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從數星星的孩子到世界著名科學家,父母才是最好啟蒙老師

他是傑出的科學家,美國人曾經形容他“一個人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

他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堅信“外國人能搞的中國人也能搞”。

他就是錢學森。

這樣一位享譽世界的科學家,他的童年會受過什麼樣的教育呢?一起來看看錢學森的童年故事。

錢學森,從數星星的孩子到世界著名科學家,父母才是最好啟蒙老師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錢學森出生在上海的一所教會醫院裡,父母都是浙江杭州大戶人家裡的讀書人。

很小的時候,小學森就喜歡坐在夏夜的草地上數星星,遙望月亮上的環形山。

深藍色的夜空裡,每顆星星都閃爍不停,就像燦爛的寶石。

“看,那是獵戶星座,那是雙子星座……”他指著遙遠的星空,告訴小夥伴們那些星星和星座的名字。

突然,有一顆流星拖著尾巴劃過了夜空。

他趕忙和小夥伴們一起,在各自的褲帶上打著結。

傳說,這樣做可以撿到很多的錢……

坐在中秋夜的月亮下面,爸爸會給他講解古代詩人屈原的詩歌:“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莬在腹?”

這句話的意思是:月亮呀,你是不是擁有什麼特殊的品性?為什麼能夠缺了又圓,落下了還會升起來?為什麼要把一隻小兔子,養在自己的腹中?

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出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這時候,南京臨時政府任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為教育總長。蔡元培到處延聘教育人才到教育部任職,聘請了錢學森的父親的一位同窗好友許壽裳到南京擔任教育部科長。

許壽裳在日本留學時不僅和錢均夫是同窗,還介紹錢均夫認識了當時也在日本留學的紹興人周樹人,即後來的大文學家魯迅。許壽裳到南京後,又向蔡元培推薦了錢均夫、魯迅到教育部任職。

一九一四年早春,因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已從南京遷到了北京(史稱“北洋政府”),錢學森的父親便攜帶全家老小,也從江南遷到了北京。

錢均夫在教育部擔任視學,一直到一九二九年才離開教育部,回到故鄉杭州,在浙江省教育廳繼續任職。

錢學森,從數星星的孩子到世界著名科學家,父母才是最好啟蒙老師

到了北京,錢家住在離北洋政府教育部不遠的一座老四合院裡。

這時候,小錢學森已經三歲了。

小學森的媽媽是一位大家閨秀,蘭心蕙質,性格溫柔,說起話來總是細聲細語的。所以,小學森從小就覺得,媽媽的聲音總是那麼溫柔,那麼美……

許多年後,他回憶說:“我的母親是個感情豐富、淳樸而善良的女性,而且是個透過自己的模範行為引導孩子行善事的母親。母親每逢帶我走在北京大街上,總是向乞討的行人解囊相助,對家中的僕人也總是仁厚相待。”

小學森的媽媽還十分喜歡荷花,在杭州時就經常去西湖荷花池觀賞荷花。因為北方很難見到荷花,到了北京後,她在四合院裡,在一個大魚缸裡種植了幾株荷花。

一到夏天,魚缸裡就會鋪滿碧綠的荷葉,細長的、尖尖的荷莖就會聽出水面,開出三朵兩朵秀美的荷花。

北京最美的季節是秋天和冬天。

尤其到了冬天,下起了大雪,爸爸會和他一起,在院子裡滾雪球、堆雪人、打雪仗……

長長的夜晚,小學森會坐在客廳裡,安靜地聽媽媽給他將岳飛精忠報國等古代故事。

不過,聽著聽著,他的目光又被窗外的月亮和星空吸引過去了。

他爬到了窗戶上,身處雙手,好像要去摘下一顆星星來。

由於媽媽的悉心引導和培育,小學森三歲時就能背誦上百首唐詩、宋詞,還學會了用“心算”做一些加減乘除的數學題。

等到小學森又長大了一點兒的時候,他就開始喜歡追著爸爸問這問那了。

有一天,他捧著書跑進書房裡,問爸爸:“爸爸,《水滸傳》裡說,那一百零八個英雄,是一百零八顆星星下凡變成的。那麼,世界上的大人物,那些為人類做出了貢獻的偉人,也是天上的星星變的嗎?”

爸爸停下手上正在做的事,認真想了一下,回答他說:“學森呀,星星下凡,只是人們的一種幻想,是古代人的一種美好願望。其實,所有的英雄和偉人,像張衡、祖沖之、諸葛亮、岳飛、文天祥,還有孫中山呀,他們原本都是普通人,只是他們從小就愛動腦筋,有遠大的報國志向,不怕任何困難,所以才能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情。”

“哦,原來英雄和大人物,都不是天上的星星變的!那我長大了也可以成為英雄啦?”

“當然能啊!”爸爸高興地說,“自古英雄出少年嘛!只要你從小就立下美好的志向……”

爸爸的話,他牢牢的記在了心裡。

在錢學森的幼兒園時期,中國兒童的啟蒙教育,主要還是透過私塾教育來完成的。私塾裡教給小孩子的,大都是《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千字文》之類的蒙學讀物。

這裡面有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和禮儀規範,但也存在一些比較陳腐的東西,它們往往限制和束縛著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也缺少天然的兒童遊戲和快樂精神。

錢均夫是一位接受過西式教育、接觸過西方文明的教育家。他的明智之舉,是沒有把兒子送到傳統的私塾去發矇,而是把兒子送進了“蒙養園”去度過短暫的童年時光。

蒙養園,最初出現在清朝末期,也叫蒙養院,一九一二年改名為蒙養園。當時,北京只有一家蒙養園。

“蒙養”,就是“蒙以養正”的意思,即對幼童的發矇要“正本慎始”,不可馬虎大意。蒙養園是中國最早向西方學習兒童教育時,所引進的一種先進的、具有現代兒童教育精神的幼童學習模式,後來漸漸變成今天的幼兒園。

錢學森,從數星星的孩子到世界著名科學家,父母才是最好啟蒙老師

爸爸對小學森的教育,從一開始就循循善誘,十分注重培養孩子對讀書的興趣,對一切未知的事物的好奇心。

所以,只要是星期天或其他閒暇時間,爸爸時常會帶著小學森去公園和郊外遊玩,讓孩子到大自然的懷抱裡去盡情地奔跑、撒歡。

有一次,爸爸帶小學森去香山玩。看著滿山的紅葉和高遠的天空,小學森幼小的胸腔裡好像也鼓盪起呼呼的風聲。

這時候,他看見遠處的天空中正盤旋著一隻老鷹。小學森忍不住說道:“爸爸,我要是那隻老鷹該多好啊!那我也能在天上飛了!”

爸爸說:“人當然變不成老鷹啦。不過,知識和想象力,可以為人們插上飛翔的翅膀……”

後來,錢學森曾深情地回憶說:“我的第一位老師是我的父親。”

(本文選自“中華先鋒人物故事匯”系列叢書《錢學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