京川,之前看過不少日漫和國漫,考慮到原著前半部分偏單元故事的呈現方式。他曾考慮將動畫做成每集5分鐘時長,動畫版承製方分子互動那邊建議可以先拿3分鐘試試水。“分子互動在短篇幅二維動畫領域擁有十分成熟的經驗,所以肯定是要聽取專業團隊的建議”。姚京川說。

《獨行月球》動畫版共12集,每集3分鐘,屬於“泡麵番”。之所以採用“泡麵番”的形式,作為動畫監製的張吃魚說,這與原著漫畫的形式有關。趙石的原著漫畫屬於條漫(長條形畫面呈現的漫畫),每週畫一話,根據讀者反饋再畫下一話,這種周更漫畫,就特別適合製作成幾分鐘的“泡麵番”。

姚京川說,《獨行月球》原著漫畫雖然是個喜劇,但底子是很厚重的。主人公獨孤月孤身在月球之上,雖然表面上每天玩玩鬧鬧,但他時刻被孤獨和死亡所籠罩。動畫版3分鐘的體量決定了表達的內容有限,因此動畫版創作的初衷,就決定純粹地做一個喜劇,講一個好玩的故事,讓大家都開開心心的。“大家平時工作就挺累的,壓力也挺大,抽點時間隨手點開一看,能笑一笑就挺好”,姚京川說。

揭秘《獨行月球》動畫版:比電影還好笑,開心麻花也有二次元夢

動畫版的創作初衷是奔著一個好玩的故事去的。

《獨行月球》動畫上線之後,有不少網友評論:動畫比電影好笑。作為參與了兩部作品的張吃魚來說,他接受網友的評論,因為他知道這涉及兩部作品不同定位。動畫泡麵番的形式,決定了創作者所有的精力都必須使在讓觀眾覺得好笑上面。但他在拍攝電影《獨行月球》時,在創作之初,就已經打定主意,希望觀眾在電影中,不僅僅獲得笑聲,還有熱血、很燃的部分,比如獨孤月掉頭回去救金剛鼠,袋鼠拉車等很浪漫的橋段,讓觀眾獲得更多不同的體驗。“這就要求我每場戲不能完全奔著好笑去,我計劃的是要把喜感的東西往後推一推”。張吃魚說。

動畫更忠於原著,創作也更自由

在改編電影時,因為漫畫和電影兩個載體相差太大,張吃魚不得不進行了比較大的改動。等到做動畫時,張吃魚在改編上的原則是:能不改就不改。作為原作漫畫的粉絲,張吃魚和姚京川都希望動畫在改編上,越尊重原作越好。

姚京川說,因為動畫版創作的初衷就是做一個好玩的東西給大家看,時長原因較難兼顧深刻的表達。動畫中的人物形象和情節走向基本都是照著原作來的,改編的著力點都集中在將原著情節進行篩選豐富以及本土化處理上。在姚京川看來,原作動漫已經很優秀了,沒必要刻意為了改而改動。

動畫中,袋鼠第一次出場,在全球直播中說出“又是元氣滿滿的一天”的那場戲,和電影版在鏡頭處理上非常相似。導演姚京川表示,這其實是綜合了很多想法,原著中也有這個情節。不管是在電影,動畫還是漫畫中,這都是很關鍵的一場戲。

揭秘《獨行月球》動畫版:比電影還好笑,開心麻花也有二次元夢

揭秘《獨行月球》動畫版:比電影還好笑,開心麻花也有二次元夢

袋鼠第一次出場,動畫和真人電影對比。

姚京川記得,在拍電影時,這場戲的鏡頭無論從拍攝還是後期剪輯都打磨了很久。最後跟剪輯指導定這段戲的節奏時,改了至少有七八個版本,“現在這個結果已經是我們試了N版之後的一個最優解了”。所以,在動畫裡也基本沿用了這種剪輯方式,但跟電影還是會稍有不同。

