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為什麼會爆發農民起義?在此之前為什麼從來沒有?

中國古代之所以爆發農民起義,歸根結底的原因就是“官逼明反”,秦朝末年爆發的農民起義也是此原因。

秦始皇病逝後,秦二世胡亥即位為帝,然而秦二世卻是一個昏庸且殘暴的皇帝,平民百姓不僅沒有在秦大一統的環境下迎來新的曙光,反而在秦二世的統治下,徭役賦稅的負擔更為沉重,加上秦朝的刑罰較為苛刻,身處底層的百姓是在飢餓與死亡線上掙扎。

秦朝為什麼會爆發農民起義?在此之前為什麼從來沒有?

在這種環境下,百姓的生活可謂是苦不堪言,終於在一個契機下——大澤鄉起義,生活在底層的百姓開始奮起反抗。

陳勝、吳廣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所到之處,受剝削壓迫的貧苦農民紛紛響應。隨著起義趨勢不斷擴大,各地紛紛響應,一場席捲全國的秦末農民大起義就此徹底拉開序幕。秦朝末年的這次農民起義,其規模之大空前未有,為此,秦末農民起義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規模的農民大起義。

那麼在秦朝之前有沒有爆發過農民起義呢?可能存在,但並非是農民起義。

我們也知道,在秦朝之前是有國度的,如:夏、商、週三個奴隸制王朝,三朝國祚合起來約有2000年之久,在如此漫長的時間中,難免會產生不同階級之間的矛盾,矛盾的產生就意味著可能產生鬥爭(衝突),鬥爭或多或少、規模或大或小,只不過這些矛盾衝突沒有秦朝末年的這次規模大而已。

因為社會形態不同,對起義的定義不同,加上史料文獻中缺乏明確記載,秦朝之前的起義只能算作奴隸起義。

秦朝為什麼會爆發農民起義?在此之前為什麼從來沒有?

秦朝為什麼會爆發農民起義?

農民起義的爆發是古代社會出現矛盾的一種反映,意味著農民階級和其以上階級(如:地主階級、在上升到統治階級)出現不可調節的矛盾,從而爆發農民戰爭。在古代封建社會地主制經濟(封建領主)下,封建領主、大土地所有者等地主階級擁有大部分土地,在這種情況下,廣大的農民只有很少的土地,甚至一點土地也沒有,而地主則採取剝削僱工或地租剝削等方式,使廣大農民需要依附在其下才能生存。

大地主擁有大量的土地,自己家族又不耕種,便僱傭農民耕種或者將土地出借與農民收租,而廣大農民為了生存只能遭受地主階級的殘酷剝削何奴役。如果地主階級為了利益,對農民的剝削壓迫日益嚴重,在這種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不平衡的情況下,便會激起農民的反抗,使農民拿起武器發起戰爭,規模較大的農民戰爭便會嚴重打擊到統治階級的地位,甚至顛覆國家的統治政權。

秦朝末年的農民戰爭,也是源於統治階層對廣大農民的殘酷剝削。

秦始皇即位親政後,開始推行統一戰略,之後用時十年吞併六國,建立起大一統的秦朝,奠定了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統治期間有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豐功偉績,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不可否認秦始皇對歷史做出的貢獻,但在其統治期間,大規模地修建陵墓、宮殿等大型工事,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加重了百姓的徭役和賦稅負擔。

之後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遊途中於沙丘病逝,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即位,成為秦朝的第二位皇帝,稱“秦二世”。

秦二世即位後不僅沒有減輕對百姓的剝削,反而繼續徵發大量的百姓去修建阿房宮等工事,還是那種免費的勞力,百姓常年是無償勞役。這還不算完,白乾活也就算了,還不管飯,要自己帶糧食工作,不讓服勞役的百姓吃咸陽城附近的糧食。在我們看來已經很過分了,但除了自帶糧食無償勞役外,還要讓各地給咸陽提供糧食。

這真是叔叔能忍,嬸嬸也不能忍。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對農民百姓的賦稅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趨於日益加重的情況。我們試想,在如此環境下,百姓過得能幸福快樂嗎!不僅談不上幸福,連生存下去都很困難,農民可謂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是在生死線上苟延殘喘。並且在未完成任務的情況下,輕則受罰,重則身死,因為秦推崇法家,輕罪用重刑、連坐屬於常見行為。此時的農民,內心已經充滿了反抗的情緒。

《史記·陳涉世家》記載:“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

農民長期受到壓迫剝削的反抗情緒終於在一契機下得到爆發。

公元前209年秋,秦廷下令徵發陳勝、吳廣等900餘貧民去漁陽戍邊,陳勝、一行人行至大澤鄉(今宿州)時被大雨阻擋,即便最終達到漁陽也誤了期限,根據秦律,誤期者可能會被判斬刑,即便免於斬刑,刑罰也不輕。最終陳勝說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歷史名言,900餘人在陳勝、吳廣的率領下,在大澤鄉起義。

