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遠征大漠:皇帝率騎兵衝鋒,斬殺數千瓦剌重灌騎兵

歷史一:朱棣遠征大漠:皇帝率騎兵衝鋒,斬殺數千瓦剌重灌騎兵

史上八大統一王朝,論武功當屬大明第一,畢竟建國開始就能追著北方遊牧騎兵吊打,將曾經傲視歐亞大陸的“黃金家族”蒙古鐵騎暴揍。明朝初期,軍事上的確厲害,不但猛將如雲,士兵驍勇善戰,連皇帝本人都血性十足,充滿著戰鬥精神,這一點史上再也找不出第二個。秦皇、漢武,武功不錯,但出師北伐都是用大將,而不是御駕親征;李世民、忽必烈、康熙等也御駕親征,但誰敢操刀親自衝鋒在第一線,與敵軍展開肉搏戰呢?御駕親征,無一敗績,還親在拿刀與敵軍肉搏作戰的,只有大明皇帝朱棣、武宗朱厚照。永樂年間,大明出征漠北:皇帝親自操刀衝鋒,斬殺數千蒙古重灌騎兵,邊關安寧數十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真乃雄壯也。

朱棣遠征大漠:皇帝率騎兵衝鋒,斬殺數千瓦剌重灌騎兵

靠著北平800騎兵,朱棣硬是能在“靖難之役”中逆襲成功,從而取得主宰大明帝國的最高權力。朱棣繼位不久,北方蒙古韃靼部、瓦剌部等崛起,還試圖恢復蒙古帝國之榮耀,再現“黃金家族”之輝煌。永樂八年(1410年)六月,朱棣御駕親征,吊打以輕騎為主的韃靼部本雅失裡、阿魯臺,韃靼部元氣大傷;瓦剌部則乘機奪取地盤,擴充勢力。瓦剌部,位於大明西北部,可以避開明朝“鐵器封鎖線”,從中亞、西亞一帶購買鐵器,與帖木兒帝國多有交集,所部騎兵以重灌備為主,具有極為濃厚之中亞突厥風格。瓦剌騎兵,手持3到4米的長槍,騎士則披鎖子甲,及部分佈面鐵甲,坐騎則披著厚重鎧甲。當然,蒙古風也依然還保留著,佩戴彎刀、狼牙棒、弓箭等。不過,瓦剌騎兵主要靠長槍衝鋒,利用重甲騎兵之衝擊力,突破對方陣型,而後進行一邊倒之屠殺。

朱棣遠征大漠:皇帝率騎兵衝鋒,斬殺數千瓦剌重灌騎兵

相對於輕裝韃靼騎兵而言,瓦剌騎兵之衝擊力、爆發力更強。此時,瓦剌在首領馬哈木之率領下走向巔峰,所部騎兵三萬餘人,這不是小數目。要知道,雍正年間,大清西北最精銳的傅爾丹軍團就是被3萬多瓦剌(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騎兵團滅,嚇得岳飛後裔嶽鍾琪在巴里坤不敢輕舉妄動。所以,馬哈木敢於挑戰大明帝國,這3萬餘重灌騎兵是最大之本錢。可惜,朱棣不是傅爾丹,更不是嶽鍾琪,馬哈木不可能取得後世小策凌敦多布之巨大勝利,反而栽了跟頭。朱棣,還是藩王時就兩次帶兵出征蒙古,將其一頓狂湊。再則,朱棣所學之兵法,基本上來自岳父大人徐達(大明第一將),既善於使用騎兵突擊,更善於玩大規模陣地戰。當然,朱棣還有拿手好戲,就是將沐英“三環火銃”進一步完善,建立史上第一支專業化之火器部隊——神機營。

朱棣遠征大漠:皇帝率騎兵衝鋒,斬殺數千瓦剌重灌騎兵

永樂十一年(1413年),馬哈木侵犯韃靼領地,並準備入侵大明,朱棣決定御駕親征,收拾馬哈木,維持蒙古各部之平衡。朱棣支援阿魯臺,馬哈木自然非常惱火,揚言要滅掉明朝,恢復祖先榮耀。1414年,朱棣親率重騎兵、輕騎兵、步兵、火器兵,共計10餘萬,號稱50萬,出征大漠。此次出兵,學者認為是50萬,兵力碾壓瓦剌,實則不是。道理很簡答,朱棣是御駕親征,而且還是在遠離邊境線的漠北地區尋找蒙古騎兵決戰。此時,若是帶著50萬大軍,試問糧食補給該如何解決;50萬大軍動作遲緩,只能貽誤戰機,大軍很可能無功而返。漠北決戰,能出動合計10萬左右之騎兵、步兵,已經是中原王朝之極限了。漢朝出征匈奴,衛青、霍去病分別帶5、6萬;徐達征討塞北蒙古,出兵10萬,自己中路軍一般也就是4、5萬。所以,朱棣出兵實際人數,應該是10餘萬,但卻是多兵種結合。

