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的10大預警訊號,及早診斷干預是關鍵!

阿爾茨海默病有十大預警訊號

如果家中老人出現以下十大徵兆,務必引起高度重視,及時到醫院記憶門診就診。

1、記憶力日漸衰退。剛說過的話,剛做過的事轉眼間就回憶不起來,而以往的事情卻能清晰記憶,出現特徵性的近視遺忘現象。

2、語言表達出現困難。說話時忘記簡單的詞語,出現造詞困難,說的話讓人不易理解。

3、在家中、工作場合或是休閒活動中,難以完成熟悉的工作。處理熟悉的事情出現困難,難以勝任日常家務,忘了做菜的具體步驟,或者盲目新增調味品,無法像往常一樣熟練使用家用電器。

4、對時間和地點的概念模糊。通常記不起準確的日期,記不得自己所住的樓層。

5、判斷力或做決定的能力逐漸減退。不知道事情的對錯,不懂得怎麼去判斷,判斷日漸減退,出現過馬路困難,或者不能根據氣候變化增減衣服。

6、把東西亂放在不尋常的地方。比如把鞋子放在衣櫃,把熨斗放進洗衣機。

7、理解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比如聊天跟不上他人的交流思路,或不能按時準確支付家的水費、電費等各種賬單。

8、情緒和性格發生改變。比如情緒變得喜怒無常,動輒愛發脾氣或沉默不語,性格變得多疑,焦慮或者固執。

9、對影象或空間關係的處理出現問題。如在閱讀,判斷距離遠近,決定顏色或對比上出現困難,或者可能無法瞭解自己就是鏡子裡的那個人。

10、失去做事的主動性。對以前的愛好沒有興趣,不願意多思考社交活動退縮,終日消磨時光。

識別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的10大預警訊號,及早診斷干預是關鍵!

無症狀期能逆轉,

及早診斷干預是關鍵

“無症狀期診斷是逆轉阿爾茨海默病的關鍵。”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疾病高創中心主任、中國醫師協會認知障礙疾病專業委員會主委賈建平教授指出,我國現有5000多萬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患者,其中1500多萬是痴呆患者,無症狀期的診斷提供了阿爾茨海默病治療良好的視窗期,這時進行及時干預,是逆轉的關鍵。

如何早期診斷無症狀期阿爾茨海默病是中國科協2022年十大重大科學問題之首,探索更簡便精確的檢測方式是關鍵。

目前,65歲以上老年人做個常規篩查認知,如果主觀感覺比前兩年記憶力下降明顯,需要去醫院做認知評估。

同時,對於無症狀期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最關鍵的就是對危險因素進行干預。賈建平教授帶領團隊開展了兩個長達10年超過2萬人的追蹤研究,提示:對14個與痴呆發生有關係的危險因素進行控制,能降低80%左右的痴呆發生。

這14個危險因素是:

飲食、太極、體育鍛煉、認知活動、社會接觸、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腦血管疾病、超重/肥胖、教育狀況、吸菸狀況、飲酒和抑鬱。

發現早期症狀,

到記憶門診做個評估

記憶力日漸衰退、語言溝通能力出現困難、情緒和個性有改變等早期阿爾茨海默病的預警訊號值得關注。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痴呆與認知障礙學組組長陳曉春教授建議,一旦發現早期阿爾茨海默病徵象,一定要去醫院的記憶門診就診。

記憶門診的醫生透過病史採集、體格檢查,結合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檢查,根據神經心理評估的相關的證據,來確定是否存在認知功能損害,或者對認知功能的不同認知域損害情況進行初步分類,再結合像核磁、基因檢測、生物標誌物檢測(如澱粉樣蛋白PET,腦脊液、血液檢測)等輔助檢查來確定患者的病因。

陳曉春教授指出,對於早期阿爾茨海默病的干預,非藥物干預可提高生活質量,包括飲食、運動、心理關愛、音樂療法、語言訓練和認知訓練等。

此外,在早期藥物治療方面,《阿爾茨海默病源性輕度認知障礙診療中國專家共識2021》主要有三類藥物,第一類是多奈哌齊,這類藥物可在早期延緩阿爾茨海默病源性輕度認知障礙向、進展,對步態異常和跌倒風險的患者有益;第二類是Aβ單克隆抗體,如侖卡奈單抗,這類藥物可清除大腦中澱粉樣蛋白,改善病理程序,延緩疾病進展;第三類是銀杏葉提取物,可能改善患者的部分認知功能。

“即使診斷了阿爾茨海默病也不要對未來失去信心,對於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研發從未停止,相關針對早期階段的藥物結果也將陸續公佈。”陳曉春教授說。

確診後專業照護,

能有效改善生活質量

患者自確診為認知障礙或是阿爾茨海默病後,就需要診斷後支援以及全程管理。

世界痴呆理事會常務理事、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記憶中心執行主任王華麗教授經過多年實踐,打造出“以人為本的整合型認知照護”模式。照護同治療一樣,需要個體化定製。以人為本,把握患者的需求和照護重點,才能找到最佳的技術和方法,改善患者及照護者的生活質量。

王華麗教授認為,社會處方是認知障礙診斷後支援服務的發展趨勢。希望這種以人為本的診斷後支援能在全國推廣,採用社會處方的模式,把醫療服務和社會服務融合,只有這樣才能讓患者在生活區域裡形成一個閉環服務。

(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