起義軍先後攻取大澤鄉、蘄縣、苦柘等地,義軍所到之處,農民紛紛參加了起義,起義沒有幾個月,這支農民起義軍便從最初的900餘人,擴增到數萬人,可見天下確實苦秦久矣。

大澤鄉起義時間之短、規模之大,是空前未有,大澤鄉起義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陳勝、吳廣率領的起義軍也拉開了秦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起義過程中,全國各地紛紛響應,秦王朝也在秦末農民起義的浪潮中滅亡。

中國古代的農民起義根本原因就是——官逼民反。無非以下幾點原因:統治階級濫用民力,賦稅繁多,百姓負擔沉重;官府實行嚴厲的經濟壟斷,比較容易獲取利益的專案被國家壟斷;嚴厲的戶口控制,想遷徙農民的不讓遷徙,不想遷移的強行遷徙去開荒;統治階級腐敗,除賦稅外,強取豪奪、法外敲詐;天災外患等非社會因素。最終導致百姓無法生存時,不得不反,最終讓農民拿起武器、發起戰爭進行反抗。

那麼秦朝之前是否發生過農民起義?

秦朝以前,中國古代很少發生農民起義,也基於當時的社會形態構成不同,在史料文獻也沒有明確記載,但並代表沒有發生過。大澤鄉起義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那麼說明之前是沒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既然沒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還可能存在小規模的農民起義。秦朝之後屬於封建社會,之前是奴隸社會,社會形態不同,即便發生起義,也很難認定是農民起義。

中國古代隨著私有制的產生,原始社會開始解體消亡,社會上也出現了兩個階級: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奴隸制社會開始產生。奴隸成為奴隸主的私有財產,奴隸成為被剝削階級,而奴隸主則成為剝削階級,奴隸要為奴隸主無償勞作,不僅沒有人身自由,奴隸主還可以將其隨意自由買賣。

在奴隸社會時期,社會上只有奴隸沒有農民,所以在封建社會之前,即便有起義也不能稱為是農民起義。

在奴隸社會進入到後期,隨著鐵農具的出現,以及牛耕的推廣,社會生產力大大提高,奴隸在完成公田的情況下,被奴隸主驅使去開墾荒田,於是新開墾的田地成為奴隸主的私人田地,一部分奴隸從奴隸主中解放出來,奴隸主將私田出租給這部分人,就這樣形成了最早的地主和農民。農民的身份比之奴隸大大提高,也有了人身自由,隨著發展,社會形態發生改變,奴隸社會開始消亡,封建社會誕生。

封建社會下,農民比之奴隸社會時期的奴隸是自由的,他們忍受不了剝削壓迫時,會心生反抗,而奴隸本就沒有人身自由,即便想反抗也不能,小規模的反抗也掀不起什麼風浪,換來的只有殺身之禍,大規模的反抗因為缺乏人身自由而無法實現。加上當時社會的思想束縛和思想灌輸,奴隸們生不起什麼反抗的心思,比如周朝為了加強統治,實行的宗法制度和禮樂制度。

不同階級的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貴賤之間存在明顯差別,從思想上已經撲滅了人們反抗的想法。即便禮樂崩壞後,諸侯開始出現僭越行為,但諸侯都是掌握文化思想之人,而身處底層的奴隸、庶民識字者少之又少,長期以來思想的束縛和灌輸,並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就能改變的,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奴隸只能在奴隸主手中獲得極少的生活資料得以維持生命。

奴隸主在思想上對奴隸進行欺騙和麻痺,製造各種謬論使奴隸安於現狀、不做反抗。並且奴隸也很難進行反抗,奴隸主為了維護自身統治,還不斷強化軍隊、監獄等,用來統治奴隸,鎮壓奴隸的反抗。廣大奴隸在受到長期有形和五形的枷鎖束縛下,只能遭受奴隸主殘酷的剝削和壓迫,他們生不起反抗的想法,即便反抗,也在奴隸主的武力鎮壓下不了了之,在社會最底層,過著最黑暗、最悲慘的生活。

結語:

在戰國時期之後,封建社會萌芽誕生,社會上已經出現農民,秦朝建立後,正式進入封建社會時期,社會形態發生轉變,自由農民多了起來,也為之後的農民起義爆發打下了基礎。農民有了自由後,也容易互相串聯,在社會上出現嚴重貧富懸殊、分配不均的情況下,到了無法生存時,農民便會產生反抗之心,串聯起來,最終發動起義,爆發農民戰爭進行反抗。

秦末的大澤鄉起義雖然失敗,但陳勝、吳廣起義所表現的革命首創精神,卻鼓舞了後世廣大勞動人民對殘暴的統治進行反抗鬥爭。其後秦末農民起義的成功,為後世樹立了一面形象,也為後世起義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調。因此,在秦朝之後,百姓受到壓迫剝削,無法忍受時,便會經常爆發農民起義。

參考文獻:《史記》、《中國通史》

文/歷史紫陌閣

回味更多歷史,下期更精彩。

謝謝大家的關注和點贊,謝謝大家的支援。

本文宣告原創,文中配圖來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