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後為啥要把臉遮住?不是封建迷信,其中也有科學道理

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無論多麼害怕生離死別,生老病死的

規律

從來都不會停止。

可古代封建社會之中卻有一種特殊的習俗讓人十分不解,即人死以後將逝去親人臉龐遮住,這究竟是為什麼?常人以為單純的

封建迷信

,其實並非如此,現代科學也給出了相應解釋。

人死後為啥要把臉遮住?不是封建迷信,其中也有科學道理

封建迷信的由來

首先是人死遮臉背後的喪葬文化的來源,早在春秋戰國年間,孔子以

儒學

遊歷諸國之時,喪葬文化就被他帶到了

全國各地。

儒家重禮制,於是時常對人要求棺木土葬,

厚以待親。

儘管彼時墨家也提出

薄葬節財

的觀念,但儒家在“上流階級社會”的影響力,顯然更勝一籌。

於是諸侯國與諸侯國君王都開始流行厚葬,關於厚葬時需要注意的

禮儀、事項

等等,也逐漸完善起來。

人死後為啥要把臉遮住?不是封建迷信,其中也有科學道理

以齊桓公為例,生前在管仲的幫助下,成功帶領齊國走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卻開始

貪圖享受,不思進取。

及至後來,無論管仲用什麼方法勸說他,齊桓公都不放在心上,甚至覺得管仲

管得實在太寬。

齊國究竟誰說了算,

臣子怎敢管到君王頭上。

等到管仲離世,原本就一直蠱惑齊桓公的

易牙、開方、豎刁

等小人更加肆無忌憚。

人死後為啥要把臉遮住?不是封建迷信,其中也有科學道理

在一眾小人的共同努力下,齊國國力由盛轉衰,齊桓公本人也逐漸被奸臣

架空,

有名無實。

起初奸臣們有所顧忌,只是將齊桓公限制在皇宮裡面,

好吃好喝

依舊伺候著。可隨著齊桓公影響力越來越小,甚至都沒人願意再搭理他。

一代霸主落得個被

餓死

的下場,實屬活該。而齊桓公臨死前便用盡全身力氣對身旁侍女說道:請一定用手帕將我的臉蓋住,

管仲的責問,我確實不知該如何回答。

人死後為啥要把臉遮住?不是封建迷信,其中也有科學道理

其次便是春秋後期的霸主,

吳王夫差。

倘若他正常離世,喪葬規格和待遇自然絕非常人可以比較。

然而越王勾踐

臥薪嚐膽,

辛苦經營多年讓吳王夫差成為

背景板,

並沒有像夫差當年放過自己一樣放過他。

臨別之際,夫差悔不當初,十分悲愴地說道:

孤老矣,不能事君王也。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

人死後為啥要把臉遮住?不是封建迷信,其中也有科學道理

儘管無比後悔當初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勸告,現如今也只是多說無益。拔劍自刎之前,夫差要求身邊人用白布將自己臉蓋起來,因為他的確

無顏面對地府中的伍子胥。

兩位君王都因羞愧選擇白布掩面,令人

唏噓感慨

。此後,民間也逐漸流行這樣的習俗。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羞愧的原因減少,唯有形式一直不斷傳承。

很多地方親人逝世,家屬們便會用白布將其面容遮蓋。這既是對死者的

緬懷,

同時也是對死者的一種

尊重。

人死後為啥要把臉遮住?不是封建迷信,其中也有科學道理

科學道理

齊桓公以及夫差的故事,年代太過久遠,其中真假不少人都很難相信。也許只是某些不知名的原因,最終讓後人以這兩人為

借代

,成功創造出理由。

可就臉蓋白布這件事情而言,如今還真就找到了相應的

科學依據。

其一是指臉上蓋白布,能夠及時察覺死者是不是真的死去。倘若死者尚有一絲

呼吸

,醫生家屬透過紙張的波動,自然能夠看出來。

然而這類說法多少有點

勉強

,畢竟現代醫學如此發達,探明是否死亡,根本不用這麼麻煩。更何況紙張波動察覺死者呼吸,也實在有些

荒唐。

人死後為啥要把臉遮住?不是封建迷信,其中也有科學道理

當空氣流動不小心影響到紙張之時,豈不是很容易讓家屬們

空歡喜

一場?

反觀第二種依據,倒是令不少人信服。當人類身體狀態走進

生理死亡和腦死亡

,就會很容易出現

屍斑。

屍斑出現在其他地方還好,尋常人根本看不到。可一旦出現在臉上,

實在不雅。

為了尊重死者,人們便會把臉蓋上。

有了科學道理的支援,人死而白布相蓋,獲得越來越多的人

支援。

那麼當科學無法給出解釋的時候,我們是否應該堅持古人的理念呢?

人死後為啥要把臉遮住?不是封建迷信,其中也有科學道理

中國封建傳統文化之中,存在無數

精華

的同時,也有無數

糟粕。

後人的確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但遮蓋死者顏面,這根本不用上升到如此

高度。

將這種習俗當做是對親人的思念,反而比一切原理以及傳承由來更加重要。若是連這點覺悟都沒有,蓋不蓋白布又有多大

意義

呢?

民間俗語有言:

墳頭千包紙,不如床前一碗水。

生死無人可以逃脫,不如珍惜更多的時間,在親人尚在時,多陪陪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