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河南周邊各省均被軍閥佔據,為何無人佔據河南?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一旦天下由治入亂,有合到分,各地豪傑必然紛紛雄起,或逐鹿天下,或割據一方。

得中原者得天下。

因此,“居天下之中”的河南,自古就是逐鹿之地,而非割據之所。

因此,起家於河南的軍閥,要麼很快被淘汰出局,要麼發展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霸主”,不再只是一個地方性割據勢力了。

亂世中的河南

一、春秋時期:沒有能完全割據河南的諸侯。

春秋之初,河南地區的諸侯原本是實力最雄厚、政治影響力最高的。

尤其是鄭國,在春秋初期是“小霸”,強盛數代。

然而,隨著兼併戰爭的正式展開,情況卻完全變了。

歷史上,河南周邊各省均被軍閥佔據,為何無人佔據河南?

東邊的齊、南邊的楚、北邊的晉,西邊的秦,都迅速壯大。他們的疆域,有的已經包含了今天數省之地!他們以其穩固基地,進則逐鹿中原,退則足以固守。(如晉文公在決心與楚爭雄前,就認為勝則霸業可成,敗則“表裡山河,足以固守”。)

然而,河南地區,則長期諸侯林立,鄭、宋、衛、曹、許、蔡、申等國,加上週天子自己,都不能獨據河南,即便有諸侯能強盛一時,也不能大範圍拓展疆域,他們最多隻能控制河南一部分地區,而不能成為獨據河南的勢力。

相反,晉楚爭霸、秦晉相抗、齊晉角逐,皆用兵於河南。河南地區的一眾中小諸侯捲入漩渦,成為大國的附庸,“介於大國,誅求無時”,日子過得很慘。

二、戰國時期:朝秦暮楚之地。

戰國時,大部分時間內,魏、韓、趙、楚、秦各佔河南一部分。

然而,對河南地區起支配作用的,是統治中心不在河南的諸侯。

魏國最為典型。

歷史上,河南周邊各省均被軍閥佔據,為何無人佔據河南?

當魏國的統治中心在山西安邑時,西攻秦,東破齊,南敗楚,“天下莫強焉”。儘管也處四戰之地,但基本能按照自己的節奏來。比如,魏文侯、武侯將重點放在攻秦時,齊、楚也曾攻魏,但魏國仍能按照自己的節奏,在對秦取得階段性勝利後再回頭對付齊、楚。

然而,當魏國將統治中心遷入河南大梁後,就完全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了。

“圍魏救趙”、“圍魏救韓”,一旦魏國試圖有所發展,其統治中心就會受到直接威脅,就會被競爭對手“攻其必救”,完全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

合縱,則楚或齊主盟;連橫,則韓魏依附於秦,統治中心在河南的諸侯只能“朝秦暮楚”。

無論秦齊楚趙,均不允許河南地區出現獨霸河南的強國!

三、秦末。

秦末,天下再次分崩離析。

然而,唱主角的,是西楚與漢,河南地區成為楚漢逐鹿之地(雙方主力長期對峙滎陽-成皋)。

歷史上,河南周邊各省均被軍閥佔據,為何無人佔據河南?

無論是以復六國之名復辟的魏韓,還是後來項羽分封的諸侯,連國都立不穩!

四、西漢末年。

起義軍推翻王莽統治後,天下再次分崩離析。

當時的河南地區,洛陽有綠林30萬眾,睢陽有劉永、新野有鄧奉、方城有董訴。

然而,真正成氣候的,還是“亂世務邊”的劉秀、公孫述、隗囂。

歷史上,河南周邊各省均被軍閥佔據,為何無人佔據河南?

洛陽綠林號稱30萬,但是,在長安丟失後,洛陽地區的綠林眾將人心離析,劉秀以軍事進攻+政治誘降,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解決了。

而劉永、鄧奉、董訴之流,則被劉秀的偏師就輕鬆解決!

五、東漢末年。

東漢末年,猛人曹操,倒是憑藉驚人的能力,以兗州為基礎,脫穎而出。

曹操能成功,關鍵有三。

1、早期袁紹的支援。

曹操以“割據政權”奮鬥時,處境十分艱難。

打完黃巾打袁術,打完袁術徵陶謙,幾乎沒有安穩之日。

在徵陶謙時,陳宮、張邈引呂布入兗州,曹操差點連兗州都丟了!

這個過程中,盟友袁紹屢次派兵支援曹操。無論是戰袁術,徵陶謙,還是驅逐呂布,盟友袁紹都曾派兵支援曹操。

沒有袁紹的支援,早期的曹操,可能已經淹沒於無休止的征戰中了。

歷史上,河南周邊各省均被軍閥佔據,為何無人佔據河南?