動畫更忠於原作漫畫,在創作空間上是不是沒有電影大?姚京川給出了不同答案。他在跟張吃魚做動畫分鏡的時候還挺嗨的,感覺真的是沒有限制。

在他看來,動畫在創作自由度上反而比電影要大很多。一方面是因為電影要考慮覆蓋更多元的觀眾,從而在內容表達上會有更多的考量和取捨,另一個原因就是電影是真人實拍,有著畫面風格上規則的限制。例如人物的表演、鏡頭的透視關係、鏡頭設計的尺度等。但在動畫中可以隨意打破這種限制,一個現實鏡頭拍不出來的透視,在動漫中能以及其誇張的形式呈現出來,它的衝擊力就會比電影強得多。

“為什麼很多日漫口碑特別好,但是改出來的是真人電影,觀感特別糟糕,就是因為很多情緒用真人來演繹,達不到動畫中那種極致的程度。很多動畫中的動作、表情,真人是很難表現出來的”。姚京川說。

在電影中,一些情緒的呈現由演員的表演風格來決定。但是在動畫中,人物的形象沒有固定的限制。雖然動畫中人物也有一個基本形象,但根據故事情、敘事風格和當時的節奏,可以隨意改變人物的形象。比如,獨孤月在動畫中的形象經常會改變,當他犯傻的時候,就會變成那種瞠目結舌的大嘴形象,如果他特別“油膩”的時候,就用凡爾賽玫瑰的那種畫風,眼睛閃爍著自信的光芒,創作空間一下就比電影大得多了。

揭秘《獨行月球》動畫版:比電影還好笑,開心麻花也有二次元夢

獨孤月在動畫中的形象經常會改變。

動畫版中,獨孤月還有一個包公的形象,額頭上有個月牙。這其實是張吃魚在改編電影劇本時候的創意。當時他覺得這個點子太飛了,放在大銀幕上不太合適,這個包袱更適合用動畫的方式來呈現。

揭秘《獨行月球》動畫版:比電影還好笑,開心麻花也有二次元夢

動畫實現了真人電影沒能進行的創意。

純手繪二維動畫,比想象中難

分子互動是《獨行月球》動畫版的承製方,主要負責整個動畫在美術和表演風格上的呈現。分子互動的執行製片人徐珊說,團隊專門拿出一個時間和各個合作方確定動畫的整體美術呈現和大概基調,磨合出雙方都覺得合適的風格。

在確定動畫的表演風格時,分子互動的團隊先是看完了漫畫原作,然後和動畫導演姚京川、監製張吃魚,還有分鏡師一起聊,在表演上先為角色做了一個一分鐘不到的測試,角色的表情動作、肢體,呈現出來的節奏感,丟擲的包袱應該什麼樣,都在這一分鐘內體現,達成共識之後表演風格就定了。

在確定美術風格時,比如獨孤月這個角色需要有個人設標準,就要做出概念圖、人設的四檢視,還有表情管理標準。他的笑、悲傷應該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都會出一個標準,這樣後面的製作才有跡可循。在整體美術風格呈現上,美術會出很多版人物和場景的效果圖,再和開心麻花溝通調整,達到最終想要的效果。

揭秘《獨行月球》動畫版:比電影還好笑,開心麻花也有二次元夢

動畫場景。

一般動畫製作需要文字指令碼,然後再做分鏡。《獨行月球》動畫版有點特殊,因為工作習慣原因,姚京川沒有出劇本,直接拿大綱做成分鏡。“主要是跟吃魚導演不需要磨合了,可以直接做分鏡,後來分子互動那邊發現這樣也挺快,直接照著分鏡做就完了”,姚京川說。

《獨行月球》動畫版是純手繪二維動畫,一張一張畫出來的。姚京川本來以為二維動畫是用一種軟體,只畫動作首尾幀,中間全部由電腦計算填充,結果發現不是這樣的,依舊需要一幀一幀的畫,“在工作的過程中也得知了很多優秀二維動畫背後的創作故事,對中國動畫產業創作者們的敬意油然而生。很多前輩真是憑著對二維動畫的一腔熱愛,克服重重困難才能讓我們看到這麼多優秀的二維動畫作品”。

