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骨髓移植”最高齡患者之一 75歲老教授在漢重獲新生

75歲的高校教師常先生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被確診晚期血液系統腫瘤,在接受自體幹細胞移植(俗稱骨髓移植)一個月後,於7月12日回院複查,血液各項指標正常。這位老教師成為國際上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最高齡患者之一。

全球“骨髓移植”最高齡患者之一 75歲老教授在漢重獲新生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移植研究報告表

常先生是武漢一所高校的退休教師,身體一向不錯,去年10月,他因頭暈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檢查。經骨髓穿刺,醫院確診為晚期淋巴瘤,分子檢測提示為高危型別。常老師先接受了5個療程的化療,病情得以緩解。血液內科主任周芙玲及教授團隊考慮常老師存在高齡、高危及腫瘤晚期等因素,推薦他做“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達到重建造血和免疫的目的。由於移植使用的是患者自身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後他的身體無排異反應。

“如果選擇移植,還有繼續活下去的機會;如果放棄,生命就將進入倒計時。”常老師和老伴經過兩天兩夜的慎重考慮後,決定移植。他們要和醫護人員共同“拼一把”。

今年5月9日,常老師進入血液內科層流病房的移植倉。為了讓獨自住在隔離倉的常先生放鬆心態,血液內科主任周芙玲、醫生周怡、護士長李建芳和汪聰等醫護人員每天多次透過話筒為他隔空鼓勵,加油打氣。5月19日,醫護人員為常老師輸入自體造血幹細胞。

“常老師,幹細胞輸注過程很順利,這段時間你好好休息,有不舒服就隨時告訴我們,我們會為你想辦法!”此時,血液內科的醫護人員更加頻繁地看望他。雖然隔著厚厚的玻璃,但語言的鼓勵和問候幫助常老師順利度過了噁心反胃、連續多天低燒等不良反應期。6月8日,常老師順利出倉。

7月12日,常老師到醫院住院複查,結果顯示,他的血液各項指標均已恢復正常。周芙玲等醫護人員向他送來鮮花,祝賀他重獲新生。常老師表示,雖然獨處在移植倉整整一個月,但醫護人員給予的關心和鼓勵令自己時刻感覺“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除了先進的移植技術,患者及家屬的理解支援、醫患之間暢通和諧的溝通也是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周芙玲表示,一般情況下,65歲是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年齡上限。近年來,老年血液病患者逐漸增多,65歲以上患者經過全身狀態評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需要接受移植或者有強烈移植願望的患者,經醫生評估後可以選擇自體移植。(記者謝東星、通訊員李晗、於鑫益、編輯餘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