朱棣遠征大漠:皇帝率騎兵衝鋒,斬殺數千瓦剌重灌騎兵

10餘萬明軍從北京出發,採取穩紮穩打之方式,步步為營,在確保後路安全之基礎上,搜尋瓦剌騎兵。與本雅失裡、阿魯臺不同,馬哈木沒想著逃跑,而是主動出兵挑釁明軍,試圖將其引入既定伏擊圈,而後用重灌騎兵衝散明軍陣型,並消滅之。馬哈木主動挑釁,作為戰爭老手,朱棣自然知道其意圖。但是,朱棣有把握戰勝瓦剌騎兵,有把握在四面合圍之“絕地”收拾蒙古人。為此,朱棣下令全線追擊,以“被俘虜”之瓦剌兵為嚮導,殺向忽蘭忽失溫(蒙古共和國首都烏蘭巴托東南),與馬哈木主力對決。此時,馬哈木已經佈置好陣地,3萬鐵騎分佈在周圍山頂,傲視位於山谷之明軍,一副勝利者之模樣顯露無疑。在馬哈木看來,此戰過後,草原將再無敵手,永樂大帝也會匍匐在自己腳下,蒙古祖先之榮光,必將重現。

朱棣遠征大漠:皇帝率騎兵衝鋒,斬殺數千瓦剌重灌騎兵

為了保證騎兵衝擊力,馬哈木讓每一位騎士攜帶3匹戰馬,保持輪換,最大限度地發揮重灌騎兵之威力。朱棣呢?來到“伏擊圈”後,派數百名重灌騎兵來到山下與之對峙,擺出以“重灌騎兵”對沖這模樣。看到明軍如此佈陣,馬哈木心花怒發,下令騎兵拿著長槍直奔中路,衝散明軍陣型。可惜,朱棣沒有傻到以騎兵硬碰硬之地步。瓦剌騎兵衝殺而來,明軍前方重灌騎兵退往兩側,安遠侯柳升率數千神機營將士“恭候多時”,直接齊射正在衝刺的瓦剌騎兵,擊斃數百人,瓦剌前鋒有了潰敗跡象。此時,武安侯鄭亨立刻率騎兵殺出,追殺瓦剌,雙方進行肉搏戰。瓦剌騎兵確實勇猛,雖然前鋒潰敗,但依然敢於掉頭反擊,與明軍廝殺一塊,鄭亨被流失擊中,雙方暫時罷兵。如此,中路戰事稍停,明軍擋住了瓦剌騎兵,將士士氣大振。

朱棣遠征大漠:皇帝率騎兵衝鋒,斬殺數千瓦剌重灌騎兵

中路激戰後,成山侯王通率騎兵攻擊瓦剌右路,雙方廝殺多時,但依然無法衝破瓦剌陣型。此時,都督朱崇、指揮呂興帶神機營趕來增援,利用密集火器掃射瓦剌騎兵,併成功將其陣型衝撒,雙方再次進行肉搏。與此同時,李彬、譚青、馬聚等悍將則主動攻擊左路,瓦剌拼死抵擋,毫無退縮之跡象。這時,左路、右路同時開打,雙方騎兵拿著彎刀對砍,死傷無數,交戰進入白熱化階段,無法分出勝負。此時,在高地觀望戰況的朱棣披上鎧甲,手持彎刀,跨上戰馬,親率數千精銳鐵騎衝殺而來,直奔瓦剌中路軍。皇帝親自操刀上陣,明軍將士個個如同打了雞血似的,再次爆發出驚人之戰鬥力。接著,明軍將步兵投入戰鬥,步騎結合作戰,瓦剌全線潰敗,馬哈木一路狂奔,明軍則一路追擊。途中瓦剌再次組織反擊,但也是無濟於事,只能被明軍吊打。

朱棣遠征大漠:皇帝率騎兵衝鋒,斬殺數千瓦剌重灌騎兵

此戰持續僅一天,瓦剌10餘位王子陣亡,數千騎兵被斬殺(只算首級,被隊友搶回去之則不計),瓦剌元氣大傷。次日,眾將請命,要窮追馬哈木,將其首級斬下獻給太廟。然而,朱棣拒絕,直言:“寇窮矣,何用遠追”。於是下令班師回朝,凱旋而歸。此時,瓦剌已經元氣大傷,明軍士氣則處於巔峰,要想繼續吊打一把也毫無困難。朱棣拒絕追殺,原因很簡單:不能讓韃靼部做大,兩者維護平衡,長年廝殺最好。果然,次年馬哈木上表稱臣,不再犯邊。沒了膽量跟大明叫板,馬哈木開始向西域拓展勢力,結果在裡海一帶陣亡。

參考文獻:《中國通史》,《大明會典》

歷史二:朱元璋請沈萬三吃飯,指桌上的豬蹄問叫什麼名字?沈萬三妙答保命

要說古代權力最大的,也就是皇帝了。但是權力最大的並不一定是最富有的,歷史上也有很多富可敵國的商人,例如明朝時期的首富沈萬三。據說他所經營的財富可以和國家的國庫相媲美了。當然錢太多了,自然會招人的忌憚。尤其是掌管著國家生死大權的皇帝。

