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西漢宗室子弟,卻對王莽歌功頌德,在後者篡逆後被尊為國師

更始三年(25),光武帝劉秀正式與族兄更始帝劉玄決裂,隨後在河北即位,建立了東漢王朝,並定都洛陽。經過長達十一年的南征北戰,東漢王朝終於完成統一,而劉秀也憑藉著平定漢末亂世、中興大漢基業的功績名垂青史。像同為開國之君的明太祖朱元璋就曾經盛讚劉秀道:“惟漢光武皇帝延攬英雄,勵精圖治,載興炎運,四海鹹安。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其實,西漢末年其實不止一個重要人物叫做劉秀,只不過這另一個劉秀為了方便區分一般被以原名劉歆稱呼。光武帝劉秀出自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而劉歆則是漢高祖劉邦異母弟楚元王劉交的後人。作為宗室子弟,劉歆通曉經學、天文、術數,可謂學識淵博,但他卻對王莽歌功頌德,在其篡位後被尊為了國師。

劉歆生於大約漢元帝甘露四年(前50),而他改名為劉秀則是在建平元年(前6),此時光武帝劉秀甚至還沒有出生。劉歆的父親劉向憑藉編訂《戰國策》、《說苑》、《列女傳》等重要作品聞名,還被認為是我國目錄學的鼻祖。在父親的影響下,劉歆從小就博覽群書,尤其通曉《詩經》、《尚書》,他也因此得到了漢成帝的召見,後被封為黃門郎。

他是西漢宗室子弟,卻對王莽歌功頌德,在後者篡逆後被尊為國師

河平三年(前26),劉歆跟隨父親劉向進入被認為是我國最早國家圖書館的天祿閣,負責在其中整理和校訂各種典籍。本就熱愛學習的劉歆當然非常重視這個可以盡情閱讀珍貴皇家藏書的大好機會,對於他在這一時期的活動,《漢書》記載道:“講六藝傳記,諸子、詩賦、數術、方技,無所不究。”

漢成帝在位期間,太后王政君大肆提拔自己的親族,王姓外戚一度權傾朝野,而後來推翻西漢建立新朝的王莽就是其中一員。當初,劉歆、王莽曾一同擔任黃門郎,年紀相仿的他們由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和篡位後倒行逆施、殘暴兇惡的形象完全相反,篡位前的王莽可謂完美,他生活節儉、禮賢下士,還經常賙濟貧苦百姓,因此在民間頗有名望。

漢成帝病逝後,其侄漢哀帝繼位,而時任大司馬的王莽則大力舉薦劉歆,後者因此歷任侍中太中大夫、騎都尉、奉車光祿大夫,且相當受寵。此前在天祿閣任職時,劉歆偶然間發現了《左傳》,並認為相傳是《左傳》作者的左丘明“好惡與聖人同,親見夫子”,因此《左傳》比當時官方推崇的《公羊傳》、《穀梁傳》更適合被立為官學。

得寵之後,劉歆立刻提出了這一建議,但卻遭到了五經博士們的一致反對。漢哀帝見狀,下詔讓劉歆同博士們進行辯論,但博士們卻都不敢與劉歆對壘。惱怒之下,劉歆寫了一封《移讓太常博士書》對不願變通的博士們進行批判,但此舉卻導致大司空師丹彈劾劉歆“改亂舊章,非毀先帝所立”。

他是西漢宗室子弟,卻對王莽歌功頌德,在後者篡逆後被尊為國師

為了避免遭到報復,劉歆主動請求外派,於是被任命為了河內太守,後來又幾經輾轉。數年後,劉歆因病免官,痊癒後被封為安定屬國都尉。將視線放回朝中,漢哀帝即位後傅太后、丁太后逐漸得勢,失勢的王莽只好辭去官職隱居了起來。此後漢哀帝儘管迫於來自官員和百姓壓力將王莽召回京城,但並沒有恢復其官職。

元壽二年(前1),漢哀帝去世,王莽在群臣舉薦下再度出任大司馬。此時的王莽已經開始著手為自己的篡位做準備,而劉歆很快成為了他眾多拉攏物件之一。得到王莽器重後,劉歆順利升任京兆尹,封紅休侯。許多人笑稱王莽是“穿越者”,認為他的許多舉措都超越了那個時代,實際上,他的改革完全是以《周禮》為基礎進行的一系列“託古改制”。

他是西漢宗室子弟,卻對王莽歌功頌德,在後者篡逆後被尊為國師

不管是篡逆前為自己的行為提供藉口還是篡逆後依據古制進行改革,學識淵博、文采斐然的劉歆都相當重要。在王莽的授意下,劉歆創作了許多為其歌功頌德的文章,並將《左傳》、《周禮》等典籍中有利於王莽改朝換代、篡漢奪權的內容提取出來進行宣傳。

在劉歆的幫助下,王莽營造了一定的輿論基礎,他逐步提升自己的位置,最終推翻西漢自立為帝,建立了國祚短暫的新朝。王莽即位後,劉歆被尊為國師,但他畢竟是漢室宗親,於是暗中開始謀劃將王莽誅殺。計劃敗露後,劉歆自盡而死,算是沒有完全背叛自己的血脈。

除了幫助王莽篡權之外,劉歆一生還做過許多事,其中很多都具有重大意義。舉例來說,他整理完成了我國史書上第一部記載完整的歷法《三統曆》、將圓周率計算到了3。1547、還曾經校訂並向漢哀帝呈獻了奇書《山海經》。綜上所述,儘管有過助紂為虐的經歷,但劉歆一生取得的成就同樣眾多,也難怪近代著名學者章太炎將其盛讚為“孔子以後的最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