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實體企業提效升級,智慧物流成AI產業化“新戰場”

分揀工人在偌大的倉庫中往返,分揀商品後再打包,一天下來行走路程幾乎相當於一場馬拉松的距離;倉庫場地過於空曠,暖氣空調也無法改變這裡冬季長期零下十度的低溫——五六年前倉儲物流企業的痛點,隨著數字化技術的引入,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4月7日,以計算機視覺技術起家的北京人工智慧企業曠視科技釋出曠視智慧托盤四向車系統,進一步推進AI技術在物流行業的落地。這一系統可以讓實體企業像搭積木一樣根據需要靈活組合,根據淡旺季以及業務增長等需求變化,增減車輛,並可實現“一車跑全倉”。

以一家原材料生產企業為例。該企業需要8000個儲存位,工廠需24小時連續生產。採用曠視四向車系統後,相比堆垛機方案,在同等面積下可實現空間利用率提升超20%,托盤成本節約超40%,專案實施週期縮短50%以上,電費節約65%以上,裝機容量減少65%以上。

加速實體企業提效升級,智慧物流成AI產業化“新戰場”

面對洶湧而來的數字化大潮,實體企業的供應鏈轉型升級一方面是順應時代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客戶需求多樣化、訂單履約實時化、商業模式快速迭代,以及勞動力短缺、城市用地成本上升等諸多挑戰下的必然選擇。

然而,實施難度高、投資大、對倉庫要求高、未來擴充套件難度高等因素阻礙了自動化、智慧化倉儲的進一步普及。對此,曠視物流業務事業部負責人徐慶才認為,物流系統整合正在向標準化、模組化方向發展,柔性靈活、初期投入成本低、易部署和擴充套件的方案將普惠更多企業。德國弗勞恩霍夫物流研究院中國首席科學家、中德智慧技術研究院中方院長、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房殿軍則指出,雖然四向車最早的技術概念起源於歐洲,但是中國市場應用場景豐富,如今在結構設計、智慧排程軟體方面,中國企業已經處於全球第一梯隊。

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進一步加深,數字經濟正在成為穩增長和高質量發展“挑大樑”的新動能。而物流行業作為連線產業鏈各環節的基礎設施,在數字經濟、智慧製造、機器人產業等多部《十四五規劃》檔案中被多次提及。在政策引導和技術升級的共同推動下,我國智慧物流發展明顯提速。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智慧物流市場規模達6477億元,同比增長10。9%。並且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發展,及新零售、智慧製造對智慧物流的更高要求,智慧物流市場將持續擴大。

智慧技術的引入,還有望為更廣泛的人群帶來新的工作機遇。在國控廣州醫藥智慧物流中心,採用AI技術實現貨到人、貨到機器人的揀選作業後,大大縮短了作業人員的行走距離。其相關負責人介紹,原來倉庫招工都必須找身強力壯的年輕人,現在已經不受這種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