朱棣遠征大漠:皇帝率騎兵衝鋒,斬殺數千瓦剌重灌騎兵

沈萬三是個成功的商人,在朱元璋征戰天下的時候曾經給過朱元璋很大的幫助,兩個人的關係也非常好。但是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情況就變了,沈萬三的生意越做越大,甚至搞起了對外貿易,可以說是一本萬利,富可敵國。而朱元璋是乞丐出身,自然看不慣這樣富有的商人了,所以他想盡辦法要找沈萬三的把柄,想把沈萬三給做掉。

朱棣遠征大漠:皇帝率騎兵衝鋒,斬殺數千瓦剌重灌騎兵

不過作為皇帝想殺人對自己也算有恩的人,還是要找到合適的理由的,也不能平白無故就把人給殺了,畢竟沈萬三也是一方巨甲。他為了殺掉沈萬三便準備了一桌子菜餚請他吃飯,然後準備在吃飯的時候趁著酒勁故意給他下套,然後弄死他。

朱棣遠征大漠:皇帝率騎兵衝鋒,斬殺數千瓦剌重灌騎兵

讓後廚給沈萬三上了一道菜豬蹄,當著群臣的面問沈萬三這個是什麼菜?如果沈萬三說了豬蹄,朱元璋就會立馬下令殺了他。在朱元璋登基後,因為他本姓朱,便下令不準出現朱的詞語,諧音也不可,出現此詞便是對皇帝不敬,要重罰甚者殺頭。沈萬三立即明白皇帝所問豬蹄之下的殺心,靈機一動立刻回答“萬三蹄”,皇帝這才沒了理由。沈萬三保住性命後,被髮配到偏遠地區充軍。

歷史三:這5個人被他國嫌棄,卻被秦國重用,最後成就秦一統天下

秦國為何如此強盛,不僅僅是每一代君主賢明,最重要的是對人才的招攬。只要你有才能,即使沒啥背景,在秦國也能重用。秦國也是唯一一個能夠唯才是用的國家。

朱棣遠征大漠:皇帝率騎兵衝鋒,斬殺數千瓦剌重灌騎兵

商鞅,抱著一個雄心投奔到老師的門下,老師效力於魏國,可是由於魏王不待見商鞅。

商鞅的一身才能無處施展,於是就寒心離開魏國去了秦國。到秦國之後,不就被秦王看重,管理秦國事務,秦王更是信任有加,支援商鞅變法求強,更是幫助商鞅擺平各舊族之間的反對之聲。商鞅想施展才華,秦王給商鞅空間,並且讓商鞅獲得各國之王都不能給的待遇,就是信任,雖然商鞅最後死了,可是確給秦國奠定了霸業的資本。

張儀,一肚子才能,本想在魏國一展拳腳,可是卻受小人讒言,被打壓的不得翻身,一氣之下來到秦國求出路。並向秦王建議連橫各國的策略,幫助秦國掃平霸業的道理。秦惠王更是對張儀知無不言,只要是張儀提出對秦國有利的,都去照章遵循,因此張儀和秦惠王讓秦國霸業更上一層樓。

朱棣遠征大漠:皇帝率騎兵衝鋒,斬殺數千瓦剌重灌騎兵

范雎,魏國一個屢屢不得志的人,也想一展心中才華,可是確被陷害,被魏國丞相魏齊打的差點死了,更是被魏齊手下人對其撒尿侮辱。

最後幸虧活命了,一怒之下去了秦國。幫助秦王擺平三貴,獨自掌控大權,一舉升級到丞相。並採取遠交近攻的戰略,相繼助秦國打敗了楚國魏國韓國趙國,使秦國領土再之擴大,為今後秦國的發展奠定了方向基礎。

呂不韋,一個商人,被列國看不起,尤其是趙國的一些貴族,可是呂不韋懂得投資,知道秦國是目前最強大的,於是把未來壓在了秦國質子身上,幫助秦國質子逃出趙國,並且打敗所有秦王子登基王位,呂不韋也一步登天。商人出身的呂不韋被六國鄙視,以為沒有才能,可是呂不韋先後取周、趙、衛的土地,立三川、太原、東郡,對秦王政兼併六國的事業有重大貢獻。

朱棣遠征大漠:皇帝率騎兵衝鋒,斬殺數千瓦剌重灌騎兵

李斯,本是楚國的一個官吏,奈何職位很小,被楚國貴族看不起,於是帶著夢想來到秦國,投於呂不韋門下,韜光養晦,把寶押在嬴政身上,一直做嬴政的支持者,嬴政殺掉呂不韋掌權之後,李斯成為丞相,輔佐嬴政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等,為秦國更好的發展奠定了文化經濟基礎。

參考文獻:《中國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