2、曹操很快就成為“中央政府”的代表。

195年,曹操收復兗州,196年,曹操就抓住機遇,“挾天子以令諸侯”了。

如此,儘管曹操的地盤,依然只有兗、豫,但他已在政治上佔據優勢地位,已不是所謂割據政權了,而已成為中央政府的代表了。

由此,他可以以漢天子的名義,或安撫關西眾將,或聯呂布攻袁術,有了更主動、靈活的外交手段,相當程度上擺脫四面受敵的不利局面了。

3、曹操集團遠遠勝過群雄的能力。

這個就不贅述了。

總之,只有曹操這種能力最傑出的人物,才可能從“四戰之地”殺出重圍,脫穎而出。

六、隋末。

隋末戰亂,河南又成為最熱鬧的地方。

歷史上,河南周邊各省均被軍閥佔據,為何無人佔據河南?

當時,天下最強的軍隊有三支:隋煬帝帶去江都的驍果禁軍(後為宇文化及部);大隋留在洛陽的政府軍主力(後為王世充軍);瓦崗英雄!

當時最精銳的政府軍與反政府軍,都角逐於洛陽!

早年,曾經建議楊玄感抓緊時間入關中的李密,殺紅了眼,待在洛陽附近不走了,大殺八方!

李密先是大敗洛陽的政府軍,壓制王世充於洛陽城內。

隨後,江都隋軍殺隋煬帝,要西返,也來湊熱鬧。

李密又與宇文化及激戰,損失慘重後取勝!

然而,連番慘烈死殺,瓦崗軍已經元氣大傷,最後,被喘過氣來的王世充所破!

就在最強的軍隊損耗於洛陽時,太原李淵起兵,入關中,後出關掃蕩,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李密、王世充,都是才能卓絕之人,其奸雄之略,未必次於曹操。

然而,在河南,他們就要面臨一波又一波的反覆廝殺,一輪又一輪的反覆競爭!即便如此,依然很難真正在河南站穩腳跟!

如此,只要採取“亂世入邊”策略的英雄能力同樣突出,他們將很快在實力上取得足夠優勢,並迅速平定氣喘吁吁的中原割據者。

想要長期割據河南?太難了!

七、唐末。

朱溫,是曹操之後,又一個從四戰之地崛起的勢力。

歷史上,河南周邊各省均被軍閥佔據,為何無人佔據河南?

朱溫能夠脫穎而出,既與其傑出的能力有關,也與唐末獨特的

形勢有

關。

唐末分崩離析前,主要精兵有三股:高駢統領的大唐中央軍;李克用統領的沙陀軍;黃巢起義軍。

朱溫,原本就是黃巢軍的重要將領,統領黃巢部分精銳部隊。

在鎮壓黃巢起義和奉詔討伐秦宗權過程中,黃巢手下的精幹,如霍存、葛從周、張歸霸、張歸厚等人也都歸附了朱溫。

黃巢起義過程中,大唐的中央軍主力,已在高駢的統領下,背棄大唐,試圖割據淮南,以求全取江淮財賦!

沙陀軍,在李克用的率領下,以河東為根據地,陷入與唐天子糾纏不清的恩怨之中。唐天子時而要興兵討伐李克用,時而又要調李克用勤王···李克用東奔西走,忙得不亦樂乎又沒有太多好處···

一句話:唐末時,政治中心在關中,財富中心在江淮,中原之地,當時已不是群雄唯一焦點···

所以,角逐中原開局時,儘管朱溫的地盤不大,但他的軍力是最為精銳的,而且,周邊藩鎮的軍力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歷史上,河南周邊各省均被軍閥佔據,為何無人佔據河南?

因此,朱溫得以施展其縱橫捭闔之才,陣戰攻守之略,脫穎而出,以至順利代唐,但同時,

由於奈和不了精銳的沙陀騎兵和淮南精銳,他又無法統一北方,其功業與曹操無法相提並論。

缺乏長期割據的地理條件

如上所說,河南,長時間都是逐鹿之地,而非割據之所。即便是自河南崛起的勢力,都會在短時間兼併山東,發展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政權,而不只是割據河南的勢力。

相比之下,無論是關中、巴蜀、河北、江東,甚至是湖南、兩廣,都曾發展出過長時間割據一地的勢力。

歷史上,河南周邊各省均被軍閥佔據,為何無人佔據河南?

就地理形勢而論,河南地區一馬平川,雖然有“洛陽八關”之類的要塞,但其險阻與秦嶺、長江、淮河、太行等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所以,控制河南的勢力,要麼打別人,要麼被別人打,無遮無攔!

強者居此,可控御天下,弱者居此,難居一方!

首當其衝,沒有喘息之機

就地緣而論:四方勢力,任何一個勢力強大了,要往外發展,都要“搶中間”,“居天下之中”的河南都是其第一目標。

就文化而論:河南,是中原的中心!中央政府一般被稱為中原王朝!有志於天下者,一旦後方穩固,也無不以河南為第一目標。

歷史上,河南周邊各省均被軍閥佔據,為何無人佔據河南?

得中原者得天下,奪取河南,往往是大志之人發出統一號角的第一個目的地!

你想要這裡搞割據?沒門!

河南,強者居此,控御天下,弱者居此,無立足之地。

據河南,要麼攻出去,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央政府,要麼···順天應人,追隨強者吧!

想在這裡長期割據?找錯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