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詩人寫“廢話詩”走紅,作品令人發笑,無聊乏味還是藝術創新

宋玉的《對楚王問》促成了2個成語誕生,一個是“陽春白雪”,一個是“下里巴人”,前者指高深、不通俗的文學藝術,後者恰好相反,指通俗易懂適合普羅大眾的藝術。詩歌作為文學藝術的一種,也有高雅通俗之分。

42歲詩人寫“廢話詩”走紅,作品令人發笑,無聊乏味還是藝術創新

詩歌大概可以分為古詩、新詩兩種,古詩按照音律分可以分成古體詩(如楚辭、樂府詩)和近體詩(絕句、律詩、詞、曲);新詩按音律格律和結構形式分,大致包括了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韻腳詩等。

現代詩,用現代人熟悉的白話寫,沒有必需格式和韻律的要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就屬於現代詩範疇。民國時期文學大師輩出,而到了現代,隨著網路文化的發展,一些特別的詩也在網上走紅引發潮流,比如烏青的“廢話詩”。

42歲詩人寫“廢話詩”走紅,作品令人發笑,無聊乏味還是藝術創新

2012年,“烏青體”因為風格獨特在網上引發議論。其詩句簡單明瞭,比如這首代表作《對白雲的讚美》:“天上的白雲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極其白/賊白/簡直白死了/啊”

2年後,烏青的詩又一次走紅,烏青甚至還出了自己的詩集,非常受歡迎,一度需要加印銷售。其實從這首白雲詩就可以看出來,烏青沒有打算營造一種唐詩的高雅境界,其詩句與杜牧《山行》中“白雲深處有人家”的意境大相徑庭,甚至可以說沒有任何意境。

42歲詩人寫“廢話詩”走紅,作品令人發笑,無聊乏味還是藝術創新

而且詩句大量重複,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人悠閒地躺在老人椅上看雲,一邊看一邊反覆嘟囔這雲如何白,跟平常說話沒什麼區別。寫出風格如此獨特“廢話詩”的烏青是一個75後的詩人,今年已經42歲了。

烏青是浙江人,原名鄭功宇,可能有人看了他的詩覺得他不學無術,恰好相反,烏青的文學儲備很豐富,他年輕時就整天泡在圖書館,後來又創辦文學網,成了一名網路先鋒詩人。他的詩向來褒貶不一,再看看其他作品:

42歲詩人寫“廢話詩”走紅,作品令人發笑,無聊乏味還是藝術創新

這首《有四種顏色》讀來更令人發笑,給人的感覺是作者童心未泯,學小孩跟夥伴們吹牛自己看到了多神奇的小狗。不要說韻律格式,其文字也全部是平鋪直述毫無情感起伏。烏青筆下少有抒情,基本都是生活日常。

再看烏青的《公交車》:“公交車上,真神奇/把我從這裡帶到那裡/雖然路途並不遠/但是走路過去/和坐公交車過去/是完全不同的……”烏青的詩引發了不小的爭議,譭譽參半,有褒有貶,支持者認為詩本來就是民間通俗的文化,烏青的“廢話”寫出了真情實感;

42歲詩人寫“廢話詩”走紅,作品令人發笑,無聊乏味還是藝術創新

而反對者認為烏青純粹是在“浪費紙”,其語言毫無藝術性,如果李白杜甫知道現在這樣的作品也能稱為“詩”,一定氣得從地下爬出來。烏青本人則表示自己的確是在寫詩,旁人懂與不懂並不重要,他會將這一風格堅持到底。

42歲詩人寫“廢話詩”走紅,作品令人發笑,無聊乏味還是藝術創新

烏青的詩到底是無聊乏味還是藝術創新呢?客觀來說,烏青的詩的確收到了很多人的好評,認為其貼近生活又“好玩”。清人趙翼說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烏青也許就是現代網路文化的一個代表,他寫的不是個人風格,而是網路風格。你認為其水平如何呢?