從純技術角度來講,《獨行月球》這種“泡麵番”的製作要比姚京川想象中難。“雖然只有3分鐘,但它難在0到1的過程,1到99反而沒那麼麻煩。”,姚京川說,因為0到1涉及大量的創意,需要前期確定人設風格,來來回回溝通,找各種參考,這些都做好了,其實一集3分鐘和一集20分鐘,難度差不了多少。就好比設計衣服,設計師可能光設計的過程就要花3個月,但是製作生產的過程,一件和1000件,用的時間差不了多少。

揭秘《獨行月球》動畫版:比電影還好笑,開心麻花也有二次元夢

動畫從0到1涉及大量的創意。

在張吃魚看來,2D動畫另一個難度在於,它不像電影一樣,哪裡不合適還可以透過剪輯、特效技術去調整。因為動畫全部是手繪,週期壓得又比較緊張,基本不能返工。

因為張吃魚和姚京川都沒有動畫製作經驗,《獨行月球》電影的製片人張莉找到了製作2D泡麵番非常成熟的動畫團隊——分子互動。2021年12月,分子互動正式介入到《獨行月球》動畫版的製作中,動畫監製張吃魚只留了半年的製作週期,這個時間對於分子互動相對比較緊張,分子互動CEO徐博說,團隊習慣多花一些時間去打磨一個作品,通常會預留時間長一些。好在這次合作比較順利,“他們解決了劇本分鏡的問題,這一塊其實是相對比較耗時的地方”。

看著“糙”,反而是花了大錢的

《獨行月球》動畫版於9月10日在網路上線,監製張吃魚說,這個時間節點是綜合了很多因素的考量。張吃魚希望動畫能和電影形成一個配合,互為個體,但又構成《獨行月球》的IP宇宙。

動畫上線後,收穫了觀眾不俗的口碑,豆瓣評分8。0分。對於有沒有計劃製作第二季動畫,導演姚京川和監製張吃魚均表示目前還不確定。其實,第二季的大綱之前已經創作了,但是否要把它付諸執行,還得看公司整個層面的決定。

揭秘《獨行月球》動畫版:比電影還好笑,開心麻花也有二次元夢

《獨行月球》動畫收穫不俗口碑。

從成本考慮,雖然是3分鐘的“泡麵番”,但它的成本卻不低。當時動畫做完之後,拿去各個平臺談合作,平臺都表示這種3分鐘時長的動畫,收回成本就有些難。並且站在作品的角度,麻花還是希望能夠將這次動畫的嘗試,讓更多的觀眾看到這部誠意滿滿的作品,所以最終選擇了全網同步上線。

徐博說,動畫確實是挺貴的一個東西。市面上也有便宜一點的動畫,但質量完全不一樣,精度沒那麼高,可以批次生產的,成本就會低一些。像《獨行月球》這種偏風格化,精度高的二維動畫,單分鐘成本就很高。

姚京川和張吃魚都不太喜歡那種常規的國漫,畫面特別精緻,但缺少了作品獨特的氣質,覺得沒意思,想來點特殊的。但特殊的就會面臨一個問題——不是流水線,包括人設、風格都得一幀一幀找,做起來慢,比那種流水線的動畫成本高不少。

這種特殊的動畫,在畫風上看著有點糙。有的網友會覺得奇怪:“一看就沒花錢”。其實,反而這種獨特的畫風,是花了大錢的。

揭秘《獨行月球》動畫版:比電影還好笑,開心麻花也有二次元夢

獨特的畫風,是花了大錢的。

徐博說,不是美術專業的觀眾,一般都會有這種印象,覺得有些動畫的線條沒有那麼複雜,看著很簡單。實際稍微專業一點,對二次元有審美的觀眾,他對你的製作精度、美術水平是非常敏感的,能直接看出來。

“比如,像我們的動畫《非人哉》,可能看起來人物的臉都是白的,好像連顏色都沒有,但專業一點的人能看出來,我們的製作精度、對漫畫的還原,以及那種不連續粗細的風格,想要去還原是非常的困難的”。徐博說,看起來特別的畫風,其實是作者的一種風格,這種風格是很重要的。

編輯 吳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