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去世婆家沒人去,婆婆去世了,孃家人不來可以嗎?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不瞭解是當地的世俗文化,最好入鄉隨俗,否則會鬧出很多的笑話,成為茶餘飯後的笑柄。尤其對於弔孝的習俗來說,是非常有講究的,你知道嗎?

父親去世婆家沒人去,婆婆去世了,孃家人不來可以嗎?

一朋友是嫁出去的女兒,父親去世,婆家沒有去人弔孝,6個大姑姐沒有一人去。諮詢婆婆去世了,孃家是否要去人弔孝呢?

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在傳統的習俗來說,女兒就是外姓人,家一旦嫁出去了就進入另一家人,與自己的父母就是一個親戚關係。

從另一方面來講,女人嫁出去以後,最後埋葬的是她家的祖墳,不能夠回到孃家的祖墳裡埋。所以嫁出去的女兒就是外姓人家的人,因此沒有回祖墳的道理。當然對於坐家招婿而言,這就是另外情況了。

在家從父,嫁夫從夫。這也說明了女人的地位,以及女人究竟是哪個群體的人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好多女人都是為了婆家傳宗接代,而且非常重視婆家的人情世故往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父系社會。

理清了出嫁的女兒與孃家和婆家的關係,咱再來看一看孃家和婆家弔孝的習俗,二者究竟有什麼不同?

弔孝就是人去世人以後,接到奔喪通知,要到舉行喪禮的現場進行拜祭活動。根據與死者的親戚關係等不同,弔孝封禮和跪拜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

尤其在去弔孝時,需要登記,也需要帶著火紙。重要的親戚還需要帶著香燭四世等等,這就要看之間的關係有多麼重,以及親情關係方面來講。至少女婿是大客,是舉行喪禮的重中之重的人物。

在登記的弔孝名字時,按照民間的習俗,如果家裡有父親的需要,登記父親的名字,而不是登記弔孝人的自己的名字。這樣就代表著一家人去弔孝了,並不是每個人都去弔孝。如果家裡沒有父親了,可以登記自己的名字。

弄清楚弔孝登記名字的習俗,對於孃家或婆家去世的人,究竟誰去弔孝?就非常好理解了。

父親去世婆家沒人去,婆婆去世了,孃家人不來可以嗎?

1、孃家人去世,婆家有哪些人來弔孝呢?

就以朋友自己的父親去世為例,婆家人沒有去人,而且婆家還有6個大姑姐,沒有一個人先去弔孝的,自己感覺不理解。

如果說朋友的公公、婆婆還在的話,這樣自己的大姑姐、小叔子都不用去。只有自己和自己的丈夫去參加葬禮就可以了,而且還需要在那裡住上幾天。在登記名字的時候,一定要登記自己公公的名字,這才符合民間的習俗。

如果朋友和自己的丈夫有事不能參加父親的喪禮,那麼只能有公公代替參加這個喪禮了。如果公公確實的也沒時間,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夠按時參加葬禮,只能有自己的小叔子來參加。也就是一家人,只要有一個人去參加就可以了,能夠代表喪禮的這件事情。

當然,對於婆家還是有其他人要參加的,也就是公公的兄弟,以及其五服之內的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近門的人,一家也要去一個弔孝。如果其他家老人在的話,只去老人一人代表就可以,或者是一個兒子去代表就可以。如果老人不在,近門的人要一家一個代表,或者把禮錢和草紙讓人帶著也可以。

當然,近門的人一旦有人去世,也要通知孃家人以及近門的人來參加,人員的關係也是按照這方面來進行。對於大姑姐方面來說,如果關係好的話,可以通知參加父親的葬禮,如果關係不好的話也沒有必要通知。畢竟大姑姐又是另外一家人了。

其實這些近門的人就是堂叔兄弟,或者是爺爺那一輩,或者是在朝上有血緣關係的人。有時紅白事都在一起,家裡有一位老人去世以後,三年之內都不能貼紅對聯和燃放鞭炮。

父親去世婆家沒人去,婆婆去世了,孃家人不來可以嗎?

2、婆家人去世,有哪些孃家人來弔孝呢?

就以朋友的婆婆去世為例。婆婆去世了,首先那自己要參加葬禮,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要通知孃家人,符合條件的要來參加弔孝。

如果說父親在的話,就有父親代表你孃家人,然後你孃家與父親近門的人也要派人來弔孝。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五服之內的三叔二大爺,根據老人在不在的情況安排參加弔孝的人多少。這一點同上面所說的那個問題,就不再贅述了。

如果說父親不在了,那麼自己的兄弟必須來參加喪禮,對於姐妹方面可以不通知,畢竟關係遠了一層。如果要都通知的話,後來關係網就比較大了,這樣農村的禮尚往來就重了一些。

父親去世婆家沒人去,婆婆去世了,孃家人不來可以嗎?

綜上所述,對於朋友所說的,自己父親去世了,婆家沒有人去參加喪禮,這種說法應該不貼切。她說的應該是她家的一家人沒有參加,只要自己和自己的丈夫參加了,就代表了符合民間習俗。但是婆家近門的人肯定參加了,不可能是單門獨戶。人參加了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但是查查登記簿會有登記的。

現在婆婆又去世了,自己的父親已經不在了,自己的兄弟可以參加弔孝,以及孃家進門的人也要參加弔孝。如果說自己的父母都不在了,自己的兄弟都需要參加,就沒有代表這一說了,因為各自都是單支門另支鍋,另起鍋灶的一家人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朋友,解決困顧之憂,多瞭解民俗文化,